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寶葫蘆的秘密》中的視角
- 寶葫蘆的秘密
- 小簡學堂匯編
- 1381字
- 2019-09-17 09:58:23
本課定義了視角,討論了《寶葫蘆的秘密》一書中敘述者的視角,并探討了視角會影響讀者對故事理解的原因。
什么是視角?
視角這個短語指的是在書中講述故事的人,也稱為敘述者。在《寶葫蘆秘密》中,敘述者使用了第幾人稱視角呢?
在小說創作中,人稱視角有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第二人稱很少見。“我”就是第一人稱主觀視角,被表達人物的所見即所得,也就是我的身臨其境;第三人稱視角就是他,是旁觀客觀視角,就是主觀之外的“他”看到的,是一個局面的整體情況,但是這個他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一種旁觀視角。舉個例子:
火車將要開動,瑪麗從車窗探出身子,向站在月臺的杰克揮手。她看見杰克已經轉身離開,她的動作驀然僵住,瞬間流下了眼淚。她在心里默然嘆息:“杰克大概沒有喜歡過我吧。”
當火車離遠,月臺上的杰克摘下眼鏡擦去臉上的淚水,他轉過身向火車遠去的方向低聲默念:“對不起,我給不了你幸福,忘了我吧?!?
這段文字中,我們就像在看一部電影一樣,我們可以探知瑪麗心里的嘆息、杰克低聲的默念。所以這是第三人稱視角。
當火車緩緩開動,我的心跳突然加快,我意識到這可能是我和杰克最后一次見面。我連忙打開車窗,向杰克揮手道別,卻發現他已經轉身離去。
就連最后一次告別也這樣漫不經心,大概他真的沒有喜歡過我吧。
我坐了下來,只感覺全身綿軟。秋天的風從車窗竄了進來,吹亂了風景也吹亂了回憶,吹熱了眼睛也吹冷了臉。
這里“我”是以我的視角在敘事。我猜測杰克的心理想法,卻不知道杰克有怎樣的動作。這就是第一人稱視角。
那么《寶葫蘆的秘密》是第幾人稱視角呢?沒錯,是第一人稱。童話中一直出現“我”——王葆,“我”的心理活動也被描繪得非常細致。
為什么視角在《寶葫蘆的秘密》中這么重要
《寶葫蘆的秘密》使用了第一人稱視角。第一人稱視角的好處在于,人物敘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帶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和真實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內心深處隱秘的東西,即使他的話語有所夸張或自謙,讀者也許把這當作他性格的外現,而不會像對待第三人稱視角那樣百般挑剔質疑。
另外,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視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優點,特別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層心理。
例如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
圖書館小組一查:第一個預約的是蘇鳴鳳。我來了火:“蘇鳴鳳干么要看這個!”
《科學畫報》──究竟是誰捐贈的呀,我問問你們?──我今天要借可借不到,得先借給蘇鳴鳳!
我可怎么答復老大姐呢?
如果將這段敘述換成第三人稱視角會怎么樣呢?
圖書館小組一查:第一個預約的是蘇鳴鳳。王葆來了火:“蘇鳴鳳干么要看這個!”
《科學畫報》──究竟是誰捐贈的呀(他問問你們?)──他今天要借可借不到,得先借給蘇鳴鳳!
他可怎么答復老大姐呢?
用第三人稱進行心理描述十分的牽強,括號內部分若不刪除會顯得語義不通。由此可見,第一人稱更為方便表現人物心理。
第一人稱視角的局限
這種敘述視角的局限是它受視點人物本身條件諸如年齡性別、教養熏陶、思想性格、氣質智商等等的限制。弄不好容易造成主人公情況與其敘事話語格調、口吻,與其所敘題材的錯位,結果就會像全知視角那樣不可信。由此生出的另一缺陷是,難以用來敘述背景復雜事件重大的題材,《戰爭與和平》不可能由娜塔莎·羅斯托娃來作總的敘述者。
課程總結
《寶葫蘆的秘密》一書使用的是第一人稱視角。這并不是說第一人稱視角就優于第三人稱視角,而是因為這個題材使用第一人稱視角更為方便作者寫作,讀者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