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報告(2013)
- 陳章龍
- 4019字
- 2019-09-29 12:04:26
第三節 中原經濟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分析
中原經濟區是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并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中原經濟區地處中國中心地帶,是《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其地理位置重要、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11年國慶前夕,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中原經濟區有了綱領性文件。2013年12月,河南社科院發布的《河南經濟發展報告(2014)》中,對中原經濟區劃內省轄市的經濟綜合競爭力做了排名,鄭州、洛陽、南陽再度位居河南前三強。
中原經濟區的第三產業,包括運輸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產業等,推進了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優化了物流功能區布局,完善了多式聯運公共設施,形成了服務中原、面向全國、連接世界的物流樞紐,加強了洛陽、安陽、商丘、信陽、南陽等區域物流樞紐建設。中原經濟區大力發展食品冷鏈、醫藥、鋼鐵、汽車、家電、紡織服裝、郵政、糧食、花卉、建材等專業物流,促進了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依托古都、名勝古跡、武術、雜技、魔術、民俗等資源,推進了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形成了一批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建設了全國文化綜合改革示范區,打造了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功夫文化和佛禪文化、騰龍文化、中華人祖文化、民俗文化、宋文化等特色文化基地。第三產業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發展的潤滑劑和催化劑,比如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冷鏈物流的支持;生產型企業的利潤提升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和管理的升級;整個區域的消費提升離不開旅游、文化產業吸納全球華人的尋根需求,對于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關鍵點在于中原經濟區找準自身的區位優勢,做成區域名片的代表。
一、中原經濟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性
1.服務型經濟是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
從生產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是“退二進三”,產業重點逐步向第三產業傾斜,以高信息化、高科技化、高服務化和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保持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戰略支撐。
2.現代服務業是中原經濟結構轉型的切入點
“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導向。大力發展中原經濟區現代服務業對于擴大就業、提高消費、減少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都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當前中原經濟區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舉措。
3.現代服務業是統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引擎
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原經濟區的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進步,但擺脫不了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生態退化、環境污染、資源消耗、貧富差距、城鄉發展失衡等一系列社會問題,而現代服務業既是拉動經濟發展、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緩解資源、環境和就業壓力的主要渠道,對于促進中原經濟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作用日益明顯。
二、中原經濟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戰略舉措
1.加速現代服務業內部結構調整
中原經濟區要加快形成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等互動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使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中原經濟區要堅持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國際化方向,著力促進飲食業、旅店業、商業等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升級,提升服務業產業層次;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農業服務等面向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快速提升旅游、影視、演出娛樂、動漫、現代商貿、房地產等消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促進研發設計、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網絡傳媒等新興服務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2.優化現代服務業的空間發展布局
培育鄭州及鄭汴新區成為中原經濟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引擎和核心增長極,將其強力打造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商貿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中部會展中心、中西部商務服務中心、區域性旅游服務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全國服務外包基地、國家級動漫創意基地;以中原城市群為空間基礎,以半小時交通圈為依托,打造并形成資源共享、功能配套、相互支撐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緊密層;輻射帶動中原經濟區其他城市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隴海、京廣鐵路沿線城鎮密集、產業布局集中,黃河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岸生態和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沿線城市和產業集聚區為支撐,加速現代服務業線性聚集,打造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帶;在中心城區、制造業集聚區、開發區和交通樞紐,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吸引力強、布局集中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特色園區和特色街區。
3.強化現代服務業與其他產業融合
加快推動中原經濟區三次產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積極推動工農業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推進研發設計、技術創新、現代物流、營銷推廣、融資、信息管理、售后服務、員工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先進制造業的全過程滲透,實現“生產”與“服務”雙翼齊飛;提高現代服務業在工農產品中的含量,增加工農產品的附加值;發揮旅游、體育賽事、會展等產業的綜合帶動作用,促進服務業自身的發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中原經濟區構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戰略支撐
1.優化發展環境,打造現代服務業轉移的承接地
服務業國際轉移成為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全球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占全部投資的2/3以上,服務貿易成為世界貿易最具活力的增長引擎,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促進了發達國家服務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加快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流動,中原經濟區可以憑借明顯的交通區位、產業基礎、人力資源優勢和消費潛力,加大政策扶持,完善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相關政策措施,規范市場秩序,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營造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打造承接現代服務業轉移的重點地區。
2.加速文化復興,打造華夏文明傳承地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現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已超過20%,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省市已超過5%;與此相比,河南文化產業3.2%的份額比例,既意味著差距,也意味著潛力。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文化產業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點。當前,河南“調結構”的任務異常艱巨,要擺脫對傳統模式的路徑依賴,走上科學發展之路,發展文化產業無疑是重要的抓手。燦爛輝煌的中原文化,薪火相傳到我們手中,我們有責任也有信心高高舉起,照亮中原經濟區的美好未來。
3.強化旅游發展,打造國際化旅游目的地
旅游業是優化和提升區域經濟結構的新興產業,也是發展城市現代服務業的引擎。中原經濟區有著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厚重的人文旅游資源,實施大項目帶動與大企業培育戰略、旅游目的地與集散地雙重推進戰略、產業融合發展戰略、市場與品牌引領戰略、信息化提升戰略和人才支撐戰略,加速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完善旅游服務體系,促使旅游深度發展,將中原經濟區強力打造成中國重要的文化旅游增長極、新興的山地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商務會展旅游目的地,支撐中原經濟區成為一個國際化的旅游目的地,全面釋放資源活力,實現資源的經濟價值,支撐中原經濟區的建設。
4.發揮交通優勢,打造全國物流基地
近年來,經濟、金融、物流的全球化進程向縱深發展,跨國物流企業面向全球布局,我國主要經濟區域、各大中心城市在物流領域的競爭呈現白熱化態勢。目前,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航空港保稅物流中心、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南郵政物流集散中心等重大物流項目正在實施,一批綜合物流園區、重要冷鏈物流基地、糧食物流體系、出版物流的配送體系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東西部之間產業轉移速度加快,周邊物流中心城市的競爭力逐步增強,充分發揮交通優勢,把中原經濟區打造成連接世界、輻射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內陸型國際物流中心及全國物流基地已迫在眉睫。
5.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中心城市重要的服務功能。在新一輪發展中,各城市越來越重視金融業發展。金融對產業發展不僅有先導作用,也是產業發展市場體系建設的潤滑劑和助推劑。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是中原經濟區現代產業發展與創新體系確立對金融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是促進經濟轉型、加快投資與消費協調發展、培育經濟增長后勁的實際需要。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將讓大大小小的企業、機構都獲得好的融資渠道,讓社會資金都有投資的門路,這樣中原經濟區將擁有一個具有多樣性的“生態金融”。
6.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
運用信息技術對服務業進行改造和提升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有效途徑。要完善電信基礎業務,推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合一”,發展電子商務,壯大軟件產業,廣泛應用信息網絡技術,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要加快信息技術對服務業的提升和改造,推進專業市場信息技術外包。例如,中原經濟區專業市場的經營模式比較傳統,信息化程度不高,存在“重建設輕維護”、“重硬件輕軟件”、“重網絡輕資源”、“重技術輕管理”等傾向和誤區;大部分市場的信息化建設還停留在購買硬件設備階段,實際應用多限于網上瀏覽信息。因此,要加大專業市場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工作。
7.大力促進產業融合,加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
建設中原經濟區,必須把握產業融合趨勢,注重各產業的協調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產業集群的客觀要求,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要在中原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的框架下,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原則,把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與工業開發區的發展相銜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樹立服務業集聚區的特色,體現各個地方的產業優勢和功能定位,形成錯位發展;要依托制造業產業基礎、交通樞紐和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各具特色、各有優勢、主業突出的服務業集聚區,形成一批集聚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