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人身保險合同因投保人不具有保險利益而無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解答:《保險法司法解釋 (二)》第2條規定:“人身保險中,因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導致保險合同無效,投保人主張保險人退還扣減相應手續費后的保險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本條是關于人身保險合同因投保人不具有保險利益而無效的法律后果的規定。

關于本條的理論背景如下:

保險利益原則的適用,最早出現在財產保險中,對防止賭博、控制道德風險和限制賠償數額具有重要作用,為理論界與實務界不爭的事實。但對于人身保險是否適用保險利益原則,學術界與實務界都存在不同認識。

在學說上,保險利益原則是否適用于人身保險存在否定說與肯定說兩種觀點。否定說認為保險利益不應適用于人身保險,其理由為:[27] (1)保險利益為某特定人對某特定客體間的關系,此特定客體可謂有體物或無體物而稱之為關系連接對象,起到決定保險價值的作用。而在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決定保險價值的功能無法發揮,故人身保險雖有關系連接對象,但其價值無法以金錢價值客觀確定。(2)保險利益的功能在于填補被保險人具體性之損害或者防止復保險、超額保險,以避免保險法上不當得利情形之發生,但由于人身無價,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無論是否獲得雙重賠償,都不構成保險法上的不當得利。(3)保險利益概念決定誰可對保險利益投保而無須他人同意,若將此原則貫徹于人身保險,則主觀危險發生的可能對象為人的生命身體,極為不道德。持肯定觀點的,通過將保險利益與統一原則相比較,認為保險利益應適用于人身保險,其理由在于:[28]保險利益與被保險人同意都是為了控制道德風險,防止賭博,而單純的被保險人同意無法圓滿地完成目標。一方面,在保險這種高度技術化、信息非對稱的活動中,被保險人不應被當然地推定為自我利益的最佳代言人;另一方面,被保險人可能因脅迫或類似原因,非出于自身意愿就自己生命簽訂賭博性保單。此外,合同的合法性往往取決于公共政策,并應由一些客觀標準所決定。相反,同意是主觀的,不能決定合同的合法性。肯定說與否定說,分別通過不同角度對保險利益是否適用于人身保險加以分析,肯定說從控制道德風險、防止賭博角度,論證了保險利益存在之必要性;而否定說,從保險利益本身具體特性出發,闡述了保險利益對人身保險保護之缺陷。事實上,由于人身保險的標的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保險利益更多地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身份關系和信賴關系,[29]基于其人格化的特殊性,單純地完全單獨適用或者不適用,都很難起到對人身保險中當事人及公共利益的保護。

從各國立法和實踐來看,在人身保險中,為了防止賭博或者控制道德風險,保護當事人利益,維護公共政策,對人身保險中利益的認定,主要存在三種原則:[30](1)利益原則。投保人以他人的身體或壽命投保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以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相互間是否存在金錢上的利害關系或其他私人相互間的利害關系為判斷依據,有利害關系有保險利益。美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的法律采用這種原則。(2)同意原則。投保人以他人的身體或壽命投保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以投保人是否已經取得被保險人的同意為判斷依據,而不論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是否具有利害關系,投保人征得被保險人同意訂立保險合同的,即對被保險人有保險利益。大陸法系的主要國家如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采用這種原則。(3)利益、同意兼顧原則。投保人以他人的身體或壽命投保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以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相互間是否存在金錢或其他利害關系或者以投保人是否已經取得被保險人的同意為判斷標準。我國《保險法》采用了這種原則。事實上,無論采用了哪種原則的國家,在審判實踐中,都沒有真正采取完全單一化的手段,在具體制度安排上兼顧了其他手段。

我國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原則規定于《保險法》第31條,該條規定:“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一)本人;(二)配偶、子女、父母;(三)前項以外與投保人有撫養、贍養或者扶養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四)與投保人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除前款規定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視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合同無效。”根據該條規定,我國人身保險利益采利益、同意兼顧原則,保險利益不存在,合同無效。但對于保險合同因利益不存在而無效帶來的法律后果《保險法》未作出規定,只有《合同法》第58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但具體到保險費的返還、手續費的分擔等問題上,沒有細致規定,究竟屬于應當返還的財產,還是應賠償的損失,審判實踐中存在爭議。本條解釋的出臺,規定了保險合同因保險利益不存在而無效后,保險費與手續費應如何處理的問題,為審判實踐提供了統一的適用規范,同時也符合合同法的基本規定。

關于本條的條文解讀如下:

1.關于保險費的性質和返還的范圍

本條規定,人身保險合同中,因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致使保險合同無效的,投保人可以向被保險人主張保險費的返還。首先,應該正確理解投保人可主張返還的保險費的性質。 《合同法》第58條規定: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該規定,合同無效后,合同當事人應當互相返還因合同而取得的財產;有過錯的,應按各自的過錯向對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人身保險合同是雙務合同,當事人雙方互負對待給付義務,投保人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是以保險人支付保險金為對價的。當保險合同無效時,雙方應當互相返還因合同而取得的財產,因保險人并未支付保險金,故無返還之說,并且因合同無效保險人也無支付保險金之義務;對于投保人而言,基于人身保險合同而向保險人支付了保險費,保險人是因合同取得了保險費,因為合同無效投保人無法得到對價,可以向保險人主張返還。故保險費在性質上應該屬于合同無效后應當返還的因合同而取得的財產。而之前有觀點認為,保險人是否應當返還保險金,需要根據投保人和保險人過錯而定,只有在投保人不存在過錯,或者保險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時,保險人才應當返還保險費。這種觀點實際上是混淆了“應當返還的財產”和“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區別。故明確保險費的性質,再看保險費是“應當返還的財產”,而非“所遭受的損失”便一目了然。

其次,應注意區分保險費與保單現金價值,正確認定保險費返還的范圍。所謂保單現金價值,是指出現在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情況時,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保單現金價值是保險人退還給投保人的責任準備金,其已經扣除了退保手續費,與保險費有很大區別,通常保單現金價值數額會低于保險人實際收取的保險費。故,在保險合同無效的情況下,投保人可以向保險人主張返還的保險費是保險人從投保人處收取的全部保險費。

2.關于扣減相應手續費中對手續費性質的認定和“相應”的理解

手續費是保險人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為投保人辦理保險時支出的合理費用。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此費用便成為保險人所遭受的損失。所以,手續費本質上是保險人所遭受的損失。其可能從保險費中“扣減”,因為金錢是高度替代物,適用抵銷制度,而非確定保險費承擔主體的信號。而保險費是否扣減及扣減多少在于對“相應”的理解確定上。根據《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對于合同無效后,當事人因此所遭受的損失,應該按照雙方各自的過錯程度,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在人身保險合同中,若投保人對合同之無效不存在過錯,那么不承擔手續費的負擔。只有當投保人對保險合同之無效存在過錯,保險人在退還保險費時可以扣除相應的手續費,其應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手續費本身應該是合理的。手續費是保險公司開展業務過程中支出的成本,該支出應是實際且合理的支出。投保人對其費用支出之了解處于弱勢地位,在對手續費數額計算之真實性和合理性存在爭議時,保險人應承擔舉證責任。第二,手續費之扣減程度應當與投保人過錯相對應。對手續費的分擔,應該遵循過錯與責任承擔相一致的原則。

關于本條在法律實務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投保人對被保險人應具有保險利益的時間要求

根據《保險法》第12條、第31條的相關規定,要求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其為合同生效的要件,此要件缺乏,將導致合同無效。該規定強調保險利益存在時間點為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對于保險合同存續期間,投保人喪失保險利益的情形,不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也就是說,如果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的保險利益在訂立人身保險合同時存在,即使在合同存續期間保險利益喪失,保險合同仍然有效。

人身保險合同的存續期間一般比較長,在其存續期間,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關系可能會發生變化,或者被保險人在合同訂立時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人身保險合同,但在合同生效后又反對投保人為其投保,投保人因此也可能對被保險人的可保利益喪失。如果在人身保險合同長期有效的狀態下,投保人已經按照合同約定交納了高額保險費,而后因可保利益喪失,保險人以此拒絕履行支付保險金,對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對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甚至投保人的保護。再者,大部分人身保險合同具有儲蓄及投資的性質,是一種有價單據,具有可轉讓可流通性,如果合同因保險利益的喪失而喪失價值,勢必違背公平正義的民商法基本理念。[31]況且,保險利益原則的功能在于防止賭博、減少道德風險,只有在可能存在道德風險或者道德風險會增加的情況下,才有必要適用保險利益原則,對保險合同的效力進行限制。[32]如果投保人喪失保險利益仍然維持合同效力,而不會增加道德風險,那么在此種情況下,便沒有必要因保險利益的喪失而判定合同無效;而如果投保人喪失保險利益仍然維持合同效力,會產生或者增加道德風險,那么便有必要適用保險利益原則來限制合同效力。考察人身保險合同特殊性,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法設置了更多條件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以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保險法》第39條規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與其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投保人身保險,不得指定被保險人及其近親屬以外的人為受益人。被保險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監護人指定受益人。”該規定是關于受益人如何確定的規定,可知受益人的確定最終都是由被保險人同意的,被保險人可以選擇其信賴的受益對象,以達到有效防范道德風險的目的。又,《保險法》第43條規定:“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其他權利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的,或者故意殺害被保險人未遂的,該受益人喪失受益權。”該規定是從投保人或者受益人制造保險事故將喪失合同利益的角度,來防范道德風險的發生。根據以上規定,《保險法》為防范道風險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規范,即使投保人在保險期間喪失對被保險人的保險利益,也一般不會增加道德風險。綜上,投保人在合同存續期間喪失保險利益,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2.其他法律后果

本條文是對投保人不具有保險利益而導致保險合同無效的情況下,保險費及手續費的分擔問題進行的規定。根據該條規定,合同無效會產生保險費及手續費分配的法律后果,但并不意味著其法律后果僅為保險費與手續費的分配而沒有其他法律后果。例如,保險人在明知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情況下,仍然為其承保,但在保險事故發生時以投保人在訂立合同時不具有保險利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企圖逃避保險責任的,保險人可能會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鲁山县| 咸宁市| 砚山县| 海门市| 东乡县| 阳东县| 微山县| 于田县| 同仁县| 高要市| 甘肃省| 磐石市| 凤凰县| 卓资县| 高唐县| 连平县| 广宁县| 瑞金市| 绍兴市| 嵊泗县| 碌曲县| 娄烦县| 镶黄旗| 买车| 多伦县| 玛曲县| 沈丘县| 东宁县| 东丰县| 广河县| 丹棱县| 卢湾区| 华亭县| 武汉市| 专栏| 延庆县| 衡东县| 科技| 崇阳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