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生活常見案例大講堂:道路交通糾紛卷
- 張永峰
- 637字
- 2019-11-15 21:13:32
乘客車上被打傷 公交公司需賠償
經典案例
家住北京的方女士乘坐公交車回家。因車輛緊急剎車,她撞到了身邊的另外兩個婦女,雙方發生口角。隨后,那兩個婦女打電話叫來一男子助陣。該男子上車后將方女士打傷。此時,車上的司機、售票員等人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并開門將打人男子放走,致使公安機關一直查找不到打人者。方女士認為,她和公交公司之間形成了客運合同關系,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公交公司有保證乘客人身財產不受侵害并將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的義務。為此,方女士向公交公司索賠醫療費、交通費等各種損失共計1600余元。
法槌定音
法院審理后認為,作為承運人,公交公司應當將方女士安全運送到目的地,其未能盡到合理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方女士身體受到傷害,應承擔未能將方女士安全送達目的地的違約責任。2009年4月,法院判決該公交公司賠償方女士醫療費、交通費等經濟損失600余元。
法律解析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乘客在公交車上被打,公交司機、售票員等應及時采取措施制止,并立即報警。本案中,因公交司機緊急剎車而致方女士撞到兩乘客發生口角被打傷,該車司機、售票員等人不僅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制止,反而還開門將打人者放走,致使公安機關無法查到打人者。根據《合同法》第290條、第302條的規定,作為承運人應當在合理期間內將旅客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其未能盡到合理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方女士身體受到傷害,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故法院依法對本案作出了上述判決。
法條鏈接
《合同法》第290條、第30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