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列舉的分類標準:回到羅馬法

早在羅馬法時代,人們就將侵權行為劃分為“私犯”與“準私犯”,前者指行為人自己實施加害行為對他人私權的侵犯,后者則指被告雖然沒有實施加害行為,但是基于法律規定需要對他人造成的損害或物件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情況。注123至法國民法典,侵權行為法的條文雖然比較少,但是仍然保留了“侵權行為”與“準侵權行為”的劃分注124,使得人們能夠清楚地將自己加害行為的責任與對他人(如仆人、雇員、被監護人等)致人損害的責任及物件(動物、建筑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區別開來。但是到了德國民法典,這樣的分類就再也看不到了。其后的立法例和法律理論為摸索侵權責任新的分類付出了艱苦的勞動。有的以歸責原則為標準進行劃分,將侵權行為分為過錯侵權與無過錯侵權;有的以是否被法典所列舉為標準將侵權行為劃分為一般侵權行為與特殊侵權行為。現在看來這些劃分方法對建構侵權行為法“分則”均有局限:(1)有些侵權行為(或準侵權行為)在有的國家可能承擔過錯責任,在另一些國家則可能承擔無過錯責任;即使同樣一種侵權行為,也可能適用兩種歸責原則注125,因此不可能用歸責原則作為標準對侵權行為進行十分科學的分類。(2)將侵權行為劃分為“一般侵權行為”與“特殊侵權行為”同樣是有問題的,因為劃分的標準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在一般條款下進行全面列舉,則民法典侵權責任法中的所有列舉的侵權行為都會被認定為“一般侵權行為”;而在那些只對部分侵權行為進行列舉的立法例中,沒有列舉的侵權行為會被當做“一般侵權行為”,被列舉的侵權行為會被當做“特殊侵權行為”。另一個可能的理解是,將民法典中規定的侵權行為認定為“一般侵權行為”,而將特別法中規定的侵權行為認定為“特殊侵權行為”。

也許正是認識到上述分類方法的局限性,晚近的民法典在侵權行為分類上將眼光再次投向羅馬法或法國法,如埃塞俄比亞民法典將侵權責任分為“因過犯所生責任”和“過犯闕如的責任”,前者即為自己加害行為的責任,后者即為對他人致人損害和物件致人損害的責任,十分清晰明了。阿爾及利亞民法典也如此,將侵權責任分為“自己行為所生之民事責任”、“第三人行為所生之民事責任”和“事件所生之民事責任”注126。回到羅馬法或法國法,在侵權責任法“分則”構建上,采用自己加害行為的責任與“準侵權行為的責任”(細分為對他人致人損害的責任和對物件致人損害的責任)的分類是比較科學的:自己行為和他人致人損害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混淆的,而且人的行為與物件致人損害在多數情況下也是不容易混淆的。因此以這樣的標準進行分類不僅具有法制史的理論支持,也有法律邏輯的支持。同時需要考慮的是,危險作業或危險源致人損害已經成為侵權行為法理論和實踐中十分重要的問題,可以將其與自己加害行為責任、對他人致人損害責任及對物件致人損害責任相并列。這樣,遵循羅馬法或法國法的傳統而又適應現實需要的分類是:自己加害行為責任、對他人致人損害的責任、對物件致人損害的責任、危險責任。依據這樣的分類方法,在目前階段民法典·侵權責任法應當列舉的侵權責任包括:

1.對自己加害行為的責任,主要包括:(1)侵害生命、身體、健康行為的責任;(2)侵害姓名、肖像、名譽、隱私、人身自由和其他人格尊嚴行為的責任;(3)侵害財產所有權的責任;(4)侵害受到法律保護的人格利益和經濟利益的責任;(5)商業侵權責任;(6)專家的侵權責任。

2.對他人致人損害的責任,主要包括:(1)監護人(親權人)對被監護人(未成年子女)致人損害的責任;(2)雇主(使用人)對雇員(被使用人)致人損害的責任;(3)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致人損害的責任。

3.對物件致人損害的責任,主要包括:(1)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2)建筑物和土地工作物致人損害的責任;(3)樹木等致人損害的責任。

4.對危險(作業、來源)的責任,主要包括:(1)產品責任;(2)道路交通事故責任;(3)危險作業使人損害責任;(4)危險物品致人損害責任;(5)污染環境致人損害責任。

在這樣的侵權行為法立法體系結構下,原來一些游離于民法通則之外的侵權責任規范,如產品質量法中關于產品責任的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關于賠償的規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關于賠償的規定、律師法和會計師法中關于賠償的規定、環境保護法中關于賠償的規定等,都可以從原有的法律法規中剝離出來,走上法典化的道路。這樣的侵權行為法大約需要100個條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伊吾县| 阆中市| 舟山市| 衡东县| 西乌| 鄄城县| 府谷县| 通河县| 信宜市| 桑日县| 西宁市| 山丹县| 涞水县| 竹溪县| 清新县| 会东县| 东源县| 古蔺县| 英德市| 霍林郭勒市| 城口县| 侯马市| 斗六市| 九龙县| 潼关县| 八宿县| 佛坪县| 横峰县| 调兵山市| 涿州市| 民权县| 抚顺市| 周至县| 武城县| 靖边县| 古交市| 安泽县| 漳浦县| 礼泉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