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賣身葬父
- 孝經(國學大書院)
- 孔丘
- 504字
- 2019-11-14 16:53:14
原文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路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葬父將身賣,仙姬陌上迎。
織縑償債主,孝感動天庭。
譯文
東漢時期一個叫董永的人,家境貧寒。父親死后無錢安葬,他就把自己賣給一家有錢人做家奴,換回的錢用作父親的喪葬費。董永在安葬好父親之后,按照契約去東家上工。在路上遇到一位女子,女子主動提出要嫁給董永為妻,于是二人一起來到富人家。東家的老主人讓他們夫婦二人織三百匹絹,才能讓他們離開,那位女子居然一個月就織成了。夫妻歸家途中,來到了當初相遇的那棵老槐樹下,女子告別董永就消失不見了。
評析
這個故事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想想,所有的孝行無不是孝心的體現。正所謂心誠則靈,并非我們要提倡迷信,而是要提倡一種“父母在,孝心在;父母不在,孝心仍在”的精神。
現代社會,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互動似乎已經變成單方的付出。父母對子女的全身心投入,越來越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讓子女心安理得的心態,子女自然都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無視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董永以孝為先的精神,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而不是無限制地向父母索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