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核算及影響機制研究
- 鄭丹青
- 1439字
- 2019-10-18 16:52:17
第三節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與可能創新
一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通過本書的研究,希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厘清現有研究中增加值相關概念的內涵、范疇和相互間的區別聯系,界定本書研究的視角和方向。增加值研究中存在諸如增加值貿易、貿易增加值、出口增加值、出口中的增加值等相近卻又不同的概念,需要通過對現有研究文獻的系統梳理進行明確的區分和界定。
第二,科學構建增加值核算的理論模型和方法,把握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演變的特征事實。基于本書研究概念范疇和方向的界定,如何科學合理地構建增加值核算模型對中國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實分析和影響機制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第三,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實該如何解釋?分析這些特征事實背后的影響機制是深入把握中國出口增加值演化特點的關鍵。本章通過對機制的推演、研究假設的提出、數據的搜集處理及計量實證工作逐步進行分析。
第四,科學構建全球價值鏈地位等相關評判指標,準確把握中國制造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和演進路徑,尋找提升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二 可能的創新之處
正如WTO前總干事Pascal Lamy在很多場合所提出的,雖然對增加值貿易的測算和研究只是揭示了全球生產網絡的冰山一角,但是可以為研究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提供很多有意義的方法。本書嘗試從增加值貿易角度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現狀和發展、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概貌及提升路徑進行研究,角度較為新穎,可能存在的創新之處有以下方面。
第一,擴充和完善了現有增加值核算理論模型。在宏觀層面上完善了以最終吸收為標準的國家部門層面的出口增加值分解框架,彌補了現有研究中基于內生變量外生化建模以及只考慮最終產品出口忽略中間產品出口增加值帶動作用的不足。在微觀層面上提出了從企業工業增加值和出口增加值內在聯系出發核算企業出口增加值的思路,為企業層面核算出口增加值提供了微觀視角,不僅對現有以投入產出技術核算出口增加值形成了有益補充,也為進一步研究增加值的影響機制提供了基礎。
第二,構建了影響出口增加值變化的微觀和宏觀理論影響機制,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實證檢驗。微觀視角上通過構建反映企業異質性的出口增加值率決定模型,進而建立融合行業特征、企業異質性的出口增加值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框架,為企業出口增加值變化機制研究提供了微觀方法;宏觀視角上利用國際投入產出模型推導影響國家部門出口增加值變化的理論機制,深入把握影響出口增加值變化的關鍵因素,彌補現有研究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影響機制進行系統研究的不足。
第三,利用本書提出的增加值貿易核算理論模型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進行系統核算,并在此基礎上刻畫了中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動態演變圖景,立足于宏觀和微觀,分別從國家部門、時間和空間三個維度進行全面剖析和研判。對中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長度和地位衡量的研究,已有學者做過,但同時考慮行業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并分別從后向和前向關聯長度來進行研究的尚屬創新。本書分別從前向和后向關聯角度對中國制造業行業的全球價值鏈長度進行區分測算,并引入行業的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勾勒中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完整“空間—經濟”距離長度,然后基于此構造了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標,全面分析了中國制造業行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動態演進變化,有針對性地尋找其參與全球價值鏈獲益最大化的路徑。
[1] 數據是根據UN COMTRADE數據庫計算得到的。
[2] 在WTO和IDE-JETRO(2011)聯合發起的“貿易模式和東亞全球價值鏈”發布會上,Pascal Lamy指出增加值貿易是一種更好地衡量世界貿易的方法。參見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11_e/miwi_06jun11_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