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武則天晚年多荒唐

中國封建社會一向重男輕女,把持大權的女人,大多數情況都被看作異端。而改朝篡位,就更是大逆不道了。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一生毀譽參半。之所以還有“譽”,原因就在于她做皇帝時期的不凡政績。

武則天在位的武周朝,雖然取唐王朝而代之,但卻繼承了唐王朝的盛世之路。在武則天的統治下,唐王朝的經濟、人口、戶數、生產乃至軍事力量,都保持著勃勃發展之勢。對內,武則天把勸課農桑作為考核地方官的重要標準,鼓勵發展生產,安置土地兼并下的逃亡農民,緩和社會矛盾;對外,武周王朝重振兵革,收復了被吐蕃侵占的安西四鎮,鞏固了在西域的統治,并且在青海、甘肅、蒙古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推廣漢族的農業技術,實行屯田。尤其是河套地區,這個今天中國小麥的重要產地,其農業的發展正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

而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也在武則天時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武則天是寒門出身,因此在科舉選拔中重才學而輕門第。大批寒門出身的官員也因此大展宏圖。如上種種,不但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更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但是在武則天統治的末期,她和她苦心經營的武周帝國,卻實實在在地陷入了危機之中。比起登基后大多數時間的旺盛勢頭,武則天在位的末期,武周王朝出現了種種問題。這一切,既有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也是她本人的荒唐所致。

說起武周王朝晚期的種種弊政,可以舉出很多,但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卻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問題,其實不能完全怪到武則天頭上,因為這是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經濟發展了,就會產生貧富分化。貧富分化后,窮的要賣地,富的要擴地,如此,就會有土地兼并問題。土地兼并的后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國家稅收縮減,甚至造成動亂。武周時期的土地兼并問題尤其致命,因為此時中國的稅收,以均田制為基礎;中國的軍事制度,以府兵制為基礎。這兩者都是建立在國家土地制度的前提下,一旦國家的土地制度因為土地兼并而遭到破壞,造成的后果就是災難性的。

武則天登基之后,格外重視農業,她頒布了《兆人本業》,把農業生產作為考核地方官的標準,并且頒布了墾荒法令,在早期鼓勵農民墾荒,且對墾荒土地給予免稅政策。中國東南,特別是江南地區大量荒田得到開墾,都與這個政策有關,中國南方的經濟發展也是從此時開始,逐漸超越了北方。武則天在位時期,中國的人口從唐高宗時期的三百一十五萬戶上漲到武周朝末期的六百一十五萬戶,幾乎增長了近一倍。但是在高速的經濟發展下,土地兼并也不可避免。

土地兼并,其實在唐高宗在位時期就很嚴重了。唐高宗在位時期,江南土地兼并嚴重,民怨沸騰,浙江發生了農民起義。起義的領導者是一個叫陳碩貞的女子,自號“文佳皇帝”。雖然僅過了一個月起義就被鎮壓,但土地矛盾已經凸顯。武則天即位初期,為了穩固統治,采取削減賦稅、減少勞役等政策,經濟得到了穩定和發展,但是另一件事情,卻成為武周朝土地兼并的催化劑。

武則天能夠成功奪位,一方面是靠著自己深不可測的心機以及李唐皇室衰弱的大好時機;另一面,來自于她自己團隊的努力,尤其是作為她后援的武氏宗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武則天一面大行封賞,一面對其宗族的圈地行為,采取了縱容漠視的態度。武周時代的名臣狄仁杰,早年就曾揭發過武則天侄兒武攸嗣的圈地行為,武則天非但置之不理,還治了他的罪,讓他險些冤死在獄中。從此以后,武氏宗族的圈地行為愈演愈烈,僅在河南地區,武則天侄兒武三思名下的土地,就多達兩千多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府兵的土地。如此一來,不但老百姓流離失所,連軍隊的土地也沒有保障。同時武則天極好濫封,對宗族子女的封賞大手大腳,相當多是慷國家之慨,將大量屬于百姓的土地封賞給宗族,結果就是國家稅源銳減,百姓流離失所。武則天早期的“輕賦稅”政策到了她晚年也變了味兒,在橫征暴斂上也頗遭詬病。武則天崇佛,在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大修寺廟,濫派徭役,以至于百姓紛紛逃亡,而相關的費用,只能通過增加稅收來解決。土地兼并又兼賦稅沉重,結果自然是民不聊生。

土地兼并的嚴重后果,也影響到了軍隊,尤其是武周朝的對外作戰。公元696年,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多次出兵討伐,卻屢遭敗績。武則天惱火之下,將李盡忠改名為李盡滅,仍然無濟于事。關于這場戰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負責作戰的河北地區,府兵制因土地兼并遭到嚴重破壞,士兵大量流亡。與此同時,武周朝在與吐蕃、突厥的作戰中也敗績連連。特別是武周朝末期,突厥大舉反叛,多次攻略邊境,武周軍隊卻無還手之力。自貞觀年間天下無敵的唐朝軍隊,此時卻面臨日益嚴峻的邊防形勢。

而在經濟方面,武則天晚年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舊唐書》載,“天下戶口,亡逃過半”。六百一十五萬戶的賬面數字,在民戶逃亡下成了空文,這對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

武則天晚年的另一大荒唐事,就是后人津津樂道的“荒淫”。

武則天寵幸男寵,從登基后一直未絕。她登基的時候已經六十七歲,之前一直忙于政治斗爭。帝位穩固后,武則天終于開始享受愛情生活。有歷史記錄的武則天公開寵幸的第一個男寵,是僧人薛懷義,俗家名叫馮小寶,原本是洛陽城一個賣藥的,早在武則天做太后時,他就得到了武則天的寵幸,而后飛黃騰達。為了掩人耳目,武則天命他出家為僧,以僧人身份出入宮廷,以方便二人幽會。對這位小和尚,武則天真是喜歡得不得了,專門為他修建了一所明堂,并加封為威武大將軍、梁國公。這位薛懷義,并不是吃軟飯的小白臉,相反還孔武有力。公元693年他還曾作為行軍道總管,統兵討伐叛亂的突厥人。而且在武則天登基的過程中,薛懷義也起了宣傳作用。他極力在民間散布輿論,鼓吹女主下凡,為武則天的登基造勢,甚至還專門組織了“和尚請愿團”和“尼姑請愿團”,請求武則天登基。但此人人品確實差,為人飛揚跋扈,還在洛陽城糾集了一批流氓當和尚,整天橫行霸道,就連武三思等武則天的宗親,見了他也得畢恭畢敬的。當然也有不買賬的。有次薛懷義當眾辱罵宰相蘇良嗣,被蘇良嗣一頓痛打。事后薛懷義找武則天哭訴,武則天卻很明事理,并不偏袒薛懷義,反而警告薛懷義要老實做人,并讓御史周炬將薛懷義屬下的小流氓全部治罪。這時候的武則天,公與私還是分得清楚的。

后來薛懷義囂張跋扈慣了,又加武則天有了新寵,對薛懷義日益冷落,結果爭風吃醋的薛懷義,竟然一把火燒掉了武則天為他修建的明堂。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薛懷義從此徹底失寵,之后就消失在歷史中,有說是被太平公主除掉了,有說被武三思殺掉了。

除了薛懷義之外,武則天早期寵愛的另一個男寵就是太醫沈南繆。但這位沈太醫為人膽小謹慎、性格寬厚,整日里只是小心翼翼地侍候武則天。因為武則天寵信他,薛懷義氣得把明堂燒了。事后這位沈太醫擔驚受怕,沒多久就去世了。

武則天早期寵幸男寵,尚限于私生活方面,除了招來些議論外,并未對朝政造成太多影響。到了她晚年事情卻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兩兄弟的出現——張昌宗、張易之。

這兩兄弟是從公元697年開始得到武則天寵幸的。和之前的那些男寵不同,這兩人極有政治野心。比起薛懷義的飛揚跋扈,沈南繆的如履薄冰,這哥兒倆卻如魚得水。張昌宗擅長音律,張易之擅長歌舞,兄弟倆一唱一和,把武則天哄得心花怒放。從此二人開始干預朝政,最先是大收賄賂,賣官鬻爵,并且很有誠信,特點是收錢就辦事。一次一個姓楊的官員向張易之行賄,張易之家人忘了這個人的姓名,張易之二話不說,把京城所有姓楊的官員都升了官。朝政就這樣日益腐敗下去。

收點兒錢也就算了。日久天長,這哥兒倆開始排斥異己。武則天晚年,兄弟倆權傾朝野,因圈地一事嫉恨宰相魏元忠,便羅織罪名將魏元忠陷害。而后,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旦、李顯為巴結這哥兒倆,竟然奏請為二人封王。晚年的武則天,整日沉迷于和哥兒倆的享樂,國家大事幾近荒廢。吐蕃進犯涼州,突厥侵擾朔州,武周朝皆反應遲鈍。公元705年正月起,武則天干脆不見群臣,關門和哥兒倆玩樂,大權也不抓了。就這樣,她為自己敲響了喪鐘。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聯合右武衛大將軍李多祚,于正月二十六日包圍洛陽皇宮,同時迎立皇太子李顯復位,逼武則天退位,兩位小男寵也被張柬之殺死。迫于壓力,武則天退位。十個月后,八十三歲的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溘然長逝,留下一座無字碑。

武則天王朝的掘墓人,自然首推張柬之,不過這位張柬之,卻和武則天時代耳熟能詳的名臣狄仁杰有關。狄仁杰身為武則天重臣,一生最重要的政績就是選拔人才。姚崇、宋璟等后來開元盛世的名臣皆出自他的選拔,張柬之也不例外。狄仁杰最早推薦張柬之時,武則天僅讓張柬之做了一個刺史。狄仁杰爭辯說:“張柬之是宰相之才。”因此,才有了張柬之的飛黃騰達,而就是這位張柬之,在武則天的晚年給了她致命一擊。這應該是狄仁杰生前想不到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宣汉县| 前郭尔| 揭东县| 昌宁县| 分宜县| 梅河口市| 乌海市| 宁德市| 台安县| 万宁市| 铅山县| 屏边| 岳池县| 伊宁市| 民丰县| 嘉善县| 阜南县| 文山县| 新晃| 库尔勒市| 彩票| 彰武县| 长汀县| 如皋市| 汕头市| 三台县| 织金县| 林芝县| 开远市| 拉萨市| 南澳县| 泗阳县| 磐安县| 屏东县| 永德县| 江阴市| 乌恰县| 神农架林区| 郓城县|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