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情緒的大幅波動——心理擺效應
有一個小男孩總是和村里的小孩起沖突,每次放學回家,爸爸都會在小男孩的身上發現多處傷痕。父親看著這些新傷舊傷,真的不忍心再責備他了,于是他壓住心里的怒火,誠懇地對兒子說:“孩子,爸爸小時候也像你一樣,但是爸爸后來發現了一個很有用的方法,不但不再與小伙伴們打架了,還和他們成了好朋友。你想不想知道這個好方法是什么?”小男孩抬起含滿淚水的眼睛,問:“爸爸,是什么方法這么神奇?”于是爸爸就告訴小男孩,以后如果感到很生氣想要發泄的時候,就先在心里數十秒,如果到時候還是那么生氣,再向對方發泄也不遲。小男孩照做了,并且令他奇怪的是,每次數完十秒,自己就根本不想再發脾氣了,這樣與伙伴們的爭執也越來越少。后來,他真的開始和伙伴們一起上學放學,關系變得很要好。
其實爸爸的方法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擺效應”,就是說人的情緒像鐘擺一樣,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轉化。相傳,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年輕人,每次只要和別人生氣或發生爭執都會掉頭跑回家去,然后在自己家的屋子、田地周圍跑上三圈。隨著愛地巴家的房屋越來越大,田地的范圍也越來越大,每次繞圈跑都會將愛地巴累得氣喘吁吁,但是愛地巴從來都沒有放棄過這個習慣。后來,愛地巴老了,當某天他實在忍受不了爭吵時,便拄著拐杖繞著房屋和田地慢慢地走了三圈,這個時候,天已經黑了,而他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愛地巴有個可愛的孫子,他見爺爺這么大年紀還這樣,便奇怪地問:“爺爺,為什么你心情一不好就要繞著咱家的房子走?有什么秘密嗎?”愛地巴爬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說:“當我年輕的時候,只要和別人生氣,我就會繞著房屋和田地跑上三圈,一邊跑著,一邊在心里想‘我的房子這么小,土地這么少,哪有閑工夫與別人生氣呢,還不如將時間用在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上’,于是我就努力地勞作;當我漸漸老了的時候,房子也慢慢大了起來,土地也變多了,這個時候如果生氣,我還是會繞著它們跑三圈,一邊跑著,一邊在心里想‘我的房子這么大,土地這么多,為什么還要和別人生氣呢?’于是,也就不再生氣了。”
“心理擺效應”的故事告訴我們,人在面對外界刺激的時候,難免會受影響,造成情緒上的大幅波動,有時甚至會因此而做出某些過激行為,但是我們要學會克服這種心理,避免情緒上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