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數額犯數額的性質

關于數額犯數額的性質,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刑法理論中曾經存在構成要件說與處罰條件說之爭。構成要件說認為,數額是犯罪成立的條件;如果未達到一定的數額,則不能構成犯罪,其他情節只對量刑有影響。處罰條件說認為,數額只是客觀的處罰條件;情節是說明社會危害程度的重要部分,雖然法律未明文規定,但認定數額犯無法脫離情節。[6]這種爭論在近年的學術討論中仍有所反映。有學者指出,在以數額較大作為罪量要素的情況下,沒有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就不構成犯罪。[7]有學者則認為,“數額較大”是犯罪的客觀處罰條件,它本身不是犯罪的構成要件,只是刑罰發動事由,缺乏“數額較大”這一條件,犯罪仍然成立,只是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而已。[8]晚近有學者指出,雖然數額犯中法定的數額標準具有犯罪構成的定量功能,但法定的數額并非犯罪構成中的一個獨立要件。因為數額只是對事物量的標定,不能脫離被量化的事物而獨立存在,否則,就只是純粹的數字符號。數額犯中的數額不是與犯罪構成中的其他要件相分離的一個要件,而是犯罪構成中某些要件的量化標準,屬于犯罪構成要件的定量因素。[9]還有論者也指出,在犯罪構成要件的諸要素中,數額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構成要件要素,它始終依附于犯罪的行為或結果,是立法對犯罪行為或結果提出的量化要求。在犯罪既、未遂形態的判斷中,數額雖然影響對構成要件要素的理解和把握,但始終都不具有獨立性,沒有獨立評價的可能。[10]

筆者認為,處罰條件說應予以摒棄。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客觀的處罰條件“一般是指犯罪雖已成立,但必得其他事由(即非行為本身要素所存在之一定的事實或事由)賦予條件始發生刑罰而可以處罰之情形而言”。[11]客觀的處罰條件的特點是:它本身不是犯罪的成立條件;缺乏客觀的處罰條件,犯罪仍可成立,只是不產生刑罰效果而已。因此,客觀的處罰條件是刑罰發動事由。在我國刑法理論中,客觀的處罰條件沒有存在的余地:犯罪構成是質與量的統一體,是犯罪成立所必須具備的一切主客觀要件的總和;行為符合犯罪構成,就意味著犯罪的成立,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樣,行為符合犯罪構成就是追究該行為的刑事責任的充要條件,犯罪已經成立而又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的現象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在我國刑法理論中,根本不應當在犯罪構成之外討論數額犯的數額的性質問題;這種問題只能在犯罪構成之內獲得解決。

在我們看來,從理論上講,既然承認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以既遂為模式,當然可以認為刑法分則規定的數額犯是以既遂罪為標準而預設的。也就是說,齊備包括數額在內的所有犯罪構成要件要素是數額犯成立既遂的標準;未達到法定數額要求的行為只是缺乏成立犯罪既遂所必需的要素,雖然不成立犯罪既遂,但可能成立犯罪的未完成形態。應當指出,數額犯中的數額確實最集中地體現了數額犯的社會危害性,從而將數額作為數額犯成立的最重要的根據未嘗不可,但如果將其作為區別罪與非罪的標準之一,從而置數額以外的反映行為社會危害性的情節于全然不顧,便未免有失偏頗。的確,從表面上看,數額犯中的數額是作為認定數額犯成立的必備要素之一加以規定的,但求其立法原意,立法者之所以將數額這一要素明示出來,目的是為司法人員提供一種提示性規定,以便實踐中在認定數額犯時將注意力重點放在數額上面,從而將大量的數額不大的行為排除在刑法的處罰范圍之外,以控制對數額犯的打擊面。據此,是否達到一定數額,是構成數額犯的重要條件;數額以外的反映行為社會危害性的情節,也是認定數額犯是否成立的根據。

基于以上論述,我們認為,可以將數額犯中的數額的性質表述為:數額是數額犯既遂形態的犯罪構成中量的構成要件要素;達到一定的數額體現了數額犯成立既遂形態對行為侵犯法益程度的要求。上述有學者以數額不可能脫離被量化的事物而獨立存在為由否認其具有獨立的構成要件要素的地位,而只承認其屬于犯罪構成要件的定量因素。其實,犯罪構成既然是表明行為侵犯法益的質的構成要件要素與表明行為侵犯法益的量的構成要件要素的統一,那么,就完全有理由將數額這種犯罪構成的定量因素作為相對獨立的量的構成要件要素予以對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奉节县| 铁岭市| 阿图什市| 崇义县| 霍林郭勒市| 永善县| 玉田县| 蒙城县| 金堂县| 盐边县| 合水县| 阳曲县| 盘锦市| 五大连池市| 广州市| 苍溪县| 腾冲县| 民勤县| 铜山县| 寿光市| 民乐县| 勐海县| 山东| 贺兰县| 梓潼县| 宜黄县| 阜城县| 江北区| 宜宾县| 朝阳县| 白玉县| 瓦房店市| 西安市| 古田县| 天峻县| 沈阳市| 建昌县| 天水市| 洮南市|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