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
- 張新寶
- 1201字
- 2019-10-18 20:14:44
三、全面一般條款或有限一般條款
德國民法典頒布以來,其所取得的比較法上的成就毫不遜色于法國民法典,但是其侵權責任法模式只被《大清民律草案》和《中華民國民法典》(現仍在我國臺灣地區有效)等少數立法所采納,一百多年來修改或頒布的民法典侵權責任法大多采用了一般條款+列舉的模式。就一般條款而言,有些采用了全面的一般條款,有些則采用了有限一般條款。前者如日本民法第709條和意大利民法典第2043條、埃塞俄比亞民法典第2027條、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1064條、荷蘭民法典第6編第162條、越南民法典第609條以及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3款;后者如阿爾及利亞民法典第124條。
全面一般條款是指在侵權行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作為一切侵權責任請求權(訴因)之基礎的法律規范。這個一般條款具有兩方面的功能:(1)作為民法典調整的所有侵權責任之請求權基礎,在這個條文之外不存在任何民法典條文作為侵權責任的請求權基礎。(2)它決定侵權責任法的框架和基本內容,侵權責任法的其他部分都是對這個一般條款的解釋、展開和關于其適用條款的規定,或者對這個一般條款所調整內容的列舉性規定。有限一般條款是指僅僅適用于自己加害行為責任(或一般侵權行為責任、過錯侵權責任)的一般條款。無論是規定全面一般條款還是規定有限一般條款,都必須對其適用條件等作出解釋性或限定性規定。因此,采用全面一般條款,對其解釋性、限定性規定適用于全部侵權責任法,既有利于保持侵權責任法體系的內部和諧,又可以節省條文。在這樣的一般條款之下,侵權責任法體系分三個層次加以展開:第一個層次是對一般條款作出必要的解釋性規定以及對其適用條件等作出規定,這些規定也適用于第二個層次列舉的各種侵權行為責任。第二個層次是依據科學的分類標準對主要的、常見的侵權責任進行列舉性規定,不僅列舉自己加害行為責任,也列舉對他人致人損害、物件致人損害的責任以及危險責任;不僅列舉無過錯責任的侵權,也列舉過錯侵權。因此這種對主要、常見的侵權責任之列舉應當被認為是全面列舉而不是完全列舉。第三個層次是對侵權的民事責任方式之適用的規定。
只規定侵權責任法一般條款而不對具體侵權行為加以列舉的立法例至今沒有出現過;相反,采用一般條款的立法例都對具體侵權行為進行列舉,所不同的是,有的全面列舉,有的則部分列舉。我們認為,即使是采用全面一般條款,也有必要對各類侵權行為(和準侵權行為)責任進行全面列舉:(1)全面列舉可以給法官更多,更明確的指示,服務于司法判決的統一性和確定性要求;(2)如果說在全面一般條款下有必要對特殊侵權行為或準侵權行為責任加以列舉的話,也就有同樣的理由對一般侵權行為或自己加害行為責任進行列舉規定。
全面列舉是指對主要、常見侵權行為和準侵權行為責任的列舉性規定,而不是也不可能對所有侵權責任都在民法典中加以規定。這樣的列舉性規定不是重復一般條款已經解決的共性問題,而是規定某類侵權或準侵權行為在構成要件、抗辯事由、責任承擔等方面的特殊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