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智囊:蘭德公司如何影響世界
- 真溱
- 3851字
- 2019-09-21 00:52:58
大戰臨近,美國國防科研如何實現軍民結合
美國并不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1940年6月12日下午4:30,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在白宮接見了萬尼瓦爾·布什(Vannevar Bush)。這是兩個人第一次見面。見面的主題只有一個:如何動員民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國防建設出力。[5]146 [6]
就在一個月前,納粹德國突襲了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美國人耳邊縈繞的“虛假戰爭”的說法戛然而止。歐洲危急!英國首相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發來電報,請求美國施以援手。為了平息國內孤立主義的聲音,羅斯福沒有答應。[5]143 [7]3 [8]184-185
很快,德軍突破了馬奇諾防線,長驅直入沖向巴黎。數十萬英軍、法軍和比利時軍隊被德軍包圍在法國海濱小鎮敦刻爾克附近。雖經艱苦作戰,這支部隊仍然不得不丟棄所有的重型裝備,倉皇撤出歐洲大陸。[9]
羅斯福有他自己的考慮。很多美國人都后悔他們的國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認為那是想發戰爭財的“死亡商人”愚弄了國家。他們寧愿相信“戰爭只不過是那些大公司為了獲得武器訂單而安排的小把戲”,也不愿相信世界大戰還會爆發。[5]106 [7]3
也就在此時,眼看法國即將淪陷,意大利認為最佳時機已到,便向法國宣戰,正式加入軸心國行列。[10]211然而,在美國的最近一次民意測驗中,愿意冒參戰危險幫助英國的美國人只有36%,希望避免參戰的占多數。[10]218
為了贏得尚無前例的第三個總統任期,羅斯福選擇迎合普通民眾的情緒,宣稱美國將繼續保持中立,盡管他也清楚,和軸心國攤牌不可避免。[5]146
一年前的10月,羅斯福收到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幾位科學家托人轉來的一封信件,呼吁美國政府加快核裂變研究,要搶在德國人之前實現軍事運用。根據他們的意見,羅斯福批準建立了一個“鈾咨詢委員會”,不過,從后來收到的報告來看,這個領域的研究工作距離實用還很遙遠。[11]312-317 [12]到1940年春,委員會為相關探索活動提供的資助只有區區6000美元,聊勝于無。[5]250
如何迅速改變美國的國防和軍事狀況,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總統急切地盼望有人能幫他出主意、想辦法。所以,當他的舅舅通過助手轉告他,萬尼瓦爾·布什對這個問題有所考慮的時候,羅斯福很快就安排了這次會見。[5]143-145
布什是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系歷史上第5位博士。那個時候這所學校已經是全美最好的工科大學,但是他所在的這個系卻是剛剛起步,還需要跟哈佛大學聯合授予博士學位。[5]41布什憑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奮,從一名普通教員一直做到系主任,再到副院長,一路都走得很順利。1938年,他接受邀請,擔任美國當時最大的私營研究機構——卡內基研究院院長一職,從此移居華盛頓,第二年10月又被推舉為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NACA,以下簡稱為“國家航咨委”)主席。[13]17 [5]130
和總統簡單寒暄幾句之后,布什拿出了一張紙,上面寫著他的計劃,標題是“國防研究委員會”(NDRC),后面列了6條內容。
1.(把國防研究委員會)置于國防委員會(CND)之下。
2.設主席一名,成員來自戰爭部、海軍部、商務部和國家科學院,再加上若干拔尖的科學家或工程師,所有成員不領報酬。
3.職能:協調、支持涉及軍事裝備和設施的科學研究(國家航咨委負責的領域除外);關注研究而不是工業開發和制造。
4.為辦公室工作人員提供經費,為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及工業界的實驗室提供資助。
5.幫助、補充,而不是替代戰爭部和海軍部的(研究)活動。
6.陸軍和海軍各派一名軍官和國防研究委員會主席一同工作。[5]146-147 [14]112
布什事前做足了功課,準備回答總統提出的刁鉆問題。出乎預料的是,羅斯福只是略顯隨意地跟他簡短討論了一小會兒,就在那張紙上寫下“OK”兩個字,接著簽上自己的名字。整個過程不到15分鐘,并且,布什還得到了直通白宮的電話號碼。[5]147半個月后的6月27日,羅斯福批準了一份國防委員會命令,國防研究委員會正式成立。[7]6這一天距離美國參戰還有529天。
布什對核裂變的軍事價值心存疑慮,不過,他又認為把核裂變研究完全丟在一邊也不妥當。在和總統的助手們討論國防研究委員會運作的具體細節時,他提出,希望接管鈾咨詢委員會,結果在毫無阻力的情形下將這個委員會收入了自己的旗下。[5]251
美國的一位歷史學家這樣寫道:“在我們的歷史上只有一次戰爭,是眼看著它一步步走近,而我們也做好了準備去戰斗,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18個月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動員了。”[14]122
1939年9—10月,隨著波蘭遭到入侵,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卷入戰爭洪流。當時的萬尼瓦爾·布什和大多數美國人的看法一樣,認為美國不應該參戰。他甚至在一封信里寫道:“我還沒有找到哪一個人不是真心相信,我們不應該卷入戰爭。”[5]124 [14]95然而不久,他的看法就發生了改變:他轉而相信,美國或早或晚會卷入歐洲戰事,并且德軍已經使世人明白,這場戰爭將是一場“高度技術性的較量”,對此不能心懷僥幸。[5]133 [14]102
難能可貴的是,布什并沒有因為德軍軍事裝備的領先而感到氣餒,他相信未來的發明可以抵消現役武器裝備的優勢,唯一讓他感到不安的是美國還沒有做好準備。[5]132-133
人們往往以為,軍方很清楚他們需要哪些科學技術,能夠在必要的時候調動民口力量幫助他們開展研發工作。[7]6事實遠非如此。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的研發經費一直不多。1924—1933年,平均每年只有區區400萬美元。[5]1061937年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的研發投入增加到1300萬美元,1940年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但是在整個軍費預算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5%。[15]9
這一期間科學技術發展迅猛,軍方掌握的知識老化而滯后,他們并不清楚提出什么樣的研發期望才是合理的。[7]6有鑒于此,布什認為,美國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獨立于軍方之外的機構,充分動員民口的科研力量,實現軍方、工業界和學術界三方的緊密結合,確保科學研究沿著對軍方有效、有用的方向開展,除此之外,這個機構還應該具有一定的權勢地位,足以說服軍方去使用民口科學家提出來的發明和革新。[5]133
跟布什設想的這個新機構最為接近的,似乎是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這家機構成立于1863年3月,目的是要匯聚科技人才,“時刻準備著根據政府部門的需求,針對某個科學或者技術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和試驗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于加強國防相關領域研究等方面的考慮,美國國家科學院下面又增設了一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7]4-5 [16]209-216
根據美國有關法律規定,美國國家科學院及國家研究委員會只是咨詢(Advisory)機構而不是工作(Operating)機構,只能按照一種被動的模式運作——有人提問題才提供咨詢,沒人提問題就干自己的事情,他們的成員都是兼職的。[7]5因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并不能完成布什設想的那些任務,除非調整其職能,而這就需要對原有法律條款進行修訂,勢必會把國會牽扯進來,不僅相當麻煩而且未必能通得過。擺在布什面前的只有一個選擇:想辦法跟總統取得聯系,力爭獲得他的支持[5]139-141——盡管他本人對羅斯福的“新政”頗有微詞。[5]89
談到國防委員會。維基百科上說,這家機構1921年就中止(Suspend)運作了。[17]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國防委員會是當時美國政府高層“協調國家安全和社會福祉相關事宜”的一個機構,成立于1916年。按照法律授權,它可以就某些專門問題設立下屬機構,由專家參與,幫助它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為總統和其他部門領導提供咨詢意見。[7]7
布什想利用國防委員會的這個特點,在最短時間內把國防研究委員會成立起來。這真的是一個巧妙的設計。布什知道,戰爭已經迫在眉睫,需要盡快把科學家動員起來。在這一點上,他和總統意見一致。
布什過去的種種經歷,使得他對學術界、工業界和軍方的合作滿懷信心。他不是那種只埋頭在辦公桌前做學問的“書呆子”,很早就認識到必須要把知識變成謀生的手段。[5]28
他在上學期間發明過一種測繪儀,并且申請了專利(專利號104869),然后就給許多家公司寫信,向他們推銷自己的專利,希望他們購買授權,可惜都沒有成功。[5]36布什后來談起這件事對他的影響:
我學的是工程,可我還不是工程師。一個工程師必須十分了解人,懂得人的組織和協作,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對立,知道企業如何獲得利潤,或者為什么不能獲得利潤。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一種新的東西是怎樣孕育、分析、研制、生產并投入使用的……(通過這件事情,)我第一次決定要做一個真正的工程師,不但要學會如何做事,還要學會如何做人。[5]37 [14]28
布什后來留在塔夫茨學院教書,但他的眼中并不只有教學工作。他先是在一家叫作“美國無線電研究”(AMRAD)的公司里做兼職顧問,這家公司的背后是摩根基金會。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布什設計了一種裝置,可以利用磁場探測潛艇,他也因此第一次與美國海軍直接接觸。由于各種原因,他的這種裝置從未得到很好地利用,合作雙方也不愉快。這又是一件對他影響深刻的事情。[5]45, 48-50 [18]91-92
除了這些,布什還和別人一起發明了一種真空管,也申請了專利。后來,他加入一家新成立的小公司,從摩根基金會那里把這種真空管的專利買了回來。[5]56-57這家小公司有一個洋氣的法文-希臘文名字,字面意思是“諸神發出的光芒”,有人因此把它譯作“圣光”,[5]58不過更多人根據發音,把這個名字譯作“雷神”或“雷聲”(Raytheon)。
1926年,雷聲的業務開始起飛。這一年,擁有公司3.6%的股票的布什掙到了5000美元,他用這筆錢又買下公司3%的股票。[5]581938年,布什退出了公司董事會,但他一直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5]180即使對“雷聲”這個名字不熟悉,也多半聽說過“麻雀”導彈、“響尾蛇”導彈或者“愛國者”導彈這些名字,這些都是雷聲公司后來研發的產品。幾十年后,雷聲發展成美國最主要的國防承包商之一,這是后話。
對布什建立一個國防科研力量動員和管理機構的想法最有幫助的,還包括他在美國國家航咨委的經歷。航咨委直接向總統報告工作,有權又有錢,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立的其他一些技術咨詢委員會,游離于聯邦預算和政府體制之外。布什把航咨委的方式當成了新機構的模板。[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