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維艱:開啟人生財富的機遇法則
- 張正彥
- 2246字
- 2019-12-06 17:38:15
創業需面對的挑戰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青年創業現狀報告(2016)》稱,我國創業者的總體特征表現為:男性多,比重明顯高于女性;創業年齡小,平均年齡為24.67歲;創業學歷高,大專以上學歷占75%以上,在校大學生、高校畢業生、在職人員以及留學歸國人員等高學歷群體是創業主力;許多創業者經驗少,初次創業者占總人數的58.9%。這些創業者們的特點是嫩、急、亂、盲……許多創業者將創業想得過于簡單,缺乏對市場的調研,僅憑沖動就開始創業,導致失敗率很高。
年輕人創業既是短板又是資本,他們會因為在資金、經驗及資源等方面積累不足,在開始階段舉步維艱,甚至犯錯誤。但他們有激情、有活力、有沖勁,并且此階段的試錯成本低,加上創業者的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所以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
創業項目的總體特征為:企業成活時間短,平均時間不到3年,存活5年以上的企業只占很少一部分;個體創業者占43.4%,有限責任公司占25.8%;創業規模小,不超過10人的企業占83.1%;創業行業中批發零售業占比較大,占29.6%。
從創業者的動機來看,主動型占多數,為51.5%,為增加收入者占48.5%,發現機會者占31.7%,而被動型創業者僅占17%;從性別方面看,男性基于成就事業和發現機會的創業動機更強,女性則是基于收入和興趣愛好的動機更強;從年齡上看,越年輕,受他人影響或基于興趣愛好而創業的動機越強,而年紀相對較大的群體增加收入的動機更強。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畢業生、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因為就業困難而創業的比重也較高,顯示出當前就業難的現實。
總體來看,當前青年創業活力已經激發,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有所顯現,總體平均每個項目帶動就業人數約8.94人,東、中、西部地區平均每個項目帶動就業人數分別為9.77人、9.14人和7.35人。但是受資金、經驗以及資源等方面的限制,項目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項目規模小、成立時間短。工作多年的職業經理人張先生決定自己創業當老板。張先生原是某醫藥公司副總,負責銷售運營。2016年10月,他辭去年薪20多萬元的工作,與朋友一起投資30萬元,開了一家醫藥銷售公司。張先生做生意也講究大手筆,首先,在繁華地段租了100多平方米的寫字樓,然后招了10多名員工,“第一天坐在屬于自己的辦公臺前,感覺很爽。”但這種“爽”的感覺持續的時間非常短。小公司不像大企業,樣樣都要老板親力親為,“就連貨品都要自己搬。”當老板的日子,對張先生而言更像一場噩夢,每天疲于應付各種事務,許多想法難以落實,“如同一臺奔馳的發動機拖著一輛破車前進,結果奔馳馬力太強勁,把破車拖垮了。”
2.個體工商戶較多、企業規模較小。陳先生在大專學的是汽車專業,懂得“CYB”(產生你的企業想法)、“SYB”(創辦你的企業)、“IYB”(改善你的企業),畢業之后當過一段時間汽修學徒,并認識了汽修師傅阿創,很快與其組成了現在的創業團隊。2016年7月,兩人在橋頭禾坑村的汽車配件店開張了。“我們選店名的時候動了很多腦筋,但一直沒有想到合適的,最后干脆將兩人名字的最后一個字合在一起,就有了現在這個‘創志’的店名。”陳先生沒想到這個無心插柳的“創志”還挺經得起推敲,正好可以體現他們創業的志向。陳先生說自己是常平人,選擇在橋頭開店,一開始是考慮到橋頭汽配行業的競爭相對沒那么激烈,而且他的搭檔阿創在橋頭也有一定的客戶資源。但橋頭的汽配和汽修行業的競爭也并不那么輕松,在距離他們汽配店1.5千米的范圍內,一共有5家競爭者。
3.同質項目較多、優質項目較少。“我做了10多年生意了,一直沒有多大的起色。”黃老板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認為機遇對創業非常重要,他便是因為機遇的問題,一直沒能將生意做大。黃老板因為資金問題,急需一筆錢周轉,好在后來通過創業免息貸款貸到8萬元,才解決了資金缺乏的問題,還購置了一批必要的設備。從2016年9月開始,因為受到大經濟環境的影響,黃老板感到生意更加難做了,他現在也在積極想辦法走出當前的困境。“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以我的能力,如果去打工,可能很快就會達到‘封頂’的狀態,沒辦法再繼續進步”。黃老板認為,如果是做生意,也許收入還沒有打工高,但是可以獲得很多機會,不管最后是成功還是失敗。
4.“互聯網+”較多、“中國制造”較少。劉廳進對電子商務的幾種模式反復研究,最終選定B2C(企業對個人)模式,準備建一個面向大學生的團購網站。隨著鋪天蓋地的廣告和新聞報道,劉廳進的“e路校園”網站在大學校園里迅速傳播開來。隨后的兩個月,網站每天點擊率達4萬~8萬人次,會員迅速發展到8000多人,與國內同類網站比,發展速度已算中上水平。但是,經過近半年的折騰,網站預期的三大盈利點:網上團購、網絡廣告、SP分成,第一個仍未啟動,后兩個收益也不理想。對于創業的失敗原因,劉廳進認為是資金、人才、環境三大要素都不具備。但這都是表面現象,知識和經驗的欠缺,才是創業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5.平臺、中介領域的創業者較多,新產品開發、待業服務領域的較少。“我正在籌建一個賣零食的網站,網站建設、前期宣傳、進貨……都要用錢。”朱婷婷坦言,自從有了創業想法,自己就過上了艱苦樸素的日子。現在,盡管網站馬上就要開張了,可前期投入的幾萬元什么時候能收回?后期維持的費用又從哪里來?她心里沒底。朱婷婷的擔心不無道理。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70%的創業者有創業愿望,但最終只有3%左右的人能創業成功。想做出成績,還得經過一段相當漫長的道路。
綜觀以上5個方面,要想創業創出一片天地,就不能走以前的平常路,必須得有所創新,才能讓自己的創業之路走得更遠、更踏實、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