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地方權威進入官制授權系統

地方體內部的共同利益關聯,須以傳統中國的兩個治理系統——地方權威(鄉紳,其管轄權在鄉村以下單位)和官府權威(衙門,主要在縣以上區域活動)[21]的分離為條件。在通常的情況下,這兩個系統互有關聯,但基本各司其職,并沒有管轄權意義上的相互糾纏。士紳雖可以借助官方的權威光宗耀祖,但這主要是一種榮耀(honor),他們本身并不能因此而增加權力,他們也不具備官授的行事權力。而官府權威則生活在縣(市)以上,依賴基層的供賦,他們關注基層秩序并不是為了管理,而是為了自己生活的安然,只要這份安然沒有受到打擾,鄉村的治理就完全不在他們的視野中,也沒有進入他們的關心范圍。而鄉紳地主給予官方的,也主要是尊敬而不是實際的地方管轄權。他們雙方都企圖阻擋對方管轄權的擴張。傳統稱呼上對“皇權”與“紳權”的區分也反映了這一現實。

然而,這個條件在近代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其變化的方向是,兩個分立的權威系統逐漸靠近,管制身份上趨于相交混合。在商業化、城市化、科舉制度改革和戰亂等因素的影響下,一方面,通過獲取功名提高社會政治地位的活動趨減;另一方面,農業獲利的比值持續下降,風險增加,而其他的商業機會在城市出現。于是有大批鄉村士紳送子弟進城,甚至自己也進城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并逐漸定居在城鎮。同時,不斷出現的局部戰亂迫使國家增加農業稅入,并因此引起對基層動員及組織的重視。種種變故,使得基層治理逐漸納入了政府的考慮范圍。近代以來,國家試圖通過一系列機構設置和委任,變地方權威為國家在基層的政權分支,使地方權威成為服務國家目標——征兵、收稅、進賦——的組織機構,并進入國家官制的控制范圍。

20世紀上半葉的各種基層政制改革,均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展開的。甚至在說法上頗為相悖的“地方自治”運動也是如此,它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分權而治,而是借機構設置確定地方權威在官僚體系中的位置。當時輿論在地方“自治”的名目下,倡導推行政務分類和區分,在縣以下建立“鄉官制”,“以本地士紳,襄辦本地之事”,給基層頭腦的“封官”建議風起云涌。但“鄉官”的治事范圍雖在地方,而任務則與國官相當。

邑中有大政疑獄,則聚而訟之,興養之教,興利除弊,有益國濟民生之事,則分而任之(《戊戌變法》)。[22]

鄉官任職也被建議遵循國家官吏的正規化方式,為期四年,并同樣由官府進行工作考核。

考之鄉評,掂其素行,試之政事,練其才能……官考其成,則不能上擾國法(陳熾)。[23]

這些改革所代表的地方治理思想,與其說是“推進近代地方自治”,[24]不如說是通過官方授權,力圖把地方權威的任務納入官方的目標中。鄉官制被設計成縣以下的正式行政組織,要“優給奉薪,寬置公所,授以實職”,以求“通上下雍蔽”。[25]下面所列關于自治的理想顯示,這里名為“自治”,但其基本關懷,乃在于促成基層社會的治理與官府任務的切合上。

——自治的作用:“蓋所以補官制之不足,而與官制相輔而行?!?/p>

——地方自治可以:“分政府之勞,速改革之業,養人民之政治思想,練人民之政治能力,以為立憲之準備。”

——自治體的地位:“由地方而言則為地方之行政機關,由國家而言,則為國家行政機關之一部分也?!?/p>

——何為自治:“直接行政曰官制,間接行政曰自治”,自治“蓋可為中國固有之事實”;“中國地方自治之基礎極厚,而成效極少者,無機關故也”,是故,中國實際是“有自治之實而無自治之名”。

——自治的實踐:為“組織地方機關,就各地方固有之紳士,聯合成一自治體;自治體分議決與執行二機關,分任機關之事者,由紳士中互相投票公舉”。[26]

在這樣的目標下,地方“自治”的意義,不是代替官制或推行另外的治理原則,而是補充官制所不及或忽略之處;一切鞏固自治的改革建議,用意顯然不在于倡導一種不同于官制的新原則,而在于解決官僚系統對地方控制的無能與無效?!皬念櫻孜涞今T桂芬,幾乎所有的自治建議,都將地方團體的利益視為私利而主張嚴加控制,并要求將其轉向公共利益的方向?!?a id="w027">[27]如此以官制的同一性立場理解基層管制的性質,“分治”就只能涉及分配的任務范圍,而不可能涉及意識形態或治理原則乃至權利分化的內容;相反,如何將地方權威納入官制的附屬系統,令其在后者的控制下為官制的需要服務,從而間接地通過他們治理鄉村社會,則是基層“自治”改良的真正主題。

民國十八年公布《縣組織法》,民國二十年公布《政府派遣地方自治指導員暫行辦法》,是中國第一套關于地方自治的基本法規。但研究者發現,《縣組織法》沒有一條涉及縣財政,財政仍由原來的田賦(或預借田賦)支持。民國二十九年的《新縣制》對自治權威加以承認,涉及如下內容:規定建立統一的治理體系,由縣政府集中編制;縣鄉鎮在規定中既是法人又是自治團體;人民不能任意進入或退出,一切變更須合乎法律規定;不執行義務者可執行強制征收;地方政權與其所轄區域內民眾的關系如同國家對國民的關系;地方自治團體與其所在地域的關系與國家對其領土的關系相同,即執行國家賦予的統治權,并排除其他權力的行使;行政權力如同法人權力,包括對財產所有、占有、處分的權利;自治組織的人可以有變更,但法人關系繼續存在,非依法不能隨意解散?!缎驴h制》給予縣龐大機構,而給予鄉鎮小編制,并將后者列入縣財政預算,取消了它的獨立財政地位,其收入須經縣政府核準,等等。由此,國家基層政權機構和自治機構合為一體,國家事和自治事混雜不清,國家財政和自治財政也無法區分。民國三十一年,政府將省級財政納入中央總預算,縣鄉定為地方自治財政。鄉村治理的基礎框架由此奠定。[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枣阳市| 富川| 桑日县| 郁南县| 无棣县| 门源| 石阡县| 中方县| 泰和县| 阜城县| 牟定县| 崇义县| 宁晋县| 长阳| 平果县| 交口县| 呈贡县| 巨鹿县| 华坪县| 临猗县| 祁阳县| 巢湖市| 定日县| 民和| 鄂温| 扎鲁特旗| 济宁市| 山丹县| 鸡泽县| 辽阳市| 将乐县| 新乡县| 湘乡市| 枞阳县| 明溪县| 娱乐| 临漳县| 肃南| 织金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