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張天翼創作的是“寶葫蘆”的秘密,而不是其他植物的秘密?“葫蘆”這種植物在中國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葫蘆”文化
“葫蘆”文化,在中華民族民俗文化中是具有一定意義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好些民族中都有起源于葫蘆的神話,葫蘆被當成祖先的來源看待。我國古代民間就有以葫蘆為多子象征的信仰。后來道教興起葫蘆又被其納入宗教體系,增加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佛教的傳入和流布,也給葫蘆增添了新的花葉。
為什么興起了“葫蘆”文化?
由于“葫蘆”與“福祿”音同,它又是富貴的象征,代表長壽吉祥,民間以彩葫蘆作佩飾,就是基于這種觀念。
另外因葫蘆藤蔓綿延,結子繁盛,它又被視為祈求子孫萬代的吉祥物,古代吉祥圖案中有不少關于葫蘆的題材,如“子孫萬代”、“萬代盤長”等。
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梁”,據說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
在臺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里擺放一個葫蘆,才會發財、富有。
中外神話故事中的“寶葫蘆”
《寶葫蘆的秘密》的主要神話因素是一個寶葫蘆,它的神奇之處是能使它的主人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來什么。
縱觀中外文學史,這種能滿足人一切愿望的“寶貝”舉不勝舉,幾乎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民間故事都有這類原型。從《天方夜譚》里的阿拉丁神燈,到安徒生童話里的打火匣;從《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的金魚,到風靡半個世紀的日本卡通明星哆啦A夢,這些經典形象中都蘊含著這種“萬能原型”的影子。
課程總結
現在民間文學傳承的故事中,葫蘆成為一種“靈物”。例如廣泛流布的“寶葫蘆”,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這表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們欲望得到滿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寶葫蘆。葫蘆是中華文化中具有豐富內涵的果實,它是一種人文瓜果,而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