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供應鏈:前沿與趨勢
- 宋華
- 1136字
- 2019-09-29 12:17:50
供應鏈金融
隨著國內金融機構開始產品創新,利用供應鏈給原本岌岌可危的中小企業融資之后,供應鏈與金融相結合的問題也漸漸出現在國內學者的研究領域之中。從本質上講,金融供應鏈主要是對資金供給方主導的為實現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充分融合而構造的金融系統。在現行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供應鏈概念當屬Hoffmann在2005年提出的定義,他認為供應鏈金融可以理解為供應鏈中包括外部服務提供者在內的兩個以上的組織,通過計劃、執行和控制金融資源在組織間的流動,以共同創造價值的一種途徑。供應鏈金融體系由三個關鍵部分組成:機構參與者、供應鏈管理特性和金融功能。其中機構參與者包括了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再到終端客戶的工商業企業,第三方、第四方這些物流服務提供商,以及像銀行、機構投資者等金融機構;供應鏈管理特性主要涉及與采購、生產、運輸、銷售等關鍵環節相關的伙伴關系和戰略合作;而金融功能是投資、財務、會計等金融職能和采購、生產、銷售等物流職能的交叉運用,主要包括追蹤資金流,獲取和應用金融資源。由此,形成了集合供應鏈內部資金和外部金融資源的涉及工商業企業、物流服務提供商和金融機構多方權責關系的復雜的供應鏈金融體系。
在對近年來國內相關文獻的綜述中,如圖0—20所示,可以發現金融供應鏈這一主題是在2007年之后受到關注的,而隨后的關注度則進入了快速的上升期。2007年出現的關鍵詞如“保兌倉”、“融通倉”、“中小企業融資優勢”等,都是與金融供應鏈運作模式相關的核心問題。隨后又有融資模式、風險、物流金融、金融創新等主題出現,特別是“中小企業”這一熱詞在2007—2010年間的文獻中出現的頻度都非常高,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在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中,金融供應鏈的運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國內對此類問題的研究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供應鏈金融、供應鏈融資、供應鏈貿易融資等名稱都出現在學者的研究中。通過綜述,第8章指出雖然也有一些學者引入國外大金融的概念,然而大多數國內學者的研究還僅僅局限于供應鏈融資這個范圍內,與國外供應鏈金融概念相比,只能算作是供應鏈金融研究的一部分。此外,第8章還綜述了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在供應鏈中,雖然所有成員企業的績效與供應鏈整體水平息息相關,但是由于成員間資源和能力的差異、交易地位的不同以及各種歷史原因,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的表現差別巨大。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因為規模大、競爭力強、市場地位高而具有較為強勢的地位。這種地位優勢通常使其在交貨價格、時間、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給企業造成巨大壓力。上下游企業通常是資源和能力匱乏的中小企業,后備資源不足而且銀行資信低。核心企業的時間、賬期壓力通常導致其資金鏈緊張,影響其在供應鏈中的正常功能,最終導致整個供應鏈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