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鴉片戰爭前后中國社會的變革思想及其影響

1.鴉片戰爭前后經世致用思潮的復興

所謂經世致用,就是反對學術研究脫離現實,主張將學術研究和治理世事相結合,倡導做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學,以求達到國治民安的實效。經世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從其產生之時,就具有積極“入世”的特征,存留有經世的基因傳統。梁啟超說:“所謂‘經世致用’之一學派,其根本觀念,傳自孔孟,歷代多倡導之,而清代之啟蒙派晚出派,益擴張其范圍?!保ㄗⅲ毫簡⒊骸肚宕鷮W術概論》,10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明末清初,一批懷有亡國之恨和其他不同生活際遇的知識分子,在總結明亡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感空疏的宋明理學清談誤國,主張面對現實,矯正時弊,形成了一股有影響的“經世致用”社會思潮。它體現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講求功利、求實、務實的思想特點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是推動鴉片戰爭前后經世致用思潮復興的重要因素之一。

鴉片戰爭前后,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和列強的侵略,一部分開明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開始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他們繼承明末清初由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人之所倡導的經世致用思想,敢于正視現實,議論國事,譏切時政,發出了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方,抵抗侵略的呼聲,使“經世致用觀念之復活,炎炎不可抑”。

這一時期主張經世致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阮元、陶澍、賀長齡、龔自珍、林則徐、魏源、徐繼畬、黃爵滋、包世臣、姚瑩、梁廷楠、夏燮、張際亮、何秋濤、金應麟、沈垚、陳壽祺、陳金城等。這些經世思想家們身份復雜,既有在朝的封疆大吏、底層官吏,也有在野的士子學人等,他們以治國平天下自許,或撰寫政論時文,究心現實問題;或研求治國大政,要求變革更法。其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有:

第一,揭露和批判弊政。一是揭露封建王朝面臨著“末世”厄運的嚴重危機。龔自珍指出,“自乾隆末年以來,官吏士民,狼艱狽蹶,不士,不農,不工,不商之人,十將五六;又或飧菸草,……取誅戮,或凍餒以死,……自京師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賤,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問年歲?”(注:《龔自珍全集》,10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認為此時封建統治已陷入困境,如同“將萎之華,慘于槁木”(注:同上書,7頁。),“日之將夕,悲風驟至”(注:同上書,87頁。)。二是譴責清朝官場的黑暗腐敗。他們認為,“今政要之官,知車馬、服飾,言詞捷給而已,外此非所知”,大都是“莫知大義”,只求茍安求榮,“恥已存者寡矣”之徒,“官益久,則氣愈媮,望愈崇,則諂愈固,地益近,則媚亦益工”(注:同上書,31、32頁。)。他們譴責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終日華軒快馬,馳騁于康莊”(注:沈垚:《落帆樓文集》卷九。),“貪以浚民之脂膏,酷以干天之憤怒”(注:張際亮:《張亨甫全集》卷三。),如此養成的一代官吏,實乃縛草為形,填腐肉以實,教之拜起,以充滿朝市,然而一遇時代風雨,即“荒忽飛揚,化而為沙泥”(注:《龔自珍全集》,338頁。)。三是鞭撻處于霸權地位的漢學和宋學。經世思想家們指斥漢學和宋學厚古薄今,迂腐不堪,逃避現實,扼殺人們的才智,禁錮人們的思想,戕害人們的身心。在治學方法上,他們批評漢學和宋學舍本逐末,捉微細而不窮精要,玩弄雕蟲小技,結果使“學術衰而人才壞”、“術愈精而人愈無用”(注:沈垚:《落帆樓文集》卷八、卷九。),其危害之烈,足以誤國害民。四是抨擊科舉制度。他們指出,那些步入仕途的人們,“進身之始”,便“言不由衷”,做官以后,由于他們“少壯之心力,早耗于祿利之筌蹄”,等到“其仕也,余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注:《龔自珍全集》,116頁。),因而呼吁變革取士制度,以便培養出濟世之才。

第二,倡言變法。經世致用思想家們親眼目睹了清王朝統治江河日下、危機四伏的嚴重局勢,從挽救危殆的封建統治末運出發,發出了變法改革的呼聲,以救裨當世。魏源說:“天下無數百年不弊之法,無窮極不變之法”(注:《魏源集》(下),432頁,北京,中華書局,2009。)。龔自珍也指出:“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因此,更法改制勢在必行,“變古愈盡,便民愈甚”,“與其贈來者以勁改革,孰若自改革?”(注:《龔自珍全集》,6頁。)與此同時,他們還明確地提出了變更法度的具體主張,建議“廣賢路”、“整戎政”(注:黃爵滋:《敬陳六事疏》,見《黃少司寇奏疏》卷五。),即要求廣泛招納有用人才,整頓軍政。此外,對農政、河工、漕運、鹽政以及幣制等方面,也都提出了不少改舊制、立新規的措施。例如,清代的漕運,以河道為主。河運“層層有費,丁不得不索之官,官不得不索之民”,已成為清代的一大苛政。他們為了改變漕運的這一弊端,積極倡導以海運取代河運,指出海運優于河運者有四利,即“利國、利民、利官、利商”(注:《魏源集》(上),416、427頁。)。實行海運以后,其費用還不到河運的十八分之一,可以大大地節省清政府的財政開支。

第三,講求實學。在經世致用思想提倡者們看來,乾嘉以來,由于煩瑣考訂的學風盛行,士林學子學到的知識不過是一些“無用之雕蟲”和“無益之畫餅”的“俗學”。獲此“俗學”的“人才”,對于社會治理和進步毫無用處,“其出而臨民也,鹵莽滅裂,以利祿為心,而民物不被其澤”(注:賀熙齡:《唐鏡海四砭齋文存序》,見《寒香館文鈔》卷二。),誠所謂“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學也”(注:《龔自珍全集》,4頁。)。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研究“實際于民生有利之謂”(注: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10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的實學。至于獲取實學的途徑,魏源認為,應該讓學術走出象牙塔,“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意在于行。通過行動所及得到的親知比書本上得到的觀念認識更為深刻,“披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注:《魏源集》(上),7頁。)。這種求取實學的方式,已經脫離漢學宋學那些脫離現實的治學門徑,這與明末清初經世思想家們的主張相一致。在他們看來,舉凡“經世致用”之學,要一概求之,無論是傳統的經、史、子、集,還是現實社會中的兵、農、水、土,無一例外。尤其應注意“明體達用”之學:“凡農田水利、河渠兵制之類,一如治經之法,次第治之,積久通貫,明體達用之學具于是矣。”(注:張履:《再答孔刑部書》,見《積石文稿》卷十四。)

第四,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主張,倡導學習西方。針對當時中國整個知識界對西方世界尚處于愚昧無知的狀況,林則徐在廣州禁煙期間,就開始注意研究各國情況、動態,廣泛探求西方知識。在他的署衙里,“養有善譯之人,又指點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官府四處探聽,按日呈遞”(注: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第2冊,526頁,上海,神州國光社,1954。)。1839年底,林則徐組織翻譯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譯為《四洲志》,介紹西方地理、歷史、政治和社會狀況,此書對近代中國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林則徐因此也被稱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鴉片戰爭失敗后,魏源通過了解夷情和總結鴉片戰爭失敗教訓,在林則徐的《四洲志》的基礎上,增補了大量中外資料,寫成《海國圖志》一書,明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并進而指出,“以彼長技,御彼長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注:《魏源全集》,第3冊,560頁,長沙,岳麓書社,2004。)。

“師夷長技以制夷”涵蓋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悉夷情”,這是“師夷”的必要前提。魏源說:“籌夷事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就是說,學習外國,抵御侵略,必先以了解外國為先。二是“師夷長技”,這是“制夷”的重要手段。魏源認為“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三是“制夷”,這是“師夷”的最終目的。悉夷、師夷、制夷是三位一體的關系,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統一。此外,魏源還批評守舊勢力把西方科學技術看作“奇技淫巧”、“形器之末”的偏見,斥責他們閉鎖孤處、固守傳統,囿于九州而不知“寰瀛之大”,強調“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注:魏源:《海國圖志·籌海篇·議戰》。)。

第五,提出抵御外敵侵略的愛國主義思想。這首先體現在對待英國鴉片流入的態度上。林則徐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多次力陳鴉片之害,建議朝廷痛下決心禁煙。他認為,鴉片泛濫,造成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引起財政困窘,軍備廢弛,國勢一天天地衰弱;老百姓身受其害其毒,無法生活下去。容忍鴉片流入,等于“借寇資盜”,“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注: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第2冊,142頁。)。林則徐在1839年廣州禁煙期間,限令外商在三日內交出鴉片,聽候處理。他明令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終止之理?!保ㄗⅲ骸读謩t徐集·公牘》,59頁,北京,中華書局,1954。)表明了與英國鴉片販子誓不兩立的嚴正立場和堅強決心。其次,也表現在對待英國侵略的態度上。魏源稱揚人民抗擊英軍侵略的壯舉是“揭竿俄報郅支圍,呼市同仇數萬師”(注:《魏源集》(下),806頁。),怒斥穆彰阿、琦善等人的賣國投降言行是“誤人家國”(注:《魏源集》(上),50頁。)。他提出對于犯我邊疆、侵我國土、魚肉我鄉里、屠戮我人民的侵略者,只能“以甲兵止甲兵”(注:同上書,72頁。)。

2.鴉片戰爭前后經世致用思潮的影響

鴉片戰爭前后出現的經世致用思想是對明末清初產生的經世致用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并對后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它把明末清初興起的經世致用思想推向了新的更高的階段。鴉片戰爭前后復興的經世思想不僅包含批判現實、倡言改革和振興實學的內容,而且增添了中國人學習西方、抵抗侵略的新視野和新內容。這表明它既源于傳統,能夠繼承歷史上的經世精神,又能夠根據時代與社會的發展要求,被重新加以鼓吹和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因此,兩者無論在學術淵源、內在邏輯還是個人旨趣上,都有著明顯的繼承和發展關系。這是時代賦予它有別于此前經世思想的獨特之處。

其次,它在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的進程中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鴉片戰爭前后的經世思想家們從抵抗外國侵略、維護民族獨立的愿望出發,朦朧地察覺到西方列強入侵所帶來的挑戰并敏銳地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從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盡管這一主張在當時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充斥著盲目排外的語境中沒有得到重視和采納,也沒能引領中國走上真正意義上的變革圖強之路,但這一主張順應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趨勢,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啟蒙作用。正如龔自珍在他的《己亥雜詩》里所述說的那樣,“一事平生無龁,但開風氣不為師”。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他們的主張為洋務派所承繼,從而引導近代中國邁出了學習西方的扎實步伐。

再次,它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前導和先聲。鴉片戰爭前后的經世思想家們在清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歷史轉折關頭,以匡時救世和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要求擺脫傳統的占統治地位的漢學、宋學的束縛,倡言更法改制,成為近代中國主張變法維新思想的先驅。他們的思想為后來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所推崇。梁啟超說過:“今文學之健者,必推龔、魏……后之治今文學者,喜以經術作政論,則龔、魏之遺風也?!保ㄗⅲ毫簡⒊骸肚宕鷮W術概論》,55~56頁,北京,中華書局,1989。)“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庵文集》,若受電然”(注:同上書,54頁。)。這一評價道出了經世思潮與維新思潮兩者之間的承繼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濮阳市| 南城县| 阳西县| 中宁县| 涿鹿县| 新乐市| 白山市| 乐都县| 潮州市| 仪征市| 海宁市| 卢湾区| 澳门| 杂多县| 广西| 同德县| 中山市| 长子县| 汨罗市| 台安县| 永登县| 邵阳市| 宝坻区| 额敏县| 全椒县| 千阳县| 梅河口市| 保亭| 东至县| 兴安盟| 偃师市| 沧州市| 宁武县| 兖州市| 普安县| 香河县| 乌兰浩特市| 自贡市| 威远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