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紀事

東晉政治是門閥政治。這種政治的表面形式是皇帝垂拱,士族當權,而其實質是士族與皇權的共治。這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所謂特定的條件,乃是指當時存在著一個成熟的有力量有影響的社會階層(世族),一個喪失了權威但仍有一定號召力的皇統,存在著空前尖銳的民族矛盾。這三個條件的任何一個發生變化,都會導致政權體制的改易。東晉末年,起碼前兩個條件有了變化,那就是世族自身的腐朽、司馬氏權威的完全喪失,這為以劉裕為代表的非世族勢力的崛起提供了機遇。

從劉裕的經歷來看,他屬于統治階級的下層。史書上說他“奮起寒微”,表明他的出身不屬于高門大族。在當時,這種出身的人物是不容易找到出頭機會的,阻礙他們青云直上的,便是占統治地位的世族。自東晉孝武帝時起,隨著大族勢力的平衡被打破,朝廷內部的爭斗此消彼起,孫恩借機起事,所到之處,盡殺世族的頭面人物,給世族政治以沉重打擊。劉裕就是趁這個機會建功立業的。

劉裕起家于京口。京口是北方各地流亡的世族和民眾聚居的地方,號稱北府,與歷陽同為揚州重鎮,民風強悍,民眾敢于從軍。謝安輔政時,舉謝玄為將。謝玄在京口募兵,得勇士劉牢之等人,號稱北府兵。淝水大戰,苻堅軍崩潰,晉軍前鋒五千人,就是劉牢之統率的北府兵。后來,這一支軍隊被派去鎮壓孫恩起義。劉裕投身其中,因勇敢善戰,屢立大功,很快從一名低級軍官成為北府兵的著名將領。

元興二年(404),桓玄篡晉。劉裕在京口約集失意士人密謀攻桓玄,被推為盟主。在擊敗桓玄之后,掌握了朝廷的軍政大權。

東晉偏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北伐,他們不是得不到世族的支持,便是坐失時機,都沒有成功。此時,北方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南燕,占有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部分地方,經常侵擾東晉邊境。羌族在關中建立的后秦,統治著現在陜西、山西西南部和河南黃河以南的地方,也和東晉為敵。義熙五年(409),劉裕北伐,攻下南燕都城廣固,俘獲南燕主慕容超,取得了青州。義熙十二年,他分兵五路,水陸并進,再次北伐。一年之后,長安城頭插上了北方漢人盼望已久的漢族旌旗。北伐的成就,提高了劉裕的聲望。

在北伐的同時,劉裕也著力消滅南方割據勢力。從義熙七年起,他先后打敗了盧循、劉毅、譙縱和司馬休之,南方出現了一百多年來沒有過的統一。在完成這些軍事行動后,東晉再也沒有存在的余地了。元熙二年(420),劉裕建宋,仍建都建康,改年號為永初。

劉裕以軍功起家,由布衣而至帝王,懂得民事的艱難;又發跡于東晉之末,親歷了門閥政治的弊敗。稱帝之前,他就留心吏治,革新內政;建宋以后,更著力于除弊政,理秩序,強化統治。

排斥門閥政治,伸張皇權,強化中央集權,這是新朝的歷史使命。劉裕在誅滅劉毅之后,用申永之計,對大族門閥在朝堂上作了重新安排,雖承認他們的門第,經濟上給予優惠,但在政治上只是選拔才能卓著的人充實政府機構。如此,皇權復歸于常態,大族凌駕于皇帝的赫赫權勢確實是一去不復返了。為了改變地方擁兵自重并藉以割據的局面,新朝尤為重視對軍事重鎮的控制,荊州、揚州及南徐州,概由皇室宗親出鎮。

實行土斷,從經濟上加強集權。東晉以來,僑置郡縣雖曾起過積極作用,但行之既久,弊端日生:版籍不定,戶口混亂,國家難治;僑戶為大族蔭庇,不服租役,大族得益,國家虧損。雖自成帝起,朝廷屢行土斷,但措施不力,效果不顯。劉裕執政后,再行“義熙土斷”,雷厲風行,清理出大族非法挾藏的大量戶口,增加了官府的財政收入。永初年初,他又下令嚴禁地方濫征賦役,減少部分雜稅,廢除用官府之名占據的屯田及園池。諸種措施,多管齊下,既保證了政府收入,也有利于發展生產。

劉裕治國嚴整,提倡節約,自己率先力行,與門閥大族的不求進取、窮奢極欲相比,新朝確有一番奮發的氣象。

劉裕稱帝三年病死,長子劉義符繼位,大臣傅亮、徐羨之、謝晦等輔政。義符信任群小,游宴無度,不遵父規,不理朝政。在此期間,北魏攻奪宋地,司州(治洛陽)全部,青州、兗州、豫州大部,被北魏奪去。


景平二年(424),傅亮等廢劉義符為營陽王,隨即殺害之,迎立宜都王劉義隆繼位,改元元嘉,是為文帝。文帝即位之后,對權臣擅政隱忍了三年。元嘉三年,以廢立為由殺傅亮,逼徐羨之自殺,并發兵討伐謝晦。自此,劉宋政權復歸鞏固,皇權有所加強。

在南朝歷史上,宋文帝屬于頗有作為的皇帝。他的主要功績是在發展經濟方面,通過獎勵農桑、興復水利、減輕農民負擔以及賑濟災民等諸種措施,長江流域,尤其是三吳地帶,呈現出自東晉以來未曾有過的繁榮景象,社會安定,政治較為清明,生產有較大發展。史稱“元嘉之治”。

宋文帝憑借日益增強的國力,經常出兵北擊。元嘉七年(430),宋遣右將軍到彥之統軍北伐,一度收復了司、兗、豫諸地,卻由于戰略失誤導致敗北,不但沒有收復寸土,反而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以后十余年時間里,北魏太武帝縱橫馳騁,統一了黃河流域。元嘉二十七年,南北兩個全盛的國家,爆發了一決存亡的南北大戰。

是年二月,魏太武帝自率步騎十余萬攻宋懸瓠城,宋將陳憲堅守苦戰,魏軍死傷甚重,敗退。接著,宋文帝發大軍,分東、西以水陸數路北伐,魏也號稱百萬渡河前來應戰。宋將王玄謨率主力軍攻滑臺,被魏軍擊敗。而西路軍的柳元景、薛安都卻屢破魏軍,收復陜城和潼關。文帝因王玄謨潰敗,召還西路北伐軍。次年,魏軍乘勝攻彭城,為劉駿所拒,轉攻盱眙,又不克,魏太武帝乃率軍南行直到瓜步(今江蘇六合),聲言要渡長江。文帝急調建康附近各州郡丁壯守城,王公以下子弟皆從役,沿江戒備,嚴陣以待。魏軍見形勢不利,又逢缺糧,只好北退。其間,魏太武帝攻宋盱眙城三十日,魏兵尸體積高竟與城平,但仍不能攻入,只得退走。

此戰之后,宋國力大損,邊防線隨之南移,即由洛陽、滑臺撤至淮北。魏在此戰中死傷過半,也疲憊不堪。自此,雙方除了小規模的戰事以外,不敢再大規模地較量,南北矛盾暫趨平緩。

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劉劭襲殺文帝和江湛、徐湛之等大臣后,自立為帝,改元太初。這時,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劉駿出為江州刺史,正帶著四州的軍隊攻打大別山以南的少數民族五水蠻,聽說京城有變,即帶領這支武裝聲討劉劭。在沈慶之、柳元景等的幫助下,劉駿繼位于新亭,斬劭于臺城,是為孝武帝。


孝武帝性多猜忌,是個暴君。為了增強皇帝的權威,他厲行宋朝原有的典簽制。每一鎮將,不論是王或功臣,皇帝都派遣自己的親信去做典簽官,代鎮將掌實權或分掌實權,并監視鎮將的行動。他控制鎮將愈緊,猜忌心也愈重,諸王因遭疑忌,先后被迫起兵作亂,宋朝廷從此陷入骨肉相殘、君臣相疑的混亂中。

孝建元年(454),孝武帝因荊州是上游重鎮,不愿意讓其叔父南郡王劉義宣久任刺史,于是內調劉義宣為丞相、揚州刺史。劉義宣反叛,舉水軍十萬,沿流而下,江州刺史臧質、南豫州刺史魯爽等起兵響應。孝武帝一面派沈慶之率軍在小峴一帶擊殺了魯爽,解除了北面的威脅;一面遣王玄謨、柳元景率領水陸大軍在采石、梁山和劉義宣、臧質進行決戰。結果叛軍大敗,義宣單舸逃到江陵,為孝武帝新任的荊州刺史朱修之所殺。臧質亦逃至武昌,為人所殺。

孝武帝在位短短的十余年,還先后殺了他的弟弟南平王劉鑠、武昌王劉渾、海陵王劉休茂及竟陵王劉誕等。尤其是劉誕,大明三年(459)為南兗州刺史,孝武帝因疑忌他而派出大軍攻廣陵(今江蘇揚州),及城破,孝武帝下令屠城,把城中五尺以上的男丁全部斬首,死者數千人;城中全部女口也作為“軍賞”,分賜給屠城有功的將領充當奴婢。

孝武帝死(464),子劉子業繼立,年僅十六歲,卻繼續上演骨肉相殘的丑劇。他殺死叔祖劉義恭及其四子,又殺弟劉子鸞、劉子師。劉子業不僅殘殺骨肉,也殺了許多大臣名將、密戚近臣,如沈慶之、柳元景、顏師伯、王藻等,搞得“舉朝遑遑,人人危怖”。劉子業還計劃把剩余的六個叔父殺掉,其中湘東王劉彧、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祐,更是成為劉子業猜忌的對象。在宋朝諸帝中,劉子業是個狂暴淫亂的典型,集中體現了宮廷內室殘暴丑惡的本質。

景和元年(465)十一月,劉彧的心腹阮佃夫等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劉子業,擁立劉彧繼位,是為明帝。

劉子業未死前,曾派人拿著毒藥去毒殺弟弟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勛。子勛年僅十歲,江州的軍事政治權力實際掌握在長史鄧琬手中,鄧琬起兵反抗。明帝即位后,鄧琬在尋陽(今江西九江)擁立子勛為帝。子勛的兩個弟弟臨海王劉子頊、尋陽王劉子房,都由其長史作主,起兵響應。這就爆發了以明帝為首的文帝系諸王和以晉安王為首的孝武帝系諸王的大內戰。結果,孝武帝系諸王慘遭敗績。明帝將孝武帝的十余個兒子殺得一個不剩。

在宋王室骨肉相殘的過程中,參加內戰的鎮將如徐州刺史薛安都、兗州刺史畢眾敬、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等,紛紛投依北魏,把淮水以北的廣大土地拱手送給敵國。明帝雖遣沈攸之等與之抗拒,但遭覆敗。至此,宋喪失了青、冀、徐、兗四州和豫州淮河以西九郡,邊境線退至淮水以南,疆域再一次縮小。

明帝自己受著前廢帝的迫害,幾乎被殺,但到了他大權在握的時候,不僅殺盡了孝武帝諸子,還把自己的五個弟弟殺了四個。明帝死(472),太子劉昱繼位,明帝僅存的一個弟弟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于元徽二年(474)起兵,輕兵急下,直搗建康。右衛將軍蕭道成指揮城防軍隊,堅守臺城,并派黃回等人詐降計殺了劉休范,才把危局挽救了過來。文帝孫建平王劉景素看到政局混亂,朝權旁落,于元徽四年也在京口起兵,但不久敗死。

在宋室互殘的浪潮中,蕭道成逐漸握掌了朝綱。元徽五年,他廢殺劉昱,立昱弟劉準為帝,是為順帝。之后,蕭道成逐次消滅了其政敵袁粲、沈攸之等,于昇明二年(478)廢宋建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集安市| 麻栗坡县| 红河县| 安平县| 开鲁县| 绥德县| 上思县| 吉木乃县| 温州市| 湖州市| 永和县| 沙湾县| 贵阳市| 九江县| 东辽县| 潞西市| 泌阳县| 曲沃县| 宜城市| 伊金霍洛旗| 新建县| 安塞县| 苏尼特左旗| 肇庆市| 固安县| 佛冈县| 故城县| 公主岭市| 聂荣县| 仁布县| 灵石县| 睢宁县| 将乐县| 郧西县| 宁波市| 新营市| 临西县| 高清| 通化市|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