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反腐的歷史進程及廉政建設機制研究
- 武光軍 顧國平
- 1900字
- 2019-11-22 16:45:59
第三節 結 語
一個廉潔的政府得益于完善的法律制度、嚴格的法律執行、高素質的官員隊伍、相關的監督執法部門,除此之外還有領導人的治國觀念。新加坡的反腐發展有著自己的特點:第一,新加坡國家憲政制度是民主政治;第二,新加坡各級公務員都是掌握專業知識的職業公務人員,堪稱各門類專家。另外,由于公務員的選任是沒有選舉成分的委任制,公開、公平、公正就成了民主選任官員的重要原則和機制。新加坡政府反腐建設的成功歷程也留給世界其他各國許多寶貴的經驗。在第七次世界反貪污大會上,新加坡學者奎爾博士把新加坡反腐的成功經驗概括為“綜合式的反貪戰略”,[34]即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集中整治,而不是進行零散的、斷斷續續的整治。他將新加坡的反腐經驗概括為五條:第一,政治領導層必須有堅強的肅貪決心,任何一個政府要想做到清廉,領導人必須以身作則,嚴格自己的行為;第二,漸進式、零碎的反貪污戰略是失敗的戰略,只有綜合式的戰略才能在各個方面對官員進行嚴格約束,零散的政策會出現一些漏洞,使得貪污腐敗有發生的可能;第三,反貪機構本身必須能夠抵御住貪污的誘惑,反貪污機構是政治貪污腐敗的關鍵性機構,如果其自身存在貪污腐敗,那么整個領導階層就沒有反貪污可言了;第四,反貪污機構必須從警察機構中分離出來,設置在警察機構中的反貪污機構很難發揮其應有的職責,會受到其權力的制約,尤其若當警察隊伍中出現貪污腐敗現象就更難發揮貪污調查局的作用了;第五,有必要減少貪污的機會,尤其是在政府中的那些貪污多發部門。[35]他們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減少貪污的機會。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帶給人民的是無盡的幸福感。新加坡政府正是做到了民主政治與精英治理的高度統一,才成就了今天的新加坡。
[1]張新宇:《東方的法治主義——新加坡法治模式及其啟示》,載《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2]王文慶:《新加坡的廉政措施》,載《世界經濟與政治》1993年第10期。
[3]張文山、李莉:《東盟國家檢查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頁。
[4]李家亮:《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設研究》,云南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5]同上。
[6]劉子平:《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經驗及啟示》,載《東南亞縱橫》2011年第10期。
[7]張文山、李莉:《東盟國家檢查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頁。
[8]王文慶:《新加坡的廉政措施》,載《世界經濟與政治》1993年第10期。
[9]同上。
[10]劉亞林:《論新加坡的廉政建設》,載《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23期。
[11]張錦芳:《李光耀父子購房風波與新加坡的廉政建設》,載《黨風與廉政》1996年第10期。
[12]劉子平:《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經驗及啟示》,載《東南亞縱橫》2011年第10期。
[13]張新宇:《東方的法治主義——新加坡法治模式及其啟示》,載《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14]任超:《新加坡反貪污制度評析》,載《南洋問題研究》2003年第1期。
[15]王文慶:《新加坡的廉政措施》,載《世界經濟與政治》1993年第10期。
[16]劉亞林:《論新加坡的廉政建設》,載《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23期。
[17]劉子平:《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經驗及啟示》,載《東南亞縱橫》2011年第10期。
[18]趙璐:《新加坡反腐模式概觀》,載《團結報》2012年第5期。
[19]劉亞林:《論新加坡的廉政建設》,載《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23期。
[20]同上。
[21]王琍:《新加坡公務員制度對東西方政治文明傳統的繼承》,載《社會主義研究》2010年第4期。
[22]王琍:《新加坡公務員制度對東西方政治文明傳統的繼承》,載《社會主義研究》2010年第4期。
[23]葉楠、范仁慶:《新加坡公務員廉政制度建設及其借鑒意義》,載《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24]王琍:《新加坡公務員制度對東西方政治文明傳統的繼承》,載《社會主義研究》2010年第4期。
[25]劉子平:《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經驗及啟示》,載《東南亞縱橫》2011年第10期。
[26]劉守芬、李淳:《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頁。
[27]劉昕、柴茂昌、董克用:《新加坡公務員薪酬平衡比較機制及其啟示》,載《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年第7期。
[28]馬躍:《概論新加坡的廉政建設》,載《棗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第6期。
[29]鄒平學:《新加坡法治的制度、理念和特色》,載《法學評論》2002年第5期。
[30]師雯、李路曲:《新加坡治理腐敗的政治與文化基礎》,載《理論探索》2006年第1期。
[31]龔志興:《新加坡的公務員制度》,載《社會主義論壇》2012年第2期。
[32]趙璐:《新加坡反腐模式概觀》,載《團結報》2012年第5期。
[33]劉亞林:《論新加坡的廉政建設》,載《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23期。
[34]劉守芬、李淳:《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頁。
[35]劉守芬、李淳:《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