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以快速老齡化為背景
- 胡耀嶺 劉娜娜 王媛
- 1290字
- 2019-10-18 16:34:11
第二節 老年人口規模結構預測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對老年人口規模結構進行預測。事實上,2075年之前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存活在世,未來老年人口規模只取決于人口死亡水平,而未來人口死亡水平將不會有太大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講,老年人口規模預測屬于基本確定性測算。但是,老年人口結構不僅取決于老年人口規模,還與少兒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直接相關。也就是說,在預測老年人口規模結構時,需要同時考慮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國際遷移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較低,我們可以將全國人口近似作為一個封閉人口系統進行分析。
本預測周期為2016~2050年,屬于中長周期預測,不僅預測老年人口數量,還將預測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前者是養老服務對象,后者是養老服務主體。關于人口基礎數據,盡管在2015年開展了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但其僅僅是抽樣調查,無論是在數據完整性還是在準確性上,與人口普查均有較大差距。因此,本研究將采用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將其年齡別人口數據作為本次預測的基礎人口數據,并以2015年作為預測基年。在具體預測過程中,首先是對全國人口發展現狀進行深入細致分析,尤其是考慮2010年以來的生育政策調整因素,正確判斷人口變動規律,準確把握人口發展特征,以此作為人口預測的基礎。其次是考慮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對生育率的影響,著力分析各出生隊列育齡婦女分孩次遞進生育率變動情況,提出預測條件假設,包括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出生人口性別比等參數。最后是采用年齡移算法,將全國人口作為一個封閉人口系統,通過模擬封閉系統的全國人口自然變動狀況,得到2016~2050年人口規模結構變動情況。
表2-5 全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假設
在預測參數選取上,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以未來人口結構、生育政策、生育意愿等因素為基礎,選擇平均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指標,設定2016年1月開始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此時的1→2孩次遞進生育率不僅與0→1孩次遞進生育率有關,還取決于1→2孩次遞進生育意愿,并受其共同影響,考慮人口出生堆積因素,預計2017~2019年,1→2孩次遞進生育率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累加。以總和生育率為指標,設計高、中、低三個生育率方案,我們可以將中方案預測值作為均值,以高方案和低方案預測值作為上下限(見表2-5)。在2010年人口普查年齡別生育率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以此作為生育模式,預測期保持不變。二是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選擇平均出生預期壽命為指標。根據2010年全國平均出生預期壽命(男性72.38歲,女性77.37歲)推算得到基期(2015年)的男性和女性平均出生預期壽命分別為男性72.88歲,女性77.87歲,未來平均出生預期壽命變化按照聯合國平均出生預期壽命增長的經驗步長法推算,即從2016年開始到2030年,平均每年增加0.1歲;2030~2050年,按照高齡步長遞減的原則,平均每年增加0.05歲(見表2-6)。死亡模式參照2010年全國分性別年齡別死亡模式,并根據模型生命表做適當調整。三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根據2010~2015年全國人口出生性別比變動情況,以及國家解決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規劃部署,出生性別比每年下降0.8個百分點,到2025年降至正常范圍內(見表2-7)。
表2-6 全國人口平均出生預期壽命假設
表2-7 全國人口出生性別比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