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集群企業共享經濟環境規制與集群價值共創路徑研究作者名: 何中兵本章字數: 844字更新時間: 2019-11-29 22:11:38
第一節 集群企業共享經濟分析與界定
在現有的主流企業共享經濟理論中,并沒有“集群企業共享經濟”的概念。從共享經濟的內涵、表現形式與基本特征而言,集群企業的戰略行為可以納入企業共享經濟理論范疇。集群企業共享產業聚合優勢的戰略選擇符合共享經濟的行為特征,集群企業通過自身的角色作用和混合組織性質,滿足多元利益相關者促進鉆石體系良性和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符合集群共享經濟的行為特征。
集群企業可以共享產業集群中專業的人才庫、行業的非貿易輸入、知識的溢出效應,共享基礎設施、剩余資源,共享學習曲線效應和由此帶來的不斷增長的回報。這些集群環境共享誘因除了與降低交易成本相關之外,還包括盤活存量資本、減少基礎設施投資和技術工人培訓費用、充分利用產業集聚帶來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等戰略動機。
主流共享經濟理論中只有交易成本理論可以對企業共享經濟誘因進行解釋,但是降低交易成本并不能全面概括集群企業共享經濟的環境誘因,而且如果將較低交易成本作為企業共享經濟的唯一誘因,就容易誤導共享經濟社會體系的價值導向,影響企業共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鑒于主流企業共享經濟理論關于共享經濟動機解釋范式存在的不足,可以構建集群共享經濟概念來描述集群企業共享經濟的環境誘因。
集群共享經濟是指集群企業實施共享經濟模式時的集群環境誘因,其中既包括降低交易成本的經濟誘因,也包該誘因以外的其他誘因,即可以利用產業聚合優勢,通過共享區域性經濟資源、降低交易成本、盤活存量資產、減少基礎性投入等途徑,提高持續創新和生產能力。
依據共享集群經濟資源類別對企業持續競爭優勢可能產生的影響,可以將這些誘因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共享經濟資源,如共享基礎設施、剩余物品、創意、技術等,這類誘因與直接減少創新和生產費用相關。第二類是共享公共服務,這類誘因與降低交易成本相關,其中包括降低搜索成本、聯系成本和簽約成本。第三類是共享市場機制,這類誘因源于同質性產業集聚和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可以減少機會主義,增加共享經濟的選項,從而降低因共享而產生的路徑鎖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