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教育 從心開始: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教育成果集
- 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
- 4358字
- 2019-09-29 16:42:19
讓活動區更富吸引力
(本文榮獲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論文征集三等獎)
摘要:區域活動是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顒訁^的建立使幼兒有了自由、自主的活動場所,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活動的機會與條件。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創設各區域,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的發展以及不同需求擴建活動區;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活動材料來實現的,教師應在區域中提供適宜的材料,豐富活動區的內容;在活動區游戲中引導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及自我服務意識;教師的支持、啟發和引導是實現活動區教育價值不可忽略的因素,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細心地觀察、及時地引導,從而使活動區更富吸引力,更好地促進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大班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其靈活多樣的形式能滿足不同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需要。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需要,結合集中教育活動的目標設置各種區域,同時,還為幼兒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開發性的游戲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對幼兒加以適時的點撥指導。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具體做法如下所述。
一、針對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構建活動區
1.依據幼兒年齡特點設置活動區
活動區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區域活動的真正教育價值。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我為幼兒設置了建構區、圖書區、表演區、美工區、益智區、科學區、種植角及根據每次主題不斷變化的主題區等,讓幼兒在各個活動區中得到各方面的發展。
例如,在主題活動“影子變變變”中,由于影子對幼兒來講是一個好奇而又難懂的現象,幼兒的學習興趣非常高,所以在活動后,我在科學區設置了“手影表演區”,幼兒通過不斷變換手電筒與手的距離或者照射方向,找出影子的不同,進一步理解光和影子的關系。
2.滿足幼兒不同需求,擴建活動區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的發展和我的觀察,大班的幼兒已能自主進行交往,不是只待在“娃娃家”等進行游戲,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需要和自主交往的欲望。
我在班里開設了“水果超市”,幼兒可以自主地選擇水果的種類,共同協商水果的價格,制作水果價目標簽。幼兒對參與超市游戲更是興趣十足,“水果超市”的服務員、收銀員等角色都是幼兒自主分配的,同時,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獨自運用數的分解來進行購物。這些角色區的建立來源于幼兒的需要,符合幼兒意愿,他們游戲起來更投入,更有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做既滿足了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模仿成人相互交往、互相交流的需要,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班級的其他區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是動態變化、隨時調整的,所以我們應根據幼兒的需要隨時調整班級的各個區域的游戲。
二、提供適宜的材料,豐富活動區的內容
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活動材料來實現的,活動材料可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質量,關系到幼兒發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教師應善于根據教育意圖,提供符合月份目標和幼兒發展需要的材料。
1.隨幼兒的興趣變化不斷調整活動材料,使其更具有針對性
活動材料的針對性是指它能滿足幼兒當前的活動需要,適合幼兒活動的特點。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時幼兒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教師便注意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游戲的情況,按需要隨時增減材料,引導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
以我班“海鮮大排檔”中設立菜單的做法為例:我扮成顧客去“海鮮大排檔”用餐,服務員問:“您需要點些什么?”我說:“您這里都有什么?多少錢?”孩子們都圍著老師講這里都有什么。我說:“可是大家都說,誰來做飯啊?請你們的服務員來說吧!”趙曜小朋友說:“飯店都有一張紙,上面寫的都是飯和菜,想吃什么可以照著點菜?!薄拔抑?,那是菜單,我們也應該做個菜單?!避畿缯f。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做菜單,孩子說我來寫,菜單的字幼兒不認識,也沒辦法發揮作用,怎么辦?亮亮小朋友想到可以在菜名的后面畫上實物,這樣既直觀又方便,便于幼兒使用。于是,菜單就在幼兒游戲中使用起來。
又如,在科學活動中圍繞“蒜寶寶”展開系列主題活動之后,孩子們對植物非常感興趣,我們在種植角里種了圓蔥、芋頭、地瓜、白菜、土豆等一些生活中孩子們常見的蔬菜,孩子們還親手種植了“蒜寶寶”。他們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和感知植物生長的特性,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種植技能,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2.使活動材料具有可開發性,以滿足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材料的可開發性是指活動材料的結構、類型和功能是多樣的、可變的,能滿足幼兒發現、探究和創造的需要,使幼兒能夠在活動區對材料進行組合、加工、創新。我班投放角色區游戲材料時,剛開始認為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實、越漂亮,孩子們就越喜歡。這些材料雖能吸引幼兒注意,在短時間內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但時間一長,由于以物代物活動少,幼兒創造性體現不足,幼兒的游戲興趣便很難維持。教師辛辛苦苦準備的材料,孩子們欣賞幾天就不再理會。所以,應該走出材料投放的誤區,明確材料投放的方法,即半成品材料和廢舊材料更有利于幼兒在游戲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使幼兒玩時能任意組合、加工和變形,自己變出多種玩法,這樣幼兒就會在擺弄中積極思考、充分想象,創造性地開展游戲。
我班寧寧小朋友扮演超市的收銀員,他在結賬時用積木做掃碼器,把紙盒當電腦用。通過這種以物代物的方法,既豐富了幼兒的游戲材料,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同時還能調動幼兒的游戲興趣和積極性。
又如在美工區中,我根據月份目標投放了各種形狀、顏色鮮艷的彩紙,讓幼兒進行粘貼、繪畫活動。有的孩子利用各種幾何圖形的拼擺,粘成一個“小花園”;有的孩子在上面添畫幾筆,把它打扮成小動物;有的孩子用剪刀在長方形彩紙的兩邊各剪一刀,做成了紙蜻蜓……孩子們探究、創造的欲望在運用開發性材料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三、秩序和規則是區域活動開展的基礎
1.用“進區卡”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和與人協商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說幼兒的規則意識差是普遍的問題,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問題。
我們班大部分幼兒都很愛參與表演,所以大家都想進入表演區活動,可是一個區域不能人太多,幼兒之間又不能妥善地協商。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每個區域的入口處都粘貼一輛公交車,每位幼兒制作一張“進區卡”,讓幼兒入區后把自己的“進區卡”插在公交車座位上,如果這個區域沒有多余的位置,就說明這個區域人滿了,不能再進入了。通過這種辦法,限制了每個區域的人數,既解決了人多擁擠的問題,也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豐富了幼兒的交往經驗。
2.用整理流程實踐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操作材料的管理一直是我們頭疼的問題,每次幼兒在區域活動后,區域總是一團亂,操作材料散落在桌面和地面上。這就需要幼兒自主整理區域,培養自我服務意識。
每次在美工區活動結束后,橡皮泥屑、碎紙片、膠棒、剪刀等操作材料總是散落在區域中,通過整理流程的實踐,我們請幼兒自己來整理玩過的區域,用過的材料放回原處,不能使用的操作材料就收拾干凈扔到垃圾桶里。這樣,既讓幼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培養了自我服務意識,又幫助教師解決了整理難的問題。
四、關注幼兒的活動過程,及時引導
在區域活動中,可能出現幼兒無所事事、爭搶角色、游戲進行不下去等現象,這就需要教師適時介入與指導,這樣既可為區域游戲活動增添興趣,又增進師生感情,便于游戲情節深入與發展。教師要改變以往“檢查者”的身份,使指導從關注玩具是否掉了、東西是否亂了、幼兒是否發生矛盾等問題轉移到幼兒參與活動的本身,轉移到判斷幼兒的需求和發展水平上,以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
1.引導幼兒共同協商,自主分配和扮演角色
教師應該把“導演式”游戲活動轉變為幼兒自主的游戲活動,每天早晨孩子入園后引導他們自己選區、自愿結伴、自己分配角色,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時,教師可以觀察幼兒選擇游戲的情況,引導孩子學習分配角色。
例如,我班小朋友在“小醫院”區域游戲時,只能有兩名幼兒來扮演醫生,可是卻有許多小朋友想當醫生,看到這種情況后,我并沒有去制止,而是和他們商量解決的方法:“大家都想當醫生,這可怎么辦啊?”有的說猜拳,有的說輪流擔任。結果孩子們決定先猜拳定出兩名醫生,其他人再輪流擔任,很快大家就愉快地開始了游戲。這樣孩子們學會了自己去解決問題,自主分配角色。
2.細心觀察,適宜指導,引導游戲主題不斷深化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不僅是游戲活動的觀察者、指導者,還是游戲的參與者和游戲材料的投放者,應細心觀察并給予適宜的指導。
(1)參與幼兒游戲。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
例如,在“娃娃家”區域活動時,嘉暄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東西撒了一地。這時,全班的小朋友都把眼睛轉到“娃娃家”看熱鬧,教室里一下子亂了起來。面對這一情況,我并沒有馬上責備孩子,而是輕聲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娃娃家”,我用輕松的口吻說:“剛才在‘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后大家可要小心一點,今天這么多熱心的小朋友幫助你收拾,下次你可要好好準備,請大家來做客,表示感謝?!边@下,闖禍的嘉暄的緊張情緒大大緩解,其他孩子也穩定下來了。這樣既解決了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又發展了游戲情節,支持幼兒的游戲向縱深方向發展。
(2)提出問題或建議。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爭端、困難時,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或以建議的方式進行指導,不斷引導,使幼兒游戲不斷發展。
例如,一天“小醫院”里,當病人的幼兒寥寥無幾,醫院門前冷冷清清的,這時我以“院長”身份介入了游戲,我說:“今天病人好像不太多,要不我們去給小區里的人打預防針怎么樣?”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答應了?!澳俏覀円獛裁礀|西去呢?”孩子們回答說:“注射器、藥水、棉球、體溫表、小藥片……”準備完畢之后,“小醫院”的“醫生”、“護士”們紛紛來到“娃娃家”、“小商店”等區域送醫上門,既解決了幼兒等待的問題,又發展了游戲情節。
我們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庇纱丝梢?,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知識,對孩子來說學得自在,對老師來說也教得自然。教師只有真正發現區域活動的魅力所在,才能夠把握指導的尺度,讓游戲活而不亂地開展,孩子們才會玩得更開心,獲得更多的本領??傊?,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幼兒自主游戲、學習和交往的環境課程,是體現幼兒自發產生、自由選擇、熱情參與、樂在其中的自由探索和創造的活動,教師應善于把握活動中的教育契機,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中二班 周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