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初詞學的三大議題
清初順治、康熙兩朝近八十年時間,經歷了一個由“亂”而“治”的社會發展進程,文學創作也經歷了一個從“衰世之音”到“盛世之音”的轉變。詩壇出現了江左三大家、嶺南三大家、江左三鳳凰、南施北宋、南朱北王,詞壇則有云間派、西泠派、廣陵派、毗陵派、陽羨派、浙西派先后涌現。誠如李漁所說:“乃今十年以來,因詩人太繁,不覺其貴,好勝之家又不重詩而重詩之余矣。一唱百和,未幾成風,無論一切詩人,皆變詞客?!?a id="w001">[1]但是,康熙中葉以后,一度非常活躍的江南詞壇逐漸轉入沉寂,京師地區則因為受統治者文化政策的影響而成為文學創作的中心,詩詞唱和活動特別繁榮。詞壇的繁盛為詞學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此時,詞籍的編選和刻印盛極一時,詞學批評活動也極為活躍,不同的詞人和詞派圍繞著相同的話題展開理論論爭,推動了清代詞學朝縱深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