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
- 曲卉
- 690字
- 2019-11-12 14:01:43
3.2 新用戶獲取的永恒公式:LTV>CAC
做生意的本質是什么?
利潤=收入-成本
想要賺錢,就需要收入大于成本,否則就是白干,甚至是賠錢。
這個道理放在新用戶獲取上,就是用戶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給企業創造的價值(Life Time Value,LTV)需要大于獲取這個新用戶所需要的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CAC),否則拉來的用戶越多,公司賠的錢越多。
LTV>CAC
上面這個公式看上去簡單,卻是新用戶獲取的永恒公式。
舉個淺顯的例子來說,小明開發了一款手機游戲,他為了拉用戶去大學校園里發傳單,傳單成本是5元一張,發出去100張,一共拉來了20個用戶,那么每個用戶的獲取成本是25元。接下來如果這些用戶在玩游戲期間,通過應用內購買、點擊廣告等形式讓小明平均從每個人身上賺了至少25元,那么“大學發傳單”這個用戶獲取渠道就可以接著用。如果小明平均只能從每個人身上賺到15元,每多發一張傳單,多拉來一個用戶,就是多賠10元。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這么做,但長此以往,卻屬于“賠著買賣賺吆喝”,不可持續。
這個道理似乎很明顯,但是很多創業公司由于有了融資的“續命”,往往容易陷入“花錢買增長”的狂熱。隨著資本市場的降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創業者終于開始強調回歸根本,重新審視由LTV和CAC決定的單位經濟學。
除了LTV要大于CAC,LTV/CAC的比值也是商業模型盈利能力的本質體現。如果LTV小于CAC,那么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如果LTV大于CAC,那么你目前至少有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型。LTV/CAC的比例越高,說明商業盈利能力越強。在投資時,很多風險投資公司會希望創業公司特別是SaaS公司的LTV/CAC的比例大于3,因為這說明公司能做到可盈利的擁有主導市場份額的概率較大(見圖3-2)。

圖3-2 風險投資公司如何看待LTV/CAC比例
(來源:Pritzker風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