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師自通心理學
- 楊月
- 2545字
- 2019-11-29 21:03:19
感覺和知覺——心理學從這里開始
人們是通過自己的感覺和知覺來了解外部世界和周圍的其他人的,感覺和知覺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前提和基礎。
心理學上對感覺的解釋是某種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現象。言下之意就是說,只有刺激物與人接觸才會產生感覺和知覺,但并非任何刺激物都會引起人們的感覺,比如說你無法看到落在皮膚上的灰塵,并且無法感知它們的重量。所以刺激的強度對人的感覺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大的小公主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個希臘國王,他特別喜歡女兒,可他的妻妾卻全都生的是兒子,他盼星星盼月亮,終于在他53歲的那一年,盼來了一個美麗又可愛的小公主。
國王對這個小公主寵愛有加,一刻不離地守在公主的身邊。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就開始發愁了,他今年都已經50多歲了,也許等不到公主長大,他就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見不到公主長大的模樣,那將是多么遺憾的事情呀!
就在他百般苦惱之際,有人建議他找巫師,據說這個巫師無所不能,可以幫公主提前長大。國王急切地找來了巫師,將自己的愿望如實相告,并且向巫師承諾說,如果巫師能滿足他這個愿望,他會賞賜很多金銀珠寶給巫師。
聽了國王的話,巫師微微一笑,說:“沒問題,我可以幫你實現這個愿望,不過配藥需要很長時間,希望你能耐心等待。在等待的日子里,你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那就是不要和公主見面,要不就算以后公主吃了我配的藥,也不會見效的。”聽了巫師的話,國王盡管百般不情愿,但為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女兒長大的模樣,國王還是忍痛答應了。
可沒想到,巫師這一配藥就配了整整十年,十年時間里,國王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女兒。十年之后,巫師拿著配好的藥讓公主服下,然后領著公主去見國王。
看到大廳里高挑美麗的公主,老國王樂得合不攏嘴,連連稱贊巫師的法術高明,并且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給了巫師很多的金銀財寶。
上面故事中的希臘國王真是愛女心切,為了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女兒長大的模樣,不惜花重金和忍受不見女兒的痛苦。而聰明的巫師正是利用了感覺的反差,贏得了財富。
因為國王天天和小公主待在一起,所以公主身上細微的變化,國王都是感受不到的。因為刺激太小,超出了國王的感覺范圍。可是巫師卻巧妙地改變了刺激國王的時間和空間模式,讓國王在和公主分別十年之后再見公主,公主身上的巨大變化讓刺激的強度變大了,國王也就明顯地感覺到了公主的長大。
事實上,人體上分布著很多的神經,這些神經支配著我們的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而我們正是通過這些感覺神經才把外界的聲、光、熱、冷等輸入我們的大腦,其中視覺和聽覺在人們感受外部世界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找到遺失的手表
一位富有的財主有一個很大的谷倉,每年收割的麥子要裝滿整個大谷倉。又一年麥子大豐收,財主坐著馬車去自己的谷倉巡視,走時還戴上了自己在西洋買的名貴手表。
不料,在巡視谷倉的過程中,財主將自己的手表弄丟了,他非常著急,偌大的谷倉得找多長時間啊!他派了很多人一起幫忙尋找,但仍一無所獲,由于財主非常喜歡那塊手表,所以他就貼出了一個告示,說誰要能在谷倉中幫他找到手表,他定有重賞。
一時間,找手表的人蜂擁而至,財主的糧倉附近就像熱鬧的集市一樣。這時候,來了一個小男孩,他不像其他人一樣著急去找,而是等到太陽快下山,其他人快走的時候才來,來了就在糧倉的周圍靜靜坐著,也不說一句話。
可不出一周時間,那個小男孩就捧著財主的手表來領賞了,大家都很好奇,問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羞澀地說:“手表走動肯定會有‘嘀嗒’的聲音,而這種‘嘀嗒’聲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聽見,我就是循著‘嘀嗒’聲,才找到這塊手表的。”
這么一個簡單的道理卻難倒了其他大人,聽了小男孩的話,眾人都羞愧地低下了頭。
找到財主手表的小男孩無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他巧妙地運用了聽覺的原理。的確,在安靜的環境下,我們可以聽到鐘表的“嘀嗒”聲、暖氣管中的水流聲和窗外的風聲。可是,當處于嘈雜的環境中時,我們連別人的大聲喊叫和小孩的哭鬧聲都可能聽不到,又怎么能在谷倉那個熱鬧的場所,找到丟失的手表呢?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聲音的掩蔽”。
那些幫助財主來尋找手表的大人們,被財主開出的重賞條件沖昏了頭腦,一心想著找到手表之后去領賞,而忽略了一個找到手表的最基本條件——靜下心。
生活中類似于尋找手表而最終卻一無所獲的人應該有一大批吧!我們只知道悶著頭往前走,而不去考慮自己所用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得當,等到失敗的時候,才會明白原來以前自己走了很多彎路。
要想避免自己走彎路,就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了解。這就需要整合我們的感覺,使一些初級的感覺信息變成高級的知覺信息,其中自我認知就是一個關鍵的部分。
犯人在,我去哪里了?
有一個新上任的解差,押送一個犯人去服役,因為這是他初次押送犯人,所以這個解差特別謹慎和小心。每走一段路,便要停下來摸摸自己的包袱,然后自言自語道:“包袱在!”接著又去摸身上的官府文書,說:“文書在!”還要摸摸身邊犯人的光頭說:“犯人在!”最后看看自己說:“我也在!”
解差的動作和行為被犯人默默地記在了心里,他想出了一個逃跑的計策。離自己服刑的地方就剩兩站地了,犯人討好地對解差說:“大人,您看,馬上就要到了,一路上您真是辛苦了,我這還有點兒小錢,估計去了也就用不上了,不如咱倆進這個客棧喝點兒酒,解解渴,就當是小的我孝敬您的吧!”
看著毒辣的太陽,聞著不遠處飄溢的酒香,解差動心了,他再一次確認了一遍東西還在,就領著犯人去喝酒了。這個時候,犯人使勁灌這個解差酒,不一會兒,解差便不省人事了,犯人趕緊乘機逃跑了,跑的時候還把自己的衣服換到了那個解差身上,并且把解差的頭給剃光了。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解差才酒醒了,迷迷糊糊中他開始挨個摸包袱、文書、光頭和自己。突然他驚醒了,犯人在,自己哪兒去了?
自我,是一個很陌生的朋友,有的時候你對他十分了解,有的時候則會感到非常困惑,但不管怎么樣,他都屬于你自己,你應該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要了解他。
一般來說,個體的認知是隨著我們的年齡發展的,小孩子從出生到6歲是自我認知發展很關鍵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的玩伴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另一個重要階段就是從6歲到12歲,這個階段老師的指導和學校的教育不容忽視。
從感覺到知覺,從認知到理解,希望當下的你能正確認知自己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