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管理現象5 我請的“專家”來做業務,怎么業績就是上不去呢

【案例】

近兩年來,蘭州市李總的企業發展迅速。為了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李總決定擴建團隊。于是,他聘請了一位地板制造公司的經理來負責公司的銷售工作。該經理工作了半年,公司的業績一直沒有突破,甚至有一個月還下滑了。李總趕忙聯系我:“我聘請的這個人做了十幾年的地板生產,對我們這個品牌非常了解,也算是個行家里手。我請的專家來做業務,怎么業績就是上不去呢……”我聽完他的闡述,問道:“你也知道他是做了十幾年地板生產,他也很懂你經銷的品牌,但是他懂銷售嗎?”李總聽了我的話茅塞頓開,之后聘請了一位銷售經理。在這位銷售經理的帶領下,公司的業績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公司也扭虧為盈。

【典型特征】

請專家肯定能提升業績。

請專家管理公司,怎么業績就是上不去呢?

【特征分析】

№ 相信專家的話

過于相信專家的話,這是很多管理者用人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李總聘請的這位專家,雖然也算是地板行業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一直從事的是生產工作,對于銷售工作并不了解。因此,即使是專家也是生產專家,并不是銷售專家。對于銷售人員管理、銷售策略一竅不通,何談提升業績?

№ 專業不等于專用

人是實現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的擴大和發展必須有充足的人員予以保障。企業不斷有新人加入,不僅可以活躍氛圍,也可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但是,引進員工也要從實際情況考慮,堅持實事求是原則。

很多管理者為了保證招聘的質量,組織一些心理學專家、人力資源專家建立一個招聘團隊。雖然這些專家看似“專業”,實則在招聘方面可能并不太“專用”。因為具體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他們或許并不了解,他們對于公司的行業特征可能也不太清楚。

不僅僅是看重專家,部分管理者還過于看重文憑。文憑和學歷確實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但是有文憑的人不代表他能管理一個團隊。把文憑看成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如此過于狹隘和片面的衡量標準非常不可取。

【解決之道】

企業招人的目的是推動發展,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因此,招人、用人必須結合實際,不能以為名氣大、學歷高的人就一定適合。

№ 重視工作經歷

很多企業進行招聘時都要求應聘者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反映了企業對工作經歷的重視。一般來說,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某領域工作三年以上,其個人的工作方式、職場價值觀等已經完善。比如家居建材行業,工作三年的優秀銷售員,人脈廣,自己設計的話術精湛,比那些只有文憑、沒有實戰經驗的高才生強多了。

№ 搞清楚任命崗位的特點

搞清楚任命崗位的特點,在這個基礎上選拔人才,學會因崗定人。李總要招聘的是銷售經理,這個崗位的最大特點是統籌銷售人員,制定銷售方案,帶領銷售人員提升公司業績。

李總后來聘請的銷售經理,雖然工作年限沒有十幾年這么長,但是一直在銷售一線工作,對于地板的銷售流程輕車熟路,對于銷售人員的管理更是有自己的獨到秘籍,經過后期的不斷發展,李總公司業績終于穩步提升。

№ 參考他人意見

管理者單憑自己的主觀意愿斷定一個人的能力高低、是否適合某崗位,很容易造成人崗不適的狀況。應該在企業內部進行討論,聽取不同意見,然后再斷定一個人的能力高低,這才是科學的用人之道。很多知名企業都將“討論”這種形式融入企業招聘過程中,為定崗選人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依據。

№ 讓員工做出一份計劃

不管企業聘請的是專家還是高才生,都要讓員工做出一份計劃。就拿李總新任命的這位銷售經理來說,企業給他規定了三個月試崗期。試崗期結束前,管理者要詢問他對現在這份工作的滿意度、試崗期間發生的錯誤有哪些等。要讓員工以書面形式說清楚,并且制定一份未來三個月的工作計劃。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判定員工的個人能力。然后,再來確定該名員工是否可以繼續工作。如果這名銷售經理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專家,一定能夠做出一份合理的工作計劃!

【現象啟示】

選人、用人一直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管理者必須堅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用的人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那還不如不用;用的人不能發揮其長處,用起來就會很困難,還不如換人來干。希望管理者切記一點,專家只是一個名號,這個人究竟是否有能力才是重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苍溪县| 三穗县| 顺平县| 桃园县| 丁青县| 汶上县| 微博| 武汉市| 虹口区| 梁平县| 土默特左旗| 葵青区| 星子县| 潞西市| 阳新县| 西平县| 翼城县| 河池市| 长岭县| 岑溪市| 囊谦县| 江城| 比如县| 军事| 梁河县| 寿光市| 太原市| 乐亭县| 依兰县| 沙河市| 蚌埠市| 祁东县| 昌宁县| 长武县| 通山县| 衡水市| 布尔津县| 霍林郭勒市| 方山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