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 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加快

圍繞疏解提升一體化,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嚴控增量,制定實施新增產業的禁止、限制目錄,城六區禁限比例達到79%,截至2017年底,累計不予辦理工商登記事項達1.86萬件。疏解存量,實施非首都功能產業疏解,累計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992家,疏解各類區域性專業市場594家。[2]優化總量,制定高精尖產業指導目錄,出臺“10+3”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發布實施進一步優化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意見、生活性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等措施,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7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80.6%,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到16.6%、14%,科技、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六成,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五成。[3]

二 創新支撐產業發展日益突出

立足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定位,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創新成果轉化不斷加強,積極推動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實施“京科九條”“京校十條”等支持創新成果轉化措施。2017年,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的5.7%,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485.3億元,占全國的比重達到33.4%。創新創業日益活躍,實施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意見,中關村創業投資、天使投資案例與金額均占全國的40%左右,眾創空間為219家,獨角獸企業為70家,均位居全國領先地位。新經濟快速增長,平臺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以及直播教育、遠程醫療等新模式大量涌現,2017年新經濟實現增加值9085.6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2.4%[4],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三 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推進產業“提質增效”。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收入利潤率達到2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7.5%,中關村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人均利潤增長26.1%,企業效益不斷提高。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40.8萬元/人,同比提高3.5萬元/人[5],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優化。要素利用效率不斷提升,老舊廠房利用機制不斷完善,騰退空間產業注入形成新動力,大興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試點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項目承諾制等辦法,單位土地投資、產出強度及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指標居全國開發區前列,以占全市0.35%的土地、1.1%的工業用水支撐全市18.3%的工業產值。積極推動節能降耗和綠色低碳發展,率先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12~2017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累計下降22.5%、22%和28.2%,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國首位。[6]

四 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

結合全市功能布局調整,有序優化產業空間結構。不斷提高新城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城市副中心、郊區新城建設,積極承接中心城區產業溢出,2017年副中心投資增長16.9%,高于全市11.9個百分點,“多點”區域GDP增長8.5%,高出全市1.7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20.8%,郊區產業持續提升。聚焦“三城一區”規劃建設,布局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創新發展資源,發揮創新空間的集聚優勢,加快推動經濟動能轉換。促進高端產業集聚發展,2017年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超過5萬億元,CBD(中央商務區)吸引外資企業突破1萬家,金融街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占全國近40%,高端產業加速聚集。推動薄弱區域發展,實施三個階段城市南部地區行動計劃,2011~2016年城南三區投資、消費年均增速高于全市2.1個、4.0個百分點,加快首鋼地區產業轉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區、國際人才社區等新功能陸續落地,出臺促進功能性小城鎮發展政策措施,打造基金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推動城鄉產業協調發展。

五 產業發展環境更具優勢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改善產業發展“軟環境”。持續推進簡政放權,精簡行政審批事項1065項、精簡比例達到68%。[7]實施“一會三函”審批改革試點,切實提升審批服務。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出一批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舉措,出臺關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意見,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涌現出一批外資新業態。制定做好民間投資工作的措施,分批推出吸引民間投資的項目,出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方案,清理規范企業收費,2017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約400億元。制訂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大幅節約企業時間。比如,將企業開辦辦理時間從24天壓縮至5天、壓縮80%;社會投資建設項目辦理從109個工作日壓縮至45個工作日以內,在全國22個試評價城市中排名首位。[8]

六 京津冀產業協作走向深入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促進三地產業協同合作。以“2+4+N”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為抓手,加強產業鏈協作分工。發揮2022年冬奧會籌辦的牽引作用,與河北共同建設京張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引導鋼鐵、石油、汽車、醫藥等項目向曹妃甸、滄州等城市溢出轉移,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優化產業布局,提高首都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深入推進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發揮中關村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動中關村與天津濱海、石家莊、保定等合作共建園區發展,科技創新園區鏈初步形成,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超過6100家,北京企業在津冀的投資認繳額達5600億元,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550億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江| 高雄市| 鄂伦春自治旗| 油尖旺区| 泽普县| 定安县| 衢州市| 大荔县| 高淳县| 平远县| 晋宁县| 手游| 黑河市| 江西省| 得荣县| 海兴县| 武平县| 郓城县| 吴旗县| 福海县| 镇沅| 黑山县| 平潭县| 汶上县| 潍坊市| 康平县| 温泉县| 嘉黎县| 乃东县| 永福县| 合江县| 钦州市| 敦煌市| 麻江县| 双流县| 岱山县| 林口县| 灌南县|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 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