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為母埋兒
- 孝經(國學大書院)
- 孔丘
- 534字
- 2019-11-14 16:53:14
原文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奪,民不得取。”
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
黃金天所賜,光彩耀寒門。
譯文
漢代郭巨,家里很窮。有一個三歲的兒子,郭巨的母親疼愛孫子,常常儉省自己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看到這種情況就對妻子說:“我們本來就貧窮得不能供養母親,現在兒子又去分食母親的飯菜,不如將孩子拋棄埋掉專心供養母親。孩子還可以再生,但是母親如果沒了就不能復得了。”妻子不敢違背他的話。于是,郭巨就挖了一個三尺多的坑想要埋掉兒子,這時忽然看到坑里有一壇黃金,金子上寫著:“這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官府不得收取,百姓不得搶奪。”
評析
看到這,肯定已經激怒了不少讀者。為人子,不可令父母受苦;為人父,同樣不可令兒女受罪,怎么能犧牲孩子的生命來贍養父母呢?
不錯,郭巨的做法確實有些極端。同是親人,都很重要,如果二者的利害關系發生矛盾的話,必然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但我們從故事中要學習的不是埋兒奉母的行為本身,而是其行為反映出的一種孝道,一種至真至誠的精神實質。危難之際,首先想到的是父母,而不是子女,更不是自己,這難道沒有可取之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