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管理研究:中西理論的比較
- 伊志宏 毛基業
- 1992字
- 2020-08-20 09:56:45
3.制度創業者
制度創業者是制度創業的行動主體,最早的定義是Eisenstadt(1980)給出的,指那些在制度建構過程中擔任領導者角色的群體或個體。DiMaggio(1988)的定義被廣為接受,制度創業者是那些發現現有制度邏輯的矛盾,進而通過一系列行動來創立新制度以獲取收益的行動者。制度創業者的研究致力于回答什么樣的行動者更可能成為制度創業者這一問題。
制度創業者可以是個人、組織,也可以是聯盟網絡、社會運動(Misangyi et al. ,2008)。總體來看,學界主要將制度創業者分為組織和個人。西方的研究主要以組織特別是非營利組織為研究對象,經典的分析匯總如表3所示(郭毅等, 2009),說明西方國家的制度變革主要由非營利組織推動,研究者以場域為基本分析單位,更加關注整體的關系,因而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
表3 制度創業者研究列舉

資料來源:郭毅,殷家山,周裕華:《制度理論如何適宜于管理學研究?》,載《管理學報》,2009,6 (12)。
3.1 組織
組織制度創業者的研究主要從場域位置的角度來解釋什么樣的組織更可能成為制度創業者,場域的位置對組織遇到制度矛盾的概率和組織所能獲取的資源有著重要影響(Lawrence,1999)。處于場域邊緣或者不同場域交界處的組織更容易暴露在制度矛盾之下,更有動機去改變制度(Boxenbaum and Battilana, 2005)。另外一些學者(Greenwood and Suddaby,2006)則認為處于場域中心位置的成員掌握著更多的資源,因而更可能成為制度創業者。矛盾的結論源于以上分析對于行動主體的意愿和能力未加以區分,可以認為場域邊緣位置成員更有意愿成為制度創業者,而場域中心位置成員更有能力成為制度創業者。
3.2 個人
個人制度創業者研究中,西方研究主要關注個人的社會地位、社交技能和反思性等方面因素,而中國的研究則提出了制度能力的概念。
社會地位是指個人在組織中的地位,他們往往是組織的領導者(Edwards and Jones,2008)。通過占據主體位置(subject position),個體制度創業者從利益相關者那里獲得資源和合法性(Maguire et al. ,2004)。另外,社會地位較低的個人難以從現有制度邏輯中獲益,因而更有意愿成為制度創業者;社會地位較高的個人,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因而更有可能成為制度創業者(Battilana, 2006)。
社交技能(social skill)角度的研究認為,社交技能是制度創業者通過創建共同的愿景來推進利益相關者合作,采取集體行動的能力(Fligstein,1997),擁有這樣的社交技能的個人更可能成為制度創業者。Garud等(2002)將政治技能(political skill)分為建立網絡關系、談判和利益中介,認為具有政治技能的個人更可能成為制度創業者。
反思性(reflexivity)指的是個人的反思特質,這方面以Mutch(2007)的研究最為著名。他指出反思分為對話反思、自動反思、元反思和斷裂反思,認為自動反思能夠使得制度創業者進行自我對話,發現環境中的結構性沖突,把握機會推進制度創業。
在轉型經濟中,制度環境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對于中國民營企業來說,合法性對其成長尤其重要,與天生具有合法性的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有更強的動機去獲取合法性。中國民營企業往往都是“企業家的企業”,企業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企業家個人人格的延伸,因而中國目前的研究全部都是以民營企業家為制度創業者進行研究的。中國轉型經濟的特點對制度創業者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西方制度創業者的制度能力與中國制度創業者的制度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更好地解釋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制度創業行為,中國學者提出了制度能力這一概念,體現了中國轉型經濟情境對企業家能力的本土化要求。制度能力是指“企業家通過制度創新,突破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內外部制度性壁壘,促進企業成長的能力”(項國鵬等,2009;項國鵬等,2012)。制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制度創業的成敗。制度能力主要分為外部制度能力和內部制度能力兩個維度,見表4。
表4 企業家制度能力的維度

資料來源:項國鵬,李武杰,肖建忠:《轉型經濟中的企業家制度能力,中國企業家的實證研究及其啟示》,載《管理世界》,2009(11):103-114。
外部正式制度創新能力主要體現了企業家通過政治行為影響政府的政策法規或者行業標準,突破規制性制度約束的能力。外部非正式制度創新能力體現了企業家利用媒體等輿論工具,推廣新價值觀,爭取社會公眾的認同,獲得規范合法性和認知合法性的能力。內部制度創新能力則體現了企業家打破內部制度約束,提高管理效率的能力。如圖1所示,依據這三方面能力的不同,可以將企業家分為四類:全面性制度創新企業家(打破規制性制度約束和內部制度約束的能力很強,以李書福等為代表人物),規制性制度創新企業家(打破規制性制度約束的能力很強,以倪捷為代表人物),認知性制度創新企業家(打破認知性制度約束的能力很強,往往扮演產業啟蒙者的角色,以張樹新為代表),以及內部制度創新企業家(打破內部制度約束的能力很強,以張瑞敏為代表)。

圖1 企業家制度能力的影響因素和企業家類型
總體而言,中國目前關于制度創業者的研究表現出了與西方非常不同的特點,重點關注作為個人制度創業者的民營企業家的制度能力及其對制度創業的作用機制,有利于解決嵌入性悖論,打開制度創業過程的“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