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轉換增長動力是實現轉型發展的最大短板

張燕生[1]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2]。由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從“快”到“好”,更重要的是從增長(人均GDP增長)到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還要滿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的需要)。實現轉型發展,轉換增長動力仍是最大短板。在推進發展的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無疑是其中的核心和關鍵。其增長動力來源于改革開放和技術進步,聚焦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貢獻,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加大支撐科技、研究和創新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和創新的產出效率,形成生產率增長的內生動力;又要加速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進程,營造有效的創新環境、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還要加快擴大開放創新的前進步伐,在全球范圍內引資、引智、引技、引制、引計,通過全方位合作,構建技術進步和創新引領的新平臺和新高地。

關鍵詞:增長動力;轉型發展;短板

目前,轉換增長動力仍是我國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實現轉型發展的最大短板。一是從“十一五”規劃期以來,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以下簡稱研發強度)始終未能完成預期目標。二是即便我國研發強度高、研發活力強或研發效率好的領域,也面臨著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支撐不夠、關鍵共性技術和公共技術服務支撐不夠、直接融資和創新軟環境支撐不夠這三大發展瓶頸。三是我國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仍處于投資驅動或要素驅動發展階段,南北方之間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差距仍然很大,轉換增長動力的能力和條件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四是激勵創新的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政府公共服務的責任和公共治理的能力、社會價值的取向和偏好仍不能適應創新轉型發展的要求。五是開放創新、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和構建跨境創新網絡,補關鍵共性技術和基礎研究短板,尚處于探索階段,仍舉步維艱。六是弘揚科學家精神、創新家價值和企業家才干的社會氛圍還需要進一步培育和營造。

因此,“補短板”的首要任務是加快增長動能轉換。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無形的手”、政府“有形的手”和社會“和諧的手”之間相互補位、形成合力的作用;需要有效發揮開放“萬能的手”的作用;需要積極營造鼓勵創新,激勵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增長貢獻的制度生態環境。轉換增長動能無疑是社會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一場根本變革。


注釋

[1]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見http://www.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五台县| 乌拉特前旗| 嘉定区| 富顺县| 镇平县| 湖南省| 嘉祥县| 玉溪市| 泰和县| 庆安县| 淅川县| 宿州市| 涿州市| 晴隆县| 靖安县| 通许县| 浦城县| 朔州市| 桓台县| 穆棱市| 高陵县| 丰镇市| 望江县| 麟游县| 刚察县| 疏勒县| 衢州市| 文登市| 莱阳市| 尚志市| 临江市| 石楼县| 迁西县| 柞水县| 治多县| 汉源县| 汉源县| 八宿县| 马山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