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項目落地的法律之道
- 李金升
- 1079字
- 2019-11-15 21:03:18
三、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PPP項目須遵循更嚴格的條件
根據《財政部關于推進和完善服務項目政府采購問題的通知》(財庫〔2014〕37號)的規定:“根據現行政府采購品目分類,按照服務受益對象將服務項目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保障政府部門自身正常運轉需要向社會購買的服務。如公文印刷、物業管理、公車租賃、系統維護等。第二類為政府部門為履行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等職能需要向社會購買的服務。如法規政策、發展規劃、標準制定的前期研究和后期宣傳、法律咨詢等。第三類為增加國民福利、受益對象特定,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包括:以物為對象的公共服務,如公共設施管理服務、環境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等;以人為對象的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服務等。要按照‘方式靈活、程序簡便、競爭有序、結果評價’的原則,針對服務項目的不同特點,探索與之相適應的采購方式、評審制度與合同類型,建立健全適應服務項目政府采購工作特點的新機制。”
根據《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的規定:“……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所稱服務,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和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因此,前述財庫〔2014〕37號文件第一類和第二類服務項目,均可歸類為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第三類服務項目為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針對第三類服務項目,如果采取PPP的模式實施,須遵循更嚴格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政府方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法律依據為《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政府采購政策、采購預算、采購需求編制采購文件。采購需求應當符合法律法規以及政府采購政策規定的技術、服務、安全等要求。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因此,對于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類PPP項目,在確定采購需求時,須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此為法定義務,必不可少。
二是政府在驗收時應當邀請作為社會公眾的服務對象參與并出具意見,驗收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告。法律依據為《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的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政府采購合同規定的技術、服務、安全標準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并出具驗收書。驗收書應當包括每一項技術、服務、安全標準的履約情況。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驗收時應當邀請服務對象參與并出具意見,驗收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告。”因此,對于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類PPP項目,在制定采購文件時,除在確定采購需求時,須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外,還需要在采購文件中明確作為社會公眾的服務對象參與驗收并出具意見,且驗收結果將向社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