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吾心有繁花
——讀《藝術的故事》

物理系
王笑晗

面對《藝術的故事》,我難抑激動。這本獨特的書帶給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感,不僅是無與倫比的美學體驗,更是關于藝術的深切思考,讓那字句、光影、結構入骨入髓,讓我心中遍開繁花。

《藝術的故事》首先是一部藝術史。作為藝術史它有著極為獨到的意義。它講述著藝術發展的征途,更讓我們看到人類美學的一次次創新與突破,看到許多混沌初開和云開云過風清。由此,不會有人再質疑喬托《哀悼基督》中奇異的構圖,不會有人再迷茫于畢加索的獨特手筆,不會有人再嘲笑古老的壁畫。藝術史破除了人們對藝術的蒙昧使人們不會過多心生敬畏,從而把在無知的暗夜中泅渡的人們解放出來,使他們得以品味那些名垂青史的偉大作品中涌動不止的奇思與創造,使他們得以欣賞陳丹青先生所說的“飽滿的元氣”。而藝術史的意義遠遠不止于此,它讓我們看到藝術的一次次突破,更看到人性的不斷前進,與社會體系不斷相互作用而成就一段佳話傳奇。因而我們要研讀藝術史,看藝術更看人,看過去更看現在與未來。這是我對《藝術的故事》的首要感悟。

然而我們總是無法避免不屑,總會有這樣的一些人傲然地說:“你們讀《藝術的故事》,有什么用呢?”“這不過一本畫冊而已!”我們為他們感到可惜,因為他們無法體味藝術的獨特美好。藝術,源于生活,從上古時代的雕刻與彩繪,到教堂中的壁畫,再到中國的潑墨揮毫,藝術有“文以載道”般的意義,也升華成崇高的美。試看曾經一文不名、饑腸轆轆的海明威,竟要靠去盧森堡博物館看馬奈、莫奈、塞尚等人的作品來救治自己的饑餓。這驚世駭俗之舉與千百年前莊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的擲地之語一同告誡著世人:精神上的富足有著無限的價值。懂得欣賞藝術的人得以享受這份富足,而只看表層價值的人徒染一身銅臭,如何去讀懂《蒙娜麗莎》的神秘與溫柔?

巴金先生曾落墨:“我們不是單靠吃來活著的。”誠然,除去物質,藝術是精神的一極,精神是人的筋骨,而藝術看似“無用”,看似“消遣”,看似“高格調”,卻實際是低門檻的。它無形中匯入我們的生活點滴,是人們對美的無窮追求的生動展示。從最初洞窟上的刻畫,到生動百態的模型和雕刻;從波提切利對線條美的追求,到達·芬奇筆下的肉感;從拉斐爾的生動構型,到莫奈筆下色彩的熱情揮灑……藝術無處不在,藝術是人,是人性,是美,更是生活。無怪乎王爾德曾發出這樣的論斷:“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

貢布里希在全書初始便感慨:“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而已。”藝術源于人,又與人相互作用,產生奇異的反應。從藝術作品中我們往往可見豐富而熱情的涌動著的人性,哪怕在風景畫、靜物、人像中也是如此。索爾仁尼琴曾言:“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每個人都可做藝術家,每個藝術家以自己的獨特體悟開創新的中心。藝術家的地位也從最初的泥沙滿身上升到如今的崇高,殊不知人人皆是藝術家,只是要看心中是否向美。

我們不可做“將藝術裝框供起來”的人,卻也不可將藝術直接放低到土里去。我們看到的每一寸線條、每一抹色彩、每一刀雕刻,都是歷史、生活與思索的綜合。藝術廣遠普遍地存在著,卻是思想性而非娛樂性的。如今,21世紀,現代主義仍然光彩陸離,我們得以窺見獨特的心思。我們更該把藝術之花在心里眼里開放起來,成為思考中的行者、生活中的藝術家。

藝術源于心中的繁花,是思想的勝利;藝術更使人們心中花香滿溢,即使暈眩也感到幸福。一本《藝術的故事》,一部趣意盎然的藝術史。它諄諄告誡著:成為你的藝術家。

作者簡介

王笑晗,女,2000年生,來自山東肥城,一個水秀山清淳樸溫暖的城市。畢業于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中時喜歡折騰,于是在數理化生作文英語各類比賽中摸爬滾打,獎項數量不少,厲害的不多。處在文理工三科的交叉路口,興趣廣泛,卻難以兼顧,但總是熱衷于未知。閑來無事喜歡畫幾筆,熱愛天文、科幻和推理小說。

母校寄語

在清華已經待了這么久,回首這幾個月,想起曾經張揚又內斂、狂傲又謙遜、為了夢想拼搏的自己,不禁感慨萬千。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不僅僅意味著優秀的成績,這也意味著一個更為廣大的世界,意味著讓你看到自己的渺小和世界的精彩。以后我再來讀我現在的文字,包括這篇文章,一定會笑當初的幼稚。我們現在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成長。我們現在所有的努力,都要不負自己的熱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洛阳市| 茂名市| 长垣县| 道真| 东安县| 鄂托克前旗| 垣曲县| 布拖县| 杂多县| 北票市| 通城县| 腾冲县| 西吉县| 东乌珠穆沁旗| 福贡县| 辽阳县| 广饶县| 交口县| 康平县| 阜宁县| 鲁山县| 宝山区| 逊克县| 广丰县| 富锦市| 苏州市| 延寿县| 藁城市| 互助| 本溪| 拉萨市| 桐柏县| 峨边| 兴宁市| 徐州市| 雷山县| 遂平县| 安徽省| 萨嘎县|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