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看過《哆啦A夢》?寶葫蘆和哆啦A夢有什么區別呢?
哆啦A夢的超能力與寶葫蘆的超能力
哆啦A夢口袋里的東西則從來沒有在現實中存在過,哆啦A夢所滿足的也多是現實生活中被視為異想天開的奇思妙想,如時空穿梭機、插在頭上就能飛的竹蜻蜓,可以使人變大又變小的機器,能照出人心事的鏡子……
哆啦A夢在娛樂文化如此豐盛的時代能歷經半個世紀長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作者藤子不二雄化腐朽為神奇的想象力,異想天開是上天賦予兒童的特權,這種特殊的能力和樂趣到人類成年以后就消失了。
而寶葫蘆給主人提供的東西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寶葫蘆的神奇之處只是把這些東西從別的地方搬到主人面前。
當王葆知道他的寶葫蘆擁有特殊能力的時候,想到的只是吃的、喝的、電磁起重機,甚至想到給學校捐校舍,給自己全身掛滿獎章。相比之下,寶葫蘆的創作者的想象力、創造力就有些匱乏了。
哪個孩子沒有做過飛上天空的夢呢?哪個孩子面對這個廣大的世界能沒有一絲好奇心呢?可惜王葆這個孩子滿腦子只想到給學校做貢獻、給自己爭榮譽。
為什么王葆沒有幻想?
不是中國兒童沒有想象力,而是中國兒童的想象力被中國的大人忽略了、誤導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太趨向實際了,沒有給幻想留下一點空間。
中國自古以儒家為主導的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注重實用理性,缺乏浪漫想象。很早就讓人們不要幻想,而是要著意于現實人生,對幻想的世界刻意回避。《論語》中有一句話:“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孔子不談論怪異、暴力、變亂、鬼神。發展到今天,孩子們也就失去了幻想力。
寶葫蘆的負面形象
在《寶葫蘆的秘密》中,寶葫蘆的形象并不是正面的形象,為了呈現出寶葫蘆的負面價值,作者還設置了寶葫蘆的魔法本質是“偷”——占有其他人的勞動成果,從而徹底地將寶葫蘆的魔法世界抹黑,可以說,寶葫蘆魔法世界代表的是迷惑、引誘、歧途——這當然來源于中國傳統幻想小說的資源,魔法世界總是呈現出負面價值的,如妖魔、惡魔、魔鬼等。這是為了體現故事的教育意義,即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然而,為什么寶葫蘆的魔法本質就是“偷”呢?既然都存在這么一個不符合科學常理的可以說話的寶葫蘆,為什么它變出來的東西必須都是別人的東西呢?僅就想象時空而言,每一個幻想故事都需要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幻想時空。比如魔法世界、未來時空、太空、時空穿越、充滿童趣的兒童樂園、神奇的島嶼、五彩海洋等等,都是營建幻想小說的因素,這些具有幻想特色的時空就會給情節創造出無窮的想象空間,而不是局限于現實世界。這樣就會使幻想敘事在思想深度和力度上擁有更多的自由。
課程總結
《寶葫蘆的秘密》被尊為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民族童話精品,對現代中國童話創作影響深遠,可以從某種程度說,張天翼的童話代表了中國文學界一個時期內對兒童文學的認識和看法。然而,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以后,回頭再審視以張天翼為代表的中國早期兒童文學,難免會發現一些跟不上潮流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