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20世紀上半葉道德社會學從洋科學變成本土科學的歷程

(一)中國道德社會學的開端

1903年,嚴復將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一書譯為《群學肄言》,由上海文明編譯書局出版,這既標志著中國社會學的歷史開端,同時也可以視為中國道德社會學的開端,依據有二。

其一,嚴復所用“群學”一詞,來源于《荀子》:“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荀子·王制》)荀子認為,禮義道德是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生活、分工協作以及建立社會組織和秩序的基礎。據此,嚴復認為:“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群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肄言何?發專科之旨趣,究功能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今夫士之為學,豈徒以弋利祿、釣聲譽而已,固將于正德、利用、厚生三者之業有一合焉。群學者,將以明治亂、盛衰之由,而于三者之事操其本耳。”[英]斯賓塞:《群學肄言》,嚴復譯,序,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可見,嚴復已明確地將社會學視為認識和分析社會道德現象,尋求“正德之根本”的一門重要學科。

其二,在嚴復看來,道德狀況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盛衰強弱的核心標準,“蓋深知夫群之差數功分,皆取決于其民德之何如,使本弱也,而忽強;本貧也,而忽富;本僿野也,而忽文明。必無是也。民德未孚,雖以術為之,久乃廢耳。”同上書,312頁。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嚴復希望通過介紹和研究社會學,以改變當時中國那種“民智已下,民德已衰,民力已困”的狀態,即“群學治,而后能修齊治平,用以持世保民以日近于郅治馨香之極盛也”嚴復:《原強》,載《嚴復集》,第1冊,7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雖然,嚴復希望通過社會學來幫助國人尋找社會治亂盛衰的原因,進而求得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之策的良苦用心,在當時并未引起太多的反響,但是畢竟他以自己的努力,開啟了道德社會學在中國的發展之路。

(二)馬克思主義道德社會學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社會學是在五四運動前后傳入中國的,這得益于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李大釗、李達、瞿秋白等人。李大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社會領域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如婦女問題、自殺問題、農民問題等,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研究實際社會問題的一代風氣,也成為馬克思主義道德社會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瞿秋白在《社會科學概論》(1949)一書中認為:“道德是社會心理的一個方面,它暗示民眾以‘行為的標準’,因而也是組織勞動的一種工具。”轉引自楊雅彬:《近代中國社會學》(上),133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李達的《現代社會學》(1926)也是我國早期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研究社會學的著作之一,該書“在20年代將社會學作為社會改良武器的思潮中,意圖突出社會學社會革命的特點,尤其強調社會學作為‘謀人類之幸福’,‘鏟除此種社會之缺陷’的‘軌范學’之任務”袁方:《社會學百年》,50頁,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可見,李達的研究也深刻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道德社會學的理念。正是李大釗、瞿秋白、李達等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努力,使得馬克思主義的道德社會學在我國得以傳播和發展。

(三)道德社會學的本土化發展

作為一種學術運動,社會學本土化即中國化是從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特別是30年代初興起的,伴隨著社會學本土化的腳步,道德社會學也呈現出本土化的發展態勢。

從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社會學家們圍繞著“如何認識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向何處去”的主題,不同程度地觸及道德問題。晏陽初、李景漢、陳翰笙、梁漱溟等一批知識分子倡導并實踐的鄉村建設運動鄉村建設運動是以建設和復興中國農村及解決中國農民問題為主旨的社會改良運動,參加運動的有600多個團體,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主辦的定縣平民教育實驗區,山東建設研究院主辦的鄒平、菏澤鄉村實驗區,燕京大學主辦的清河實驗區等。鄉村建設運動前后搞了十多年,是一個典型的改良主義運動。,把包括道德因素在內的“愚、弱、貧、私”看成是中國農村的根本問題,也是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主張開展文藝教育以救愚,開展生計教育、發展生產力以救貧,開展衛生教育、健民以救弱,開展公民教育、培養團結力以救私。鄉村建設運動是一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程,其在相當程度上也是對中國農村道德狀況進行分析和改造的過程。

在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上,道德同樣是一個核心的要素。費孝通認為,中國鄉土社會的基層機構是一種“差序格局”費孝通:《鄉土中國》,25頁,北京,三聯書店,1985。,這種差序格局的社會是一個“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同上書,29頁。。“這網絡的每一個結附著一種道德要素,因之,傳統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個籠統的道德觀念來,所有的價值標準也不能超脫于差序的人倫而存在了。”費孝通:《鄉土中國》,34頁,北京,三聯書店,1985。也就是說,鄉土中國就是一個道德本位的社會。

道德作為社會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固然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特點,任何社會學家都無法回避而且必須面對,也正是這一點,使得社會學的本土化特色鮮明地體現出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社會學研究與實踐,幾乎都是在廣義的道德社會學的視域中進行的。

50年代初,受蘇聯的影響,道德社會學和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命運一樣陷入困境,基本上處于無人問津的停滯狀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79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灌南县| 洞口县| 中江县| 嘉善县| 南靖县| 亳州市| 千阳县| 郴州市| 中方县| 吴堡县| 广饶县| 吴川市| 山阳县| 武功县| 册亨县| 凉城县| 闸北区| 镇平县| 本溪市| 福海县| 盐边县| 临清市| 珲春市| 泉州市| 清远市| 大方县| 晴隆县| 绥芬河市| 工布江达县| 涞源县| 海兴县| 晋宁县| 宜昌市| 锡林浩特市| 天长市| 张家界市| 安国市| 康定县| 乌兰察布市| 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