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強化社區矯正執行及檢察監督

(一)我國社區矯正執行的完善建議

1.完善社區矯正的立法

首先,社區矯正作為一種刑事法律措施,由法院依據《刑法》、《刑事訴訟法》判決或裁定做出。但《刑法》卻不可能對社區矯正的具體運行做出規定。根據我國的情況,如上所述,除《刑法》之外,其他關于社區矯正的規定,都是低位階的。國際上,早在1949年,日本頒布了一部《罪犯更生保護法》,針對被判處非監禁刑的服刑人員在刑滿釋放后的以就學、就業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處遇作出了明確規定。美國的明尼蘇達州于1973年通過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第一部《社區矯正法》。這部法律提出了社區矯正的目的,州政府制定、下發可以在其所有管轄的范圍內實施的社區矯正計劃實施辦法,規定了罪犯的刑罰和被服務內容,以及縣級地方政府的資助問題。[14]由此可見,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社區矯正法》是解決實踐中出現問題的關鍵。此外就是修改與完善現行的《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社區矯正的規定。《刑法》中指示粗略的對社區矯正的對象進行的規定,但由于犯罪動機、社會危害性等因素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社區矯正方式對犯罪人都適用,社區矯正具體的方式不同,在嚴厲性上也會有所區別。根據刑法的明確性原則,筆者建議應在犯罪和具體的社區矯正的方式上建立起行為與后果的聯系,使具體實踐中有法可依。《刑事訴訟法》中也只是籠統地規定“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筆者建議有關社區矯正的部門分工、基本程序、相互銜接等原則性程序問題應在《刑事訴訟法》中進行明確規定,以保證實體正義的實現。最后,筆者建議增設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社區矯正制度。少年犯罪人因其特殊的生理、心理、法律制度、社會生活方面區別于一般成年犯罪人對社區矯正的需求。因此,我們應當有一套有別于成年人社區服刑人員的社區矯正程序,同時應配備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專門機構和矯正人員隊伍,此處可在即將制定的《社區矯正法》中體現。

2.加強社區矯正工作執行主體建設

首先要做的是明確社區矯正的主體,即在社區矯正立法中,應當對社區矯正的執行機關即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權限進行確定。司法行政機關在社區矯正工作中承擔著大量具體工作,如果在實施監管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管理權限,很難達到執法機關與服刑人員的良性互動。其次,建立獨立的社區矯正機構執行社區矯正工作。《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中規定由司法行政機關執行社區矯正制度的職權,但司法行政機關無法做到協調各部門具體的社區矯正工作,筆者建議設立獨立的社區矯正局,隸屬于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參照國家編制,嚴格篩選。因為社區矯正工作并不亞于監獄管理,如果僅以一般的社區工作方式配備編制和人員,很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機構和隊伍。再次建議應加強有關社區矯正機關的協調合作。雖然《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中規定司法行政機關是社區矯正制度中具體組織實施的部門,但在實踐中,公安機關仍扮演者關鍵性角色。只有協調好司法行政機關與公安機關的關系,社區矯正工作才能有效進行。另外法院、檢察院、民政等部門也應當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結合自己的職責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期社區服刑人員與社會良性互動,更好、更快的回歸社會。最后建議建立綜合性的矯正安置基地。對于社區矯正工作,我們要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根據社區服刑人員的不同情況分類指導、逐一幫扶。這就需要一個能夠承載各類幫扶工作綜合平臺。目前在我國社區矯正工作實踐中已經開始試點,如中途之家、社區矯正小組、社區服務基地、教育基地等幫扶機構,取得了初步成效。圖4為我國目前的社區幫扶組織建設情況統計。但鑒于此類社會組織發展并不完善的現狀,筆者建議建立集食宿、培訓、勞動、教育、管理等功能齊全的綜合性矯正安置基地,安置具有特定情形的社區服刑人員,克服目前社區矯正工作中措施單一的缺點,達到社區矯正工作的目標。

圖4 我國社區幫扶情況統計

3.加大社區矯正制度的宣傳工作,提高社區矯正適用率

根據重刑思想根深蒂固的社會現實,對公眾和執法工作者產生的不良影響,最重要的就是有針對性的加大社區矯正制度的宣傳力度。針對人民群眾對于社區矯正的不了解而產生的排斥情緒,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創立社區矯正信息網站、社區宣傳專欄、定期的宣傳活動等多樣化的宣傳形式,鼓勵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利用媒體力量使人們了解社區矯正工作的性質、目的、任務、意義,使公眾對于社區矯正由“知”到“懂”,糾正長期以來對于社區矯正對象的偏見,提高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認可度。其次是適量增加公眾與社區矯正對象的互動,例如公益勞動,這是雙方接觸的良好方法,既可以增強社區服刑人員對社區的認同感,也有利于公眾對社區人員進行了解,消除歧視。對于受重刑思想影響的執法人員,更應增加其對社區矯正制度的深入了解,盡快轉變“重刑思想”,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樹立“執法為民,司法為民”理念,樹立“有選擇的適用監禁刑”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

在提高社區矯正適用率方面,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社區矯正適用的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的、被宣告緩刑的、被暫予監外執行的、被裁定假釋的、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人員。筆者建議,在此基礎上擴大社區矯正的適用情形,例如可以對監禁刑執行完畢或將近完畢的人員實行社區矯正,使得社區矯正制度作為一個緩沖設置成為犯罪人回歸社會的必經階段,既可以幫助長期監禁刑服刑人員克服與社會的隔閡,幫助其融入社會,也可以使社區做好接納犯罪人的準備。另外,黨的十八大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廢止了勞動教養制度。為彌補勞動教養制度的空缺,筆者建議應加強社區矯正制度與其他相關法律的銜接,對一些社會危害性較大但并未達到犯罪程度的違法行為,可以考慮對其進行短期的社區矯正,有利于其進步改正。

(二)強化社區矯正執行檢察監督的對策建議

1.完善檢察監督的相關立法規定

第一,對人民檢察院社區矯正執行的監督內容、監督程序等進行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659條規定了檢察機關可以提出糾正意見的九種情形,但由于該《規則》屬于檢察機關的內部規定,法律層次較低,對其他機關沒有約束力,且會導致檢察機關在行使職權過程中機動性過大。筆者認為,在今后的立法活動中,應當將對檢察監督內容的規定法律化,提高法律地位,賦予檢察機關明確的監督權。其次,目前法律規定檢察機關的監督方式為提出糾正意見書或檢察建議書,而對于提出意見書之后的程序未做出明確規定,從而導致部分意見書并未起到實效,如北京市密云縣人民檢察院某年發出的36份檢察建議書未全部得到回復[15]。法律應當對檢察機關的糾正意見書和檢察建議書賦予一定程度的強制力,要求收到檢察院意見的機關必須做出回復,對于不予回復的行為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應明確規定。

第二,強化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執行的事前監督權。《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中規定,做出社區矯正決定之后三日內,決定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送與檢察機關,但該規定缺乏強制性,常會造成服刑人員托管的情況。由其由獄所轉為社區矯正過程中,容易造成監管的空白點。因此,法律可規定在決定機關擬做出社區矯正決定時就應向檢察機關報備,使檢察機關可以對決定對合法性作出事前監督,也可以使檢察機關對于社區服刑人員的情況有預先的了解。在做出決定之后也應當及時向檢察機關通報,接收服刑人員的社區也應及時報告檢察機關矯正人員的報道情況,使檢察機關及時掌控服刑人員的動態。

第三,對跨行政區域之間檢察機關的工作配合做出細致化規定。前文中提到在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所在地與執行地不一致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檢察系統內部工作協調出現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由檢察機關在內部工作規定中制定統一的工作流程,如可以明確規定由社區矯正執行地人民檢察院負責社區矯正執行的監督,并負責收監等意見的提出,而決定地人民檢察院僅負責收監意見的傳遞,不進行審查。明確社區矯正決定地及執行地人民檢察院的分工,可以有效避免不同行政區域檢察機關具體工作中的矛盾。

2.構建社區矯正的大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

在信息時代,數據庫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作為社區矯正的四大相關系統,在社區矯正中有著各自不同的分工,但由于各自的工作系統相對獨立,在社區矯正的工作中會出現信息交流障礙、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辦法》第三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前述四大系統建立社區矯正人員的信息交換平臺,實現信息共享。[16]社區矯正大數據庫應當向各社區矯正的各相關機關公開,數據登記時,首先應當由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將被決定實行社區矯正的服刑人員基本情況進行數據輸入,使接收機關及檢察機關能夠及時了解到社區矯正人員的狀態,對社區矯正人員名單的變化能夠及時把握。數據庫還應當納入矯正人員的犯罪原因、情況,使社區工作人員能夠及時了解被矯正對象的情況,制定出合適的矯正計劃。矯正執行人員定期將矯正工作情況錄入數據庫,方便檢察機關進行監督工作。

目前,已有部分地區建立了社區矯正的信息共享平臺,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至今該市社區矯正信息共享平臺已經上線運行4個多月,該平臺囊括了社區矯正人員的電子檔案、交付執行的相關法律文書等,平臺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錄入信息錯誤、重復錄入、檔案變動等問題,烏蘭察布市人民檢察院也及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17]此外,四川劍閣、浙江慈溪、江西南康等都建立來社區矯正信息共享平臺,這些平臺有檢司合辦,也有檢察院負責建立的,不同地區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筆者建議,今后的信息平臺的建立可以由檢察機關負責建立,負責技術維護等工作,而后向各社區矯正工作機關開放,這樣有利于信息平臺的統一管理。各地均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之后,可以形成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大數據庫,方便不同行政區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也可以有效解決社區矯正決定機關與執行機關位于不同地區而導致的問題。

3.拓展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渠道,豐富監督方式

當前,法律明確規定的檢察機關進行社區矯正執行監督的方式為,由檢察機關對訴訟監督部門提出檢察建議書或違法糾正通知書,方式過于單一,且在實踐中暴露出剛性不足的缺點。因此,拓寬檢察監督渠道,豐富監督方式勢在必行。第一,設立派駐基層檢察室,使檢察監督深入社區。[18]2015年,河北邯鄲叢臺區在社區矯正人員集中和流動量比較大大區域建立了檢察工作站,并在社區中設立了檢察信箱,及時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的情況,該做法已取得一定成效。[19]該檢察工作站即為基層檢察室的雛形,與之類似的還有湖北黃石下陸區檢察院建立的“檢察官社區工作室”,此類做法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將之向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最終建立正規的、系統的基層檢察室。第二,拓寬檢察舉報渠道,發揮多元化力量對社區矯正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仍以河北邯鄲叢臺區人民檢察院為例,該院為每一個社區矯正人員發放了檢察官聯系卡,若社區矯正機關出現違法現象時,方便矯正人員與檢察機關進行聯系,同時也可以促進社區矯正人員之間的互相監督。此外,還可以在檢察網站舉報中心增設社區矯正相關問題的舉報頁面,使普通公眾可以對矯正機關及矯正人員的行為進行監督,使社會監督與檢察監督實現有機結合。第三,定期開展專項檢察,了解社區矯正執行情況。目前,檢察機關開展的專項檢察多為針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如寧夏永寧縣檢察院開展的禁毒專項檢查,湖北巴東縣檢察院開展的脫管、漏管專項檢察等。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應當注意對社區矯正執行機關工作的專項檢察,可以通過對社區矯正人員召集開會了解情況,或者深入矯正機關日常工作進行監督等。在對矯正對象進行矯正過程中,要兼顧對矯正人員的人權保護,防止矯正機關工作的違法行為。

4.加強社區矯正執行過程中的職務犯罪防控

由于目前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監督手段單一、柔性特征明顯,以及與其他系統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了在社區矯正執行中出現監督盲點,容易造成社區矯正人員脫管、漏管等現象,使矯正人員出現再犯罪行為[20],同時也容易導致執行機關的尋租現象,從而出現玩忽職守、濫用權力等職務違法犯罪行為。如2013年全年,廣東省檢察機關共糾正社區矯正人員脫管、漏管515人次,重新犯罪37人,甚至查處了首宗社區矯正執行中出現的職務犯罪案件,即東莞市某司法分局局長向某社區矯正人員的索賄受賄案件。[21]在民主制的國家里,必須“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社區矯正執行中之所以出現職務犯罪行為,歸根結底是由于目前的社區矯正制度尚不完善,使部分人鉆了空子。制度的完善需要逐步進行,在這之前,檢察機關應當通過自身工作,加強對社區矯正中的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偵查力度,進行有效防控。檢察機關可以通過前文所提到的定期進行專項檢察及群眾舉報的方式發現職務違法行為,也可以通過對社區矯正工作負責人員的經濟、生活狀況等進行必要的監控發現權力尋租行為。在大數據庫建成之前,檢察機關可以通過主動與法院、監獄等社區矯正的決定機關相聯系,及時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的增減情況,預防脫管、漏管現象的發生。此外,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工作過程中積極發現制度漏洞,并就發現的漏洞向上級檢察機關、人民政府提出完善建議,或者在人大會議上提出制度修正等議案,如此可以節約制度完善的成本,加快制度優化進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阿拉善左旗| 个旧市| 即墨市| 吉隆县| 措勤县| 区。| 玛沁县| 顺平县| 新乡县| 宜宾县| 泸水县| 长治县| 崇左市| 芮城县| 开平市| 丹棱县| 民县| 中超| 观塘区| 区。| 广州市| 淮安市| 南昌市| 太仆寺旗| 沽源县| 旬邑县| 遂平县| 台安县| 永仁县| 浏阳市| 壶关县| 南川市| 始兴县| 敦煌市| 金溪县| 吴旗县| 突泉县| 平南县| 乐东|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