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非國有經濟的發展

“非國有經濟的發展”這一方面指數的全國平均得分在2008~2016年呈逐步上升的趨勢,從2008年的5.40分上升到2016年7.83分,增幅為2.42分。這方面指數由“非國有經濟在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所占比例”(原為“非國有經濟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中所占比例”)、“非國有經濟在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中所占比例”和“城鎮非國有經濟就業人數占城鎮總就業人數的比例”三個分項指數組成。這三個分項指數在此期間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這反映了非國有經濟部門在收入、投資和就業中的占比在上升,說明市場導向的非國有經濟部門發展速度快于不完全市場導向的國有經濟部門,因此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市場化程度的上升。

其中,“非國有經濟在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所占比例”和“非國有經濟就業人數占城鎮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得分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非國有經濟在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中所占比例”的得分在2009年和2015年出現下降,其他年份均為上升。三個分項指數中,改善比較突出的是非國有經濟就業人數的比例,2008~2016年平均得分從4.35分上升到8.54分,對該方面指數改善做出了58%的貢獻,是“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得分上升的主要原因(見圖2-5)。

圖2-5 非國有經濟發展:分項指數變化(2008~2016年)

分省來看,在“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方面,2016年市場化程度排在前面的五個省份依次是江蘇、廣東、浙江、福建、河南,除河南外均為東部省份,排在最后五名的仍然是五個西部省份。從圖2-6可以看到,東西部省份在非國有經濟發展方面差異很大,總體而言,東部在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方面要遠遠好于西部。但近些年來中部一些省份和部分西部省份在這方面的發展加快了,而且東部省份的發展并非都盡如人意,例如北京在這方面的發展就相對落后。

2008~2016年,所有31個省份“非國有經濟的發展”這一方面指數得分都有提高。東部省份得分仍然顯著高于其他地區(2016年東部平均9.60分),但中部地區“非國有經濟發展”的得分上升幅度更大,2016年平均得分達到8.65分,與東部的差距顯著縮小。東北、西部省份上升幅度也快于東部,2016年平均得分分別為7.32分和6.07分。分省排序和評分見圖2-6。

圖2-6 非國有經濟發展——分省評分情況

按2008~2016年的平均升幅計算,東、中、東北、西部分別為1.99分、3.18分、2.51分、2.38分。說明中部省份非國有經濟發展顯著低于東部的狀況正在逐漸改變,東北和西部也在追趕中。2016年排名前四的是東部省份,河南升到第5位,接下來的是山東、重慶、天津、江西、安徽。北京位次降幅較大,從2008年的第6位降至2016年的第19位。排在最后的仍然是西北、西南幾個省份。

2a.非國有經濟在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所占比例

該分項指數從2008年的5.47分上升到2016年的7.02分,上升了1.54分。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29.5%,隨后逐年下降,2016年下降至20.6%(見圖2-7)。其間,非國有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70.5%上升到79.4%。大多數省份非國有經濟比例都有上升,但有少數省份出現下降,包括北京、遼寧、上海、山西、西藏、海南和浙江。不過浙江2016年仍排在該分項的第6名,其非國有經濟在工業中的比例為86%。福建、江蘇、河南、廣東和山東分別位于前五名,非國有比例為87%~90%。北京只有44%,排在第30位。最低的為甘肅,不到24%。

圖2-7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其占比(2008~2016年)

2b.非國有經濟在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中所占比例

2009年和2010年,這一分項指數與2008年相比出現了下降趨勢。2008年,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為4.55萬億元,2016年上升至12.37萬億元,年均增速為13.3%;而2009年較2008年國有經濟投資增幅高達40.6%,其占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比例也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未包括國有控股企業的投資)。其原因在于當時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大規模擴張性政策,通過提振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此后國有經濟的投資比例出現了緩慢下降,2016年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下降至20.6%(見圖2-8)。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數據未包括國有控股的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因此該國有經濟的投資比例實際上是偏低的,并可能導致該分項指數的市場化評分偏高。圖中數據僅供參考。今后我們將在數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改善該項指標的可靠性。

圖2-8 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占比(2008~2016年)

2c.非國有經濟就業人數占城鎮總就業人數的比例

這一分項指數在2008~2016年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6年為8.54分,較2008年增加4.19分,在三個分項指數中增幅最大。但要注意的是,該數據中,國有單位中也沒有包括國有控股的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這兩類企業被計入非國有企業,導致該數據反映的非國有經濟就業比例偏高。因此該數據所反映的變化僅供參考。

從全國數據看,城鎮國有單位(未包括國有控股企業)就業人員在2008~2012年從6447萬人上升到6839萬人,但在2012~2016年下降到6170萬人(見圖2-9)。顯然,2008~2012年國有單位就業人數上升也與由國有經濟主導的大規模擴張性政策有關。此后隨著擴張性政策的退出,國有部門就業人員開始下降,而非國有經濟的就業人數比例明顯上升(這應該與一些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有關;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有些企業改造后國有資本仍然保留了控股地位,這一情況未在數據中反映出來)。城鎮國有單位就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數的比例從2008年的31.1%下降到2016年的16.0%。2008~2016年,所有省份非國有經濟就業人數占比都有顯著上升,其中6個中部省份和少數西部省份如陜西、山西等升幅都達到20個百分點以上,它們與東部省份在這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

圖2-9 城鎮國有單位就業人數及其占比(2008~2016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都县| 正蓝旗| 平阳县| 义马市| 新巴尔虎右旗| 大余县| 沧源| 淮北市| 河北省| 阳春市| 讷河市| 天等县| 郯城县| 永靖县| 岳西县| 沙坪坝区| 砀山县| 呼图壁县| 江陵县| 张家川| 安远县| 西安市| 盐亭县| 西宁市| 南和县| 莱州市| 六盘水市| 南投市| 托克托县| 肇东市| 通化县| 大丰市| 宁远县| 柘城县| 连江县| 林口县| 河西区| 靖州| 尼玛县| 会宁县|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