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丁老師創意作文課 教你寫出有個性的作文
- 丁丁老師
- 736字
- 2019-09-20 16:35:29
一 寫自己——怎樣寫出最獨特的個性
如果這是一篇自傳的話,你能猜出是什么意思嗎?這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巴爾肯收到的一份作業。當時,他作為演講嘉賓參加一場青年宴會,提議到會的人各自用最簡潔的文字寫一篇自傳。一個滿臉沮喪的青年交給他的,就是這三個標點符號。
這個青年從走進會場到寫完自傳,就一直沒笑過,似乎有很重的心事。一問,青年解釋了這三個標點符號的含義:我前一陣橫沖直撞,結果落了個傷心自嘆,到頭來只有完蛋。
作為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就這樣被難住了可不行,要幫青年人走出陰影,帶來希望。于是,巴爾肯稍加思考,把它改為“、……?”并用最堅定的話鼓勵青年——青年時期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小站,人生的道路崎嶇而漫長,但前程無限,沒聽說過浪子回頭金不換嗎?難道不應該繼續奮發努力嗎?
這個故事有個重要的背景——美國的自傳文化。推崇個人主義的社會文化土壤,孕育了美國人的自傳情結。一位著名的自傳作者說:“似乎一個美國人首先是美國人,然后就是自傳作者。”在學校里,美國的孩子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聚焦傳記”,三年級也有一次針對傳記的文學聚焦活動,到了五年級,文學聚焦的內容就是自傳。
自傳跟作文到底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現,所有作文出發的那個點,無一例外都是——我。所謂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如果不了解自己,怎么做到寫我口,寫我心?美國的自傳文化,就在于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認識社會、認識世界。
我,擺在學校里,放在社會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同學、老師、家人、朋友能迅速認出來,但一旦打開作文本,那個最獨特、能迅速認出來的“我”,卻不見了,都是整齊劃一的“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彎彎的眉毛”“甜甜的小酒窩”。
原因在哪兒?模塊化作文丟掉了作文的宗旨——“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丟掉了對自我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