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結局(分)
書名: 為愛向前作者名: 何雨時本章字數: 2141字更新時間: 2020-03-28 08:00:00
1
我換專業的事情在整個年級鬧得沸沸揚揚,短時期里我幾乎成了整個年級的名人。據說還引起了理科實驗班的學生小范圍騷動,部分不滿意吳老師的學生都想像我一樣換班級和專業,但騷動很快被吳老師“鎮壓”,平息了下來。其實我知道,就算吳老師不“鎮壓”,也不會有同學真正敢像我這樣做。為了避免我影響其他學生,我換班級的當天,吳老師就讓我搬離當前的寢室到文科實驗班的學生寢室去了,這件事情的熱度很快就過去了。
我很快穩定了心緒,不再有心理負擔。我把所有的懷疑、輿論壓力和異樣眼光全部轉化為學習動力。我沉下心來,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提升學習成績之上。我知道我再沒有退路了,要想實現大學夢想,只能孤注一擲,破釜沉舟,戰勝眼前和即將面臨的一切困難險阻。
高二結束的那個暑假,我們一直留在學校補課。補課期間,高考落榜的復讀生回到了學校。復讀生回到教室后,我們很快結束了高中的全部新課程,進入到全面復習階段。這些復讀生有高三的復習和高考經驗,許多測試卷他們以前都做過,因此一開始表現得很突出,讓我們這些應屆學生深感壓力。我作為一個前不久才換專業換班級的學生,壓力更是倍增。但鄭老師給我們“打氣”,讓我們不要心急和灰心,說我們應屆生經過高三的復習訓練后,也會表現得和他們一樣好,甚至會有人超過他們。
一天,鄭老師找到包括復習生和我在內的十二名學生,私下對我們說:我們是班上有意愿且最有希望考上大學本科的學生,這最后的不到一年的學習時光,將是我們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刻;如果我們努力一把考上大學,人生將會到達另一個高度;如果我們荒廢了這最后一年的努力,留給我們的將只有后悔和遺憾。
我很驚訝和慶幸自己在鄭老師選擇的十二人中,畢竟我換專業來這個班級還不久,成績還并不突出。他問我們當前有沒有需要他幫助解決和協調的問題,在場的其他同學都表示沒有。我鼓起勇氣說,我希望像三名復讀生一樣到校外租房居住。學校的環境滿足不了我晚上加班學習的需求,而且我適應不了學校寢室嘈雜的學習環境。
鄭老師意識到,這是個影響我們學習的客觀實際問題。他統計了一下十二人中有幾人想到校外租房。我要外出租房的態度很堅決,而且希望越快越好;其他同學中,有三名同學也希望到校外租房,但猶豫不決,并不那么迫切外出;剩下的同學表示不打算校外租房。王老師思慮了片刻,默許我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到校外租房,但要求我們注意安全,不要向外聲張是他允許的。
我感到特別驚訝,我沒想到鄭老師會這樣輕松地同意我的請求。我對他充滿感激,要知道我早就日思夜想期待著這一刻到來。我原本還計劃著等我和鄭老師再熟悉一些,我的學習表現再好一些之后,再向他提出這個請求。沒想到他主動創造了和我交流的機會,并爽快地同意了我的請求。對比膽小刻板的吳老師,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我想當初吳老師如果同意我的這請求,或許我就不會換專業和班級了,也不會和他之間產生那么多糟心的事情了。但話說回來,正是因為吳老師的拒絕,才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目標和人生理想,這或許算得上是因禍得福吧。
鄭老師和吳老師的性格可謂天壤之別。作為同事,兩人平時在工作中和私底下都有一定交流往來。鄭老師性情豁達,為人幽默風趣,不拘小節,他當面背面都喜歡拿吳老師開玩笑。在鄭老師眼里,吳老師就真真切切是一個膽小刻板、木訥迂腐、不諳世事的人。鄭老師對我們說,別看吳老師在學校風風火火,出了學校的大門就畏畏縮縮,邁不開手腳。有一次,學校安排他倆一起到縣城開會。專車快出發時,吳老師卻發現自己身份證忘帶了。他回家取身份證時,專車等不及已經出發,他只能獨自乘坐鎮上的班車去縣上。兩人在縣上開完會吃完飯碰見,打算一起去賓館開房間。到賓館時,吳老師卻發現自己的錢包掉了。鄭老師說自己這么多年去縣上從來沒有掉過錢包,而吳老師畏手畏腳的樣子就會成為小偷光顧的對象。吳老師沒身份證開不了房,兩人只能將原計劃寬大舒適的單間換成雙人標間住在一起。第二天,鄭老師一早起床辦事去了,等再次回到賓館,吳老師喃喃地要向鄭老師借二十元錢。鄭老師問他干什么用,吳老師說他要去吃一碗牛肉面,從前一天早上來到縣里到此時此刻他就只吃了一頓飯,因為他錢包丟后身上沒有一分錢。吳老師一直不開口借錢,鄭老師還一直以為他有備用的錢呢,或者縣城有朋友可以借到錢,沒想到吳老師卻一籌莫展,強忍著餓了一天。鄭老師還為他好不容易“開尊口”,卻只借二十元錢而不是兩百元錢感到又氣又笑。鄭老師直接借給了吳老師兩百元錢,吳老師再三感謝,說回學校后第一時間還他,鄭老師說他不缺這兩百元錢,不用那么著急還。從那以后,只要他倆有機會一起去外地,吳老師總會寸步不離跟著鄭老師。他說跟著鄭老師既安全又省心,鄭老師卻覺得不方便又不好當面拒絕他。
鄭老師說話幽默詼諧、略帶夸張,同學們聽他講吳老師的故事,經常笑得合不攏嘴。他也喜歡當面開吳老師的玩笑,這時的說話方式卻變得含而不露、話中有話;吳老師是一個一本正經的人,不喜和人玩笑,對待吳老師的玩笑往往不諳其意,只能笑嘻嘻地回避。鄭老師的一句話往往會讓吳老師思來想去好幾天后才反應過來,又去詢問鄭老師是不是在取笑他。
鄭老師對吳老師的評價,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我之前對他的看法;也讓我發現,我與他之間的矛盾根源或許不在于學校制度,而在于教師和學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