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史簡明讀本·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 李國章 趙昌平主編
- 2字
- 2019-11-15 14:11:20
傳記
傳記第一 宋武帝
宋武帝劉裕(363—422) 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綏里(今江蘇徐州),曾祖劉混時隨晉室南遷,客居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
雖說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后裔,其祖輩也不乏在朝顯宦者,但到其父劉翹這一代時,家道明顯衰落了。劉翹一生,僅居郡功曹(郡守屬吏)職位。
少時,劉裕家貧,以種地、砍柴維持生計,但他性格強悍、堅韌,喜冒險。東晉孝武帝時,劉裕投身行伍,開始了戎馬生涯。
劉裕初為北府舊將孫無終的司馬,事跡不顯。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孫恩從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晉廷忙派謝琰、劉牢之前往鎮(zhèn)壓。謝琰是著名的陳郡謝氏家族中的人物,劉牢之則為淝水戰(zhàn)役中大破前秦苻堅的北府名將。大概因為孫無終的薦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當了一名參軍。在轉戰(zhàn)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zhàn)挫敵,其軍事干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不僅作戰(zhàn)勇猛,披堅執(zhí)銳,摧鋒陷陣,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于以少勝多。當時諸將縱兵暴掠,涂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因討義軍有功,劉裕被封為建武將軍,領下邳太守。他率水軍繼續(xù)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孫恩起兵,消耗了晉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盤踞長江上游軍事重鎮(zhèn)荊州、虎視三吳、伺機而動的桓玄以可乘之機。元興元年(402),桓玄舉兵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牢之懼禍而逃,后自縊身亡。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于劉裕屢建軍功,于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視他。次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更對劉裕款待備至,恩寵有加。
桓玄的妻子劉氏頗能識人。她多次對其夫說:“劉裕行止有龍勢虎志,看問題不同凡響,不會久居人下,宜盡早除之。”桓玄卻說:“我欲蕩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殺他?等關隴平定,再作計議。”
正在桓玄盤算之際,劉裕也在暗中圖謀桓玄了。他約何無終、劉毅等人于廣陵(今江蘇揚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京口、建康四處舉事,克期齊發(fā)。
元興三年二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百余人首先在京口發(fā)難,殺死桓修。劉毅也于廣陵得手,誅桓修之弟桓弘。接著,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桓玄見情勢不妙,挾持晉安帝,輕舟逃逸江陵。三月,劉裕率兵進入建康,坐鎮(zhèn)京師,指揮各路人馬乘勝西進。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zhàn),桓玄被逼逃往西川,為益州都護馮遷所殺。次年三月,劉裕迎安帝復位。為獎勵劉裕再造晉室之功,安帝進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朝政。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后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劉裕決定興師北上。
義熙五年(409),南燕主慕容德死,其侄慕容超襲位,縱兵肆虐淮北,擄去晉兩郡太守,驅掠百姓千余家。劉裕因此上表北伐。三月,他統(tǒng)領晉軍向北挺進。
南燕大將公孫五樓見晉師威猛,向慕容超建議扼據(jù)大峴(今山東沂縣),堅壁清野,但被拒絕。劉裕看準時機,冒險越過大峴山隘,一舉攻克臨朐(今山東掖縣),奪得大量輜重。接著,晉軍將士在劉裕的親自鼓動下迅速進擊,直逼燕都廣固(今山東益都)。慕容超遁入城中堅守不出。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晉軍一方面高壘重塹,將廣固團團圍住,以燕人之糧充實軍用;一方面招降納降,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南燕大將桓遵兄弟及徐州刺史段宏相繼歸附,尤其是尚書郎張綱被俘,對劉裕十分有利,最后正是利用他所設計的攻城器械拿下燕都,活捉了慕容超。劉裕以廣固久守不降為由,入城后,盡殺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憤。
齊境克服,劉裕本想停鎮(zhèn)下邳,蕩清河洛,但孫恩妹夫盧循復集孫恩殘部,敗晉軍于豫章(今江西南昌)。劉裕不得不班師回朝。回京后,先后督師鎮(zhèn)壓盧循起義、剿滅割據(jù)長江中上游的劉毅、譙縱勢力,逼走司馬休之,使南方出現(xiàn)了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一統(tǒng)局面。
義熙十二年一月,后秦主姚興死,姚泓繼位,內部叛亂迭起,政權不穩(wěn)。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后秦的良機。八月,劉裕以劉穆之任尚書左仆射,內總朝政,外供軍糧,自己率大軍分四路北伐。九月,劉裕抵達彭城。龍驤將軍王鎮(zhèn)惡、冠軍將軍檀道濟領兵由淮、淝轉向許、洛,后秦諸屯守皆望風降附,晉軍進展神速。十月,王鎮(zhèn)惡軍占領洛陽。
次年正月,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zhèn)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此時北魏派十萬重兵駐守河北,并以游騎騷擾晉軍。劉裕在行軍中,雖常設奇陣或用大弩強槊擊敗魏軍,但進軍速度緩慢。王鎮(zhèn)惡軍由洛陽進抵潼關后,為秦主力守險以阻,檀道濟軍的糧道也為秦將姚紹截斷。晉軍一時處于危境。王、檀向劉裕求援,而劉裕卻為北魏軍牽制,自顧不暇。幸得當?shù)匕傩盏膸椭P晉軍才轉危為安。七月,劉裕擺脫魏軍,進至陜城;前鋒沈田子攻入武關,進屯青泥(今陜西藍田)。八月,劉裕至潼關,與諸部會合。
秦主姚泓為緩解兩面受敵的危局,謀劃先消滅沈田子軍,再抵御劉裕,于是率步騎數(shù)萬急趨青泥。沈田子軍本為疑軍,不過千余人,但各自為戰(zhàn),驍勇異常,數(shù)次出擊竟使姚泓敗還長安。此時,王鎮(zhèn)惡突破潼關防線,率師直進,一舉攻陷長安城,姚泓率群臣投降。
九月,劉裕率晉軍浩浩蕩蕩地抵達皇城。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經略關中,不料傳來劉穆之病死的消息。劉裕怕朝廷有變,留其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率王修、王鎮(zhèn)惡、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長安,自己統(tǒng)軍南歸。
劉裕匆匆南歸,為夏主赫連勃勃謀臣王買德窺破心跡。王買德對勃勃說:“劉裕讓其子鎮(zhèn)守長安,自己卻倉猝南還,不為別事,是為了圖謀皇位。他再也無暇顧及關中了。對我們來說,這機會真是太好了!”
劉裕南歸不久,赫連勃勃派軍南斷青泥,東扼潼關,率大軍進攻長安。可恰在此時,留守長安的晉朝文武發(fā)生內訌,沈田子殺王鎮(zhèn)惡,王修殺沈田子,劉義真復殺王修。劉裕得到消息,驚恐不已,急令朱齡石鎮(zhèn)守長安,命劉義真速回。劉義真和將士大掠財寶美女,車載南還,為夏軍追及。朱齡石陣亡,劉義真單騎逃逸。長安得而復失,良將勁兵損失駭人。但經過兩次北伐,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qū),為晉據(jù)有。
巨大的事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他先后受封相國、宋公,加九錫,位在諸侯王之上。義熙十四年十二月,劉裕令心腹鴆弒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傀儡皇帝。元熙二年(420),劉裕迫司馬德文禪讓,即皇帝位,國號宋,改元永初,是為武帝。
即位之后,以司馬氏前車之鑒,宋武帝削弱強藩,集權中央。有鑒于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并荊州府的轄區(qū),限制其文武將士的額員。為防止權臣亂政,他特下詔: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交回朝廷。世族隱匿戶口,減少官府收入,武帝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規(guī)定政府所需物資,不準像過去那樣濫行征發(fā),而是派有關官員以錢購買。適當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讓百姓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
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由于是孤寒出身,武帝知道稼穡艱辛。他平時清簡寡欲,對珠玉車馬、絲竹女寵十分節(jié)制。一次,長史殷仲文陳述朝廷應備音樂,武帝以沒有閑暇,且不會欣賞為由予以推脫。殷仲文勸他經常聽聽自會欣賞,得到的回答是:“正以解而好之,故不習之。”寧州進獻琥珀枕,光潔華麗,武帝聽說琥珀可以療傷,令人搗碎分發(fā)將士。他平時穿著十分隨便,連齒木屐,普通裙帽;住處用土屏風、布燈籠、麻繩拂。為了警誡后人,他在宮中懸掛了少兒時使用過的農具、補綴多層的破棉襖。后來,他的孫子孝武帝劉駿看見這些東西,譏誚祖上是“鄉(xiāng)巴佬”。
永初三年(422)五月,武帝病逝,時年六十。
評:劉裕當政二十年,即皇帝位三年,一生戎馬倥傯,除鎮(zhèn)壓孫恩、盧循起義外,對外北伐,滅南燕,亡后秦,擴大了南方政權的版圖;對內平定桓玄之亂,革除東晉弊政,減輕對百姓的壓榨,促進了南方經濟發(fā)展,為日后的“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礎,表現(xiàn)出寒門庶族主宰政治舞臺后的新興氣象。東晉南朝凡是有所作為的政治家,針對當時的民族紛爭和階級矛盾,在對外北伐和對內革新上都曾作過不同程度的努力,但以劉裕取得的成就最大。所以,李贄稱其為“定亂代興”的皇帝;王夫之說他的稱帝是功業(yè)所致。這些評價都不過分。至于劉裕的外裝謙恭,內隱猜忌;偽作辭讓,意在問鼎;芟除異己,誅殺遜帝,當是封建政治家身上的自然色彩。在南朝歷史上,劉裕稱得上是一位有作為、有建樹的知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