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體經絡養生全書
- 楊克新
- 970字
- 2020-07-07 15:44:08
神闕穴:腹部健康守護神
臍,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后,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屬于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闕穴。
對神闕穴名含義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處;另一種是指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為胎兒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
人體先天的稟賦與這個穴位關系密切,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
肚臍皮薄凹陷,無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很容易受寒邪侵襲,但同時也便于溫養,故神闕穴歷來是養生要穴。

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肚臍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作為腹壁的最后閉合處,皮膚較薄,敏感度高,具有滲透性強、吸收力快等特點。因屏障功能較差,它在人體又屬相對虛弱之地,易受涼而染風寒。
睡眠時要注意臍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瀉或感冒。尤其對于年輕女性而言,特別是經期女性,血管處于充血狀態,穿露臍裝最易因受涼而使盆腔血管收縮,導致月經血流不暢,時間長了會引起痛經、經期延長、月經不調等。
此外,穿著露臍裝會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熱的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病菌的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臍部肌膚較嬌嫩,易于受損,臍眼又容易匯集污垢,如不小心也會引起感染。
按摩臍部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瀉者可調,秘結者可通。方法是:仰臥,兩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臍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順時針輕輕按摩36圈。然后,換左掌心按于臍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時針輕輕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掌心左下右上疊放貼于肚臍處,逆時針做小幅度的揉轉,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溫養神闕穴的作用。
經常堅持揉按肚臍,可以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大小便,促進肝臟腎臟的新陳代謝,使人體氣血旺盛,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教你快速找穴位
神闕穴,位于臍窩正中。
神闕穴的取穴與按摩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功用
溫陽固脫、健運脾胃。
配伍治病
瀉痢便秘、繞臍腹痛:神闕配公孫、水分、天樞和足三里;
脫肛、小便不禁:神闕配長強、氣海和關元。
自我按摩

用左手手掌,掌心對準肚臍,覆蓋在肚臍上,右手手掌,覆蓋于左手掌背,雙手掌同時出力,揉按穴位,有酸痛感。每次左右手在下互換,各揉按1~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