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資源環境代價過高

世界200多年的工業化歷程使總人口不到10億人的發達國家實現了現代化,但資源和生態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地球上現有人口70億人,未來峰值預計將達到90億人。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的研究報告《2030:可能的世界》中,描述了未來在食物、水和能源以及氣候變化等方面面臨的嚴重形勢。13億多人口的中國要實現現代化,資源環境的壓力可想而知。這30多年工業化的突飛猛進,使得發達國家上百年分階段出現的資源環境問題,在我國現階段集中凸顯。

? 人均資源短缺,能源資源消耗過大

我國人均資源短缺,重要資源如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3%、淡水為34%、石油為6%(見圖3-7)。但與此同時,資源利用方式粗放、效率低下加劇了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2013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12.46%,煤炭消費量卻占世界的48.2%,粗鋼占43.1%,水泥占56.5%。能耗水平過高,每1萬美元的GDP消耗標準油6.5噸,而日本為1噸,德國為1.02噸,僅相當于我國能耗強度的1/6(見圖3-8)。俄羅斯能耗最高,是因為它是資源富集國家,人均石油、天然氣等占有量很高。

圖3-7 我國人均資源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2010年)

圖3-7 我國人均資源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2010年)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WDI數據庫。

圖3-8 主要國家能源消耗強度

圖3-8 主要國家能源消耗強度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網站。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長快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將導致氣溫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海島國家可能會被淹沒,我國的一些沿海城市也將遭受威脅。當前世界各國對碳排放權的爭奪很激烈,氣候談判背后其實是發展權之爭。目前,我國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接近歐盟人均排放水平(見圖3-9)。2015年年底計劃召開巴黎氣候大會,各國將討論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制度性安排。我國環境改善的拐點什么時候到來?國際經驗表明,環境改善拐點一般出現在人均GDP 5 000美元到1萬美元間,其中,美國在1萬美元左右,韓國在8 000美元左右。有關分析表明,我國煤炭消費量峰值、溫室氣體排放峰值都可能在2025—2030年出現,這說明我們還需堅持不懈地付出艱辛努力。

圖3-9 主要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

圖3-9 主要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

資料來源:《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14》。

? 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突出

大氣污染形勢嚴峻。2015年2月,環保部公布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狀況(見圖3-10),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40.1%,其中輕度污染天數比例為23%、中度污染天數比例為9.3%、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6.5%、嚴重污染天數比例為1.2%。在超標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其次為PM10。監測城市中,只有???、拉薩、舟山、深圳、珠海、福州、惠州、昆明等8個城市空氣質量6項指標全部符合標準。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13個城市,平均超標天數高達60.1%,其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16.2%、嚴重污染為3%。過去說“清早起來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現在是“清早起來頭件事,拉開窗簾看天氣”,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及其對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

圖3-10 我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2015年2月)

圖3-10 我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2015年2月)

資料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15年2月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2015年3月。

水污染不容樂觀。全國廢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一些河流的污染物入河量遠遠超出其納污能力。水污染從城市向農村、地表向地下、陸地向海洋擴散,一些地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飲用水水質存在安全隱患。2014年全國地表水總體狀況為輕度污染(見表3-1),但969個國控斷面監測結果顯示,劣V類水質占9.2%;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和內陸諸河等十大水系監測斷面數據,劣V類水質占9%,61%的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水質劣于Ш類。

表3-1 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

總體狀況 輕度污染
969個國控斷面 Ⅰ—Ⅲ類水質斷面占63.2%,劣Ⅴ類占9.2%。
各監測斷面均值超標的14個監測項目 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5日生化需氧量,斷面超標率分別為24.7%、21.7%和14.8%。
十大流域 Ⅰ—Ⅲ類水質斷面占71.2%,劣Ⅴ類占9.0%。
62個國控湖(庫) 38個水質好于Ⅲ類水質,滇池等5個劣于Ⅴ類水質量。
6個國控斷面(點位) 出現25次重金屬超標現象,超標項目為砷、汞、鎘和鋅。

資料來源:根據2014年《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整理。

土壤污染問題嚴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見表3-2)。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是16.1%,其中,耕地點位超標率為19.4%,林地點位超標率為10%,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4%。土壤污染會引起土壤質量下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甚至危害人體健康,如大米鎘污染。土壤污染隱蔽性較強,不易發現,重金屬污染后還具有不可逆轉性,一旦污染很難治理。

表3-2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2014年)

總體狀況 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從點位超標率看 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污染點位11.2%,輕度污染點位2.3%,中度污染點位1.5%,重度污染點位1.1%。
從土地利用類型看 耕地點位超標率19.4%,林地點位超標率10.0%,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10.4%。
從污染類型看 無機型污染為主,有機型污染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從污染物超標情況看 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六氯化苯(六六六)、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滴滴涕)、多環芳烴三類有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0.5%、1.9%、1.4%。

資料來源:國家環境保護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2014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镇平县| 新干县| 凤台县| 景泰县| 合江县| 上高县| 宜兰县| 大关县| 巢湖市| 和硕县| 安阳市| 抚顺市| 什邡市| 陆川县| 延庆县| 石首市| 易门县| 仁布县| 昭觉县| 台东县| 长乐市| 濮阳市| 中方县| 新兴县| 武鸣县| 左贡县| 遵义市| 兴国县| 石楼县| 洪湖市| 海门市| 抚松县| 赤峰市| 辉县市| 襄汾县| 合作市| 靖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章丘市|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