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P2P大爆發深層原因剖析
知識點26 監管因素:傳統金融準入門檻過高
長期以來,由于金融監管理念和政策的原因,存款與貸款業務受到法律與監管部門的嚴格約束,行業準入門檻高。

在我國傳統金融體制中,可以合法經營貸款業務的機構包括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除此之外,通過設立信托產品,或者通過銀行委托貸款的形式,投資人也可以實現間接向借款人貸款。根據《貸款通則》的規定,從事貸款業務的貸款人必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持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或《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而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或《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的頒發非常謹慎,社會主體很難進入存貸業務市場。
嚴格的準入將大部分希望從事借貸業務的主體隔離在行業之外,即便是獲得了存貸款業務牌照,在經營活動中依然需要遵循各種監管措施,比如銀行的存貸比例限制、存款準備金要求、小額貸款公司的借貸比例限制等。
對于民間機構而言,由于存貸款業務屬于特許經營業務,違反特許經營規定進入市場,將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甚至觸犯非法集資的相關罪名。因此,如果是復制傳統金融機構的存貸款業務模式,不僅在法律上不可行,而且也很難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
P2P為民間機構進入借貸市場提供了可行的工具,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進行市場的資源整合,并以居間撮合的交易形式,替代傳統的存款加貸款業務模式,使得民間機構得以進入借貸市場。P2P模式不僅能夠滿足市場主體的資金融通需求,也能夠繞過存貸款業務特許經營的禁區。P2P平臺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在借貸市場中過于依賴銀行的市場格局,讓一些中小投資人和借款人獲得了交易機會。
P2P平臺剛開始進入市場時,并不被市場主體看好,但通過不斷的發展和宣傳以及成功的投資案例,使得市場逐漸認可了P2P平臺的交易模式。P2P平臺的不斷完善和成熟,使得投資理財成為一種時尚,也使得資金量較小的投資人有機會分享資金市場的收益。
因法律法規和監管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在市場運作良好時,監管部門無法預知市場可能爆發出的問題。P2P行業在我國從出現到爆發式增長只經歷了幾年時間,由于其業務源于傳統的民事法律制度而非專門的金融法律制度,這與傳統的持牌金融機構有著本質區別。這也導致了監管部門缺乏可供使用的監管規則,從而在客觀上給予了P2P行業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P2P平臺僅僅做居間業務,如對交易進行撮合、提供信息互換等服務,而經營這些業務并不需要經過審批或核準,甚至沒有備案要求。民間金融從業者正是利用了監管空白所帶來的有利因素,抓住了P2P發展的最佳時機,實現了迅速發展。
知識點27 供給因素:傳統金融產品供給不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隨之增加,很多中小投資人手中掌握著可供投資的閑置資金。而在傳統金融市場中,由于監管部門對于非銀行類投資理財產品的門檻設置較高,通常要求對投資人的資產狀況、抗風險能力等進行嚴格審核,并設置了“合格投資人”的標準。只有達到標準的投資人,才能參與相應的理財計劃。
由于投資人的理財意識增強,市場上的閑置資金缺乏出路,而相關金融產品的供給卻跟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導致金融市場上出現很大的產品缺口。傳統金融市場中的公募基金、企業或公司債券、股票、期貨等產品,對于投資門檻設置不高,也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但由于對專業知識及風險承受能力的要求很高,小額投資人的進入風險較大。而銀行理財產品雖然門檻低,且相對安全,但收益率通常較低。
專業機構所管理的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信托類產品在風險與收益匹配方面較為合理,但由于合格投資人的標準,使小額投資人無法參與。以信托為例,《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對于合格投資人有三個標準:一是起始投入資金要求在100萬元以上;二是投資人的資產規模要達到100萬元以上;三是投資人在近三年的收入每年超過20萬元或者夫妻合計收入在近三年每年超過30萬元。除第一條之外,投資人對于其他條件需要提供相關的財產證明文件,以證明其滿足規定。在《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及證監會對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規則中,也規定了類似的合格投資人標準。即便中小投資人擁有100萬元以上的閑置資金用于投資信托、資管類產品,往往流動性也較差。此外,將資金投入單個產品,不僅機會成本較高,也無法滿足分散投資和分散風險的要求。
P2P產品的出現,恰好滿足了中小投資人的投資需求,彌補了中小投資人的理財產品缺口。從投資門檻來說,P2P平臺推出的理財產品起投點較低,因而滿足了中小投資人的理財需求。其次,從流動性來看,P2P平臺設計了比較靈活的退出機制,允許投資人利用平臺進行理財產品的轉讓或贖回。這種靈活的設計降低了投資人對資金流動性差的顧慮,讓投資決策更有效率。最后,P2P平臺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在投資人可承受的范圍內,雖然監管部門不允許P2P平臺自行為投資人提供擔保,但實踐中通常會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進行增信,或者利用其他保障方式為投資人的本息收益提供保障,達到降低投資風險的效果。
傳統金融產品的供給不足、市場理財需求巨大,是推動P2P平臺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知識點28 需求因素:融資難、融資成本高
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對于產品的開發及推廣都非常重要,而市場需求是產品存在的基本前提。在傳統的金融市場中,對于中小借款人而言,他們在尋求融資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在傳統的資金融通渠道中,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向銀行申請貸款,借款人也可以從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獲得資金。這些都是較為直接的融資方式。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成熟以及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不斷豐富,不僅可以通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融資,利用發售資產管理產品、基金產品和信托產品等也可以達到融資目的。應當承認,這些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很多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但是要獲得上述融資支持的門檻相對較高。
在傳統的融資環境中,由于貸款審核以及監管機構給其他金融產品預設的審核條件,小微企業相對于大型企業、上市公司而言,要獲得同樣的融資機會,通常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資成本。此外,即使它們愿意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也未必能夠取得足夠的融資。
P2P網貸融資方式的出現,有利于緩解上述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雖然P2P平臺本身并不提供資金,但其為投融資雙方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臺和渠道,并輔以其他服務手段,使得中小借款人的融資需求能夠在平臺上得到滿足。
P2P模式通過預設的流程完成整個審核、資金發放及還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因此,傳統金融市場的融資難、融資成本高,是P2P平臺產生并蓬勃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知識點29 技術因素:網絡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
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傳統民間借貸主要局限于熟人圈子。隨著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致使借貸信息的實時及跨地域傳播成為可能,這是P2P平臺產生的技術背景。
互聯網技術為P2P平臺的搭建創造了可能性,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可以在平臺上進行信息交流,并經過平臺的撮合達成交易。與實物交易相比,金融產品不需要實物交割,不需要物流支撐,也沒有存儲、驗收的成本,因而更適合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
此外,網絡支付安全技術的發展使得資金給付可以完全通過網絡實施。如前所述,金融產品本身不涉及實物交割,因而可以擺脫交易對庫存、運輸的需求,只要交易涉及的資金可以安全并有效地交付,金融產品就可以實現完全的線上運營。當然,技術進步是社會整體性的,但具體到各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及支付機構,它們在網絡安全技術、防火墻應用方面還會存在一定差異。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移動終端的發展,P2P平臺的服務也在逐步向移動客戶端擴展,客戶體驗和交易的便利性將進一步提升,這將推動用戶對P2P平臺金融產品的需求。移動支付、云計算、垂直搜索引擎使得金融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根據高盛的統計,2011年移動互聯網交易額為59億元,未來年均會以40%的速度增長。[1]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通信與網絡安全技術的成熟,是P2P產生并高速發展技術原因。可以預見,P2P網貸也將伴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而進一步發展。
注釋
[1]http://www.mpaypass.com.cn/news/201304/2117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