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核算及影響機制研究
- 鄭丹青
- 1831字
- 2019-10-18 16:52:17
第二節 主要內容與結構安排
一 研究目標
本書在中國制造業參與國際分工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通過科學構建出口增加值核算的理論模型和方法,準確呈現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現狀和演進特征,基于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把握出口增加值變化的影響機制,進而全面勾畫中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地位和路徑演化圖景,以期擴展增加值貿易的研究領域,為中國制造業進一步融入全球價值鏈并獲得有利的貿易格局提供可以參考的依據。
二 基本思路和技術路線
本書的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按照技術路線,本書的基本思路主要遵循如下幾個層次依次展開論述。
第一,對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界定相關概念,明確本書研究范疇和視角;第二,從不同視角構建出口增加值核算的理論模型和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變化的特征事實進行歸納識別;第三,基于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變化的特征事實,推演影響出口增加值變化的宏觀和微觀影響機制,并分別利用世界投入產出表和微觀企業數據對影響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因素進行系統計量檢驗;第四,在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基于增加值貿易數據構造參與國際分工的相關指標,勾勒中國制造業各行業的價值鏈現狀及演變路徑,為中國制造業獲取更有利的貿易格局尋求發展空間;第五,對本書得出的有益結論進行總結歸納,提煉出可能的相關政策建議,并對未來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進行展望。
三 研究內容
本書希冀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通過構建出口增加值核算的理論模型和方法,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演變和提升途徑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在事實分析方面,利用宏觀世界投入產出表以及微觀企業數據庫分析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變化的特征事實。在實證分析方面,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影響機制進行推導,尋求影響出口增加值提升的主要因素。然后從增加值視角利用國際投入產出表基于國家間產業關聯描述中國制造業參與國際分工網絡的概貌,并從事前和事后角度對中國制造業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的位置、程度及路徑進行分析。最后結合以上研究結論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圖1-1 本書技術路線
第一章,導論。闡述本書的研究背景和選題意義,分析全球生產鏈下傳統貿易統計方式存在的不足及增加值貿易統計方式的優勢,指出全球生產網絡下以增加值貿易為視角研究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及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第二章,文獻綜述。對現有增加值核算內涵和方法、影響機制及中國制造業參與國際分工地位和提升路徑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分析現有研究文獻的不足和需要完善之處,進而提出本書的研究思路。
第三章,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核算理論模型與方法。基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針對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具體的出口增加值核算理論模型和方法。分別基于國際投入產出模型和企業工業增加值與貿易增加值間的內在關聯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構建出口增加值的核算模型。
第四章,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實分析。本章主要是利用第三章提出的核算理論模型和方法,運用世界投入產出表和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分別從國家、部門、企業角度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實進行統計描述分析。宏觀層面主要從國家整體、產品使用類別、行業、增加值國別及來源等角度進行分析;微觀層面主要從國家整體、行業、貿易方式及所有制性質角度分別進行研究。
第五章,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微觀影響機制分析。本章主要從微觀經濟實體企業異質性角度對影響企業出口增加值的機制進行模型推導,經實證檢驗得出影響出口增加值的關鍵因素,并基于上述機制研究構建融合行業特征、企業異質性的出口增加值影響機制統一分析框架,對影響中國出口增加值變化的微觀效應進行實證檢驗。
第六章,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宏觀影響機制分析。本章則主要基于國際投入產出模型從宏觀層面推導影響出口增加值變化的理論機制,得出貿易成本是其中最為重要因素。然后利用貿易成本的常用代理變量分別對影響中國出口增加值的作用效應建立計量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第七章,提升中國制造業出口增加值的路徑研究。基于增加值相關核算數據,通過構建參與全球國際分工的相關指標,從事前和事后的角度對中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和增值能力進行定位,構建影響其全球價值鏈地位變化的實證模型,進而尋求中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獲益最大化的路徑選擇。
第八章,結論、啟示與進一步的研究展望。基于全書理論和實證研究,對研究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并提煉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最后對本書可能存在的更進一步的研究方向進行分析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