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 產業發展的效益有待提升

經濟效益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相比,北京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還不高。從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看,2017年全市勞動生產率約為22萬元/人,遠低于東京都市圈(75萬元/人)、大倫敦(90萬元/人)、巴黎大區(94萬元/人)和紐約大都市圈(99萬元/人)。從地均產出看,2015年全市建設用地的地均產值約為810萬元/公頃,低于上海的835萬億/公頃,不及深圳1862萬元/公頃的一半。2015年全市地均稅收約為161.7萬元/公頃,低于上海的179.7萬元/公頃,不及深圳392.6萬元/公頃的一半。從具體產業看,工業支柱產業競爭力相對不足,2017年汽車制造、電子制造主營收入利潤率僅為7.9%、3.3%,低于工業的整體水平(8.1%)。服務業細分產業效益不高,科技、信息服務業生產率均低于廣州、深圳。2017年金融業勞動生產率約為77.14萬元/人,低于上海(118.7萬元/人)、深圳(200萬元以上/人)的水平。這些數據都反映出,北京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二 產業空間布局仍需優化

北京產業發展還存在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產業空間布局與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特別是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一是產業功能過度集中在中心城區,郊區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中心城區承載了全市70%以上的就業人口與經濟規模,而占全市68.8%城鄉建設用地的郊區,僅貢獻全市經濟規模的30.5%。二是郊區產業發展層級和質量還不高。城六區以外的平原五區2016年人均GDP為6.99萬元,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2/3。郊區產業園區的效益普遍較低,2016年中關村示范區地均產出約為1億元/公頃,郊區園只有順義和亦莊超過這一水平。三是各區產業同構現象較為嚴重。比如,汽車產業成為多個郊區的主導產業,順義、平谷、懷柔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產值比重均在六成左右,大興、房山也分別占到40%和20%以上,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不明顯。

三 產業內部結構調整還不到位

從服務業看,其占比較高,但其內部結構高端環節占比不高。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在80%左右,具備了后工業化階段服務主導的經濟特征,但服務業內部高端、新興環節發展較慢,勞動生產率較低的傳統行業就業人口占比偏高。商務服務業就業人員超過140萬人,占全市的13.5%,遠高于上海的9.5%、廣州的3.3%和深圳的2.8%。

從工業看,其增長新動力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均為20%左右,總體規模較小,不足以支撐工業持續增長。制造業過于集中在少數行業和少數企業,高技術制造業單點支撐現象突出,制造業增長基礎不穩固。[9]汽車制造業占工業增加值超過20%,但北汽、福田等自主品牌企業仍停留在產業鏈低端,高端制造業發展水平不高,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率僅相當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

四 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受京津冀區域行政體制制約、地區發展階段不同等因素影響,北京對要素資源的虹吸效應大于對周邊的輻射效應,京津冀產業聯動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從產業聯動發展基礎看,2017年北京市三次產業構成為0.4∶19.0∶ 80.6,天津為1.2∶40.8∶58.0,河北為9.8∶48.4∶41.8[10],產業梯度落差較大,尤其是河北省產業布局分散、缺少優勢產業集群、配套能力較弱,區域內缺乏次中心城市,難以承接北京的產業功能輻射,分工協作、相互銜接、優勢互補的完整產業鏈條還未形成。

從聯動發展機制看,跨區域的產值分享、稅收分成等協同機制不完善,三地產業鏈協同尚未有序融合協作,津冀制造業產業升級與北京技術研發的對接不緊密,北京科技研發成果在津冀落地轉化率較低。2016年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僅占北京流向外省市的7.7%[11],一些創新成果跨越京津冀在長三角、珠三角轉化。

五 創新資源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北京作為全國創新資源富集的城市,科技文化資源優勢和潛力還需進一步釋放。一是原始創新能力還需提升。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原創性技術缺乏、核心成果較少,部分領域技術受制于人,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行業對發達國家核心元器件依賴程度較高。二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確立。全社會研發投入中企業占比不足40%,低于上海(60%)和深圳(90%以上)的水平。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足1%,遠低于創新能力較強國家4%的平均水平,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指數僅相當于上海、深圳的50%和40%。三是研發成果質量有待提升。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申請量僅為深圳的一半左右,北京企業PCT專利申請量不及深圳企業的1/5。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合同成交額占全部技術合同成交額的20%左右,低于上海60個百分點。四是科技創新轉化能力不強。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動力和活力仍顯不足,技術交易額中留在本地產業化的僅有不到1/3,高等院校科技創新與企業技術進步需求不能有效對接,體制內科技資源活力還有待激發,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尚未全面建立,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五是文化創新能力不強。文化市場培育滯后,文化資源尚未充分整合利用,未能轉化為文化產業發展優勢,與倫敦、巴黎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在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品牌效應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六 產業發展活力還需激發

受制于體制政策障礙和行業部門壁壘,北京產業發展的市場活力仍需進一步激發。一是民營經濟的發展動力還沒有充分釋放。中央在京單位創造了全市1/3左右的GDP,規模以上民企只創造了全市17%左右的GDP,民間投資在京投資意愿仍顯不足,自2016年以來由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為持續負增長,民間資本對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仍超過七成。“大國有、小民間”的投資格局沒有改變。二是產業疏解中新舊產業“退快進慢”。受到土地性質、規劃指標調整難和補繳地價款高等因素制約,企業參與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的積極性不高,部分騰退出來的土地資源再利用推進緩慢,一些廠房倉庫、工業大院處于閑置狀態,制約產業結構升級。三是營商環境仍需持續改善。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空氣污染、落戶難、購房購車難等問題,限制了創新人才的集聚,特別是郊區新城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政府審批服務效率不高,企業租建辦公場所難,影響了企業投資經營意愿。政府產業政策“多頭管理”“碎片化”現象比較嚴重,政策資源統籌不利、政策服務對接不暢,存在政策“最后一公里”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罗田县| 柳州市| 根河市| 开鲁县| 贺兰县| 沾益县| 涪陵区| 柘荣县| 军事| 济源市| 东辽县| 米易县| 海城市| 安仁县| 石泉县| 普兰店市| 汉阴县| 仙桃市| 井陉县| 望江县| 仁怀市| 疏勒县| 黄浦区| 英吉沙县| 闽侯县| 新安县| 平舆县| 阿巴嘎旗| 儋州市| 长寿区| 漳浦县| 诸城市| 桂阳县| 和龙市| 兖州市| 林州市| 原平市| 阿鲁科尔沁旗| 永安市|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