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地北中泰人
- 《天南地北中泰人》編寫組
- 2552字
- 2020-03-04 17:33:41
企業初建時期的艱辛歲月
——周尚志
初接籌建任務
1957年,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新疆八一農學院當老師。1958年正值全國大煉鋼鐵時期,因為我長得比較高大,因此在大煉鋼鐵那段時間學院派我去煉鋼鐵的高爐上當爐前工。11月20日那天,我接到命令,讓我速回農學院接受新的任務(當時農學院執行的是軍事化管理)。我到了系辦公室,主任王桂武對我說:“農學院要籌建一個農藥廠,由繆龍森同志負責籌建,現在繆龍森要出差,你去協助他工作。”
籌建辦公室設在農學院化學教研室內,并裝有電話,室內放了很多燒瓶和玻璃儀器??婟埳言诘任?,他說下午隨團去北京參觀一年一度的計劃會,籌建農藥廠的幾件事就交給我辦理。他交代說,第一要建的農藥廠準備生產“六六六”殺蟲劑,要收集有關資料;第二要考察“六六六”的市場前景;第三去購買五個5000升的三口燒瓶;第四如有事,他會寫信給我或電報通知我接長途電話(因我們當時不能直接向外打長途電話)。
院方初期安排
繆龍森乘火車去北京了,我開始著手辦理繆交代的幾件工作。經查“六六六”是商業名稱,化學名叫氯環乙烷,它有七個異構體,只有Y體有殺蟲效能,其他則無。它是由氯氣和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合成的。我是學有機化學專業的,其中“六六六”是有機化學的重點章節,也是學習測試必出的考題內容,因此我是比較熟悉的。但生產工藝方面的數據無從查到,在圖書館里也查不到需要的有關資料,我將這一情況在與繆龍森第一次通電話時就給他匯報清楚了,并請他在北京向有關專家咨詢請教。
1958年12月,農學院黨委書記孟梅生召開了由院辦主任、財務處處長、人事處長、基建科長、農機系主任和農機廠廠長等有關人員參加的會議,明確了校辦工廠的有關事宜:一是關于校辦工廠的廠名,農學系的工廠以生產“六六六”農藥為主,廠名就定為“新疆八一農學院農藥廠”;畜牧系的工廠以生產克遼林為主,其廠名就叫“新疆八一農學院獸藥廠”,各廠歸各系領導;二是工廠印章由院辦刻制發給,公章可以對外使用,公函紙可從院辦領??;三是財務方面,歸口院財務科管理,發給財務專用收據和借條各一本;四是各工廠人員的配備歸院人事處負責;五是基建方面,由院基建科和籌建處人員協同辦理。
主導產品的變換
我接任務后,多方查看資料,生產“六六六”農藥,無氯氣設備專用的帶紫外光的一般燒瓶是不能用的,因此按原計劃要購買的三口燒瓶及玻璃試管等應該不用再買,我與繆龍森通話后說明了情況。到了1959年年初,繆再次給我電話時說:“農藥大多是氯制劑,必須先上電解燒堿才有氯氣,才能生產農藥。他已給系主任寫了報告,闡述了先上電解后再考慮生產農藥的意義”。報告是由我轉交給系主任再轉給了院孟書記,孟書記批示同意。從此,籌建以生產燒堿為主的工廠工作開始了。
當時,燒堿的生產規模計劃的是年產200噸,預算是5萬元。而后,繆龍森又給我電話說,200噸的年產規模不能用,國內沒有這個規模,說改成500噸年產,我又給系里匯報了這個情況,預算則需要10萬元。院里建議用農學院的兩個俱樂部做廠房,經考察后發現不能用。1959年2月7日,繆龍森又打來電話,把500噸的年產燒堿規模變成1000噸年產,同時還寄來了1000噸年產燒堿的設計圖。農學院黨委經研究認為繆寄來的這份1000噸年產燒堿的圖紙及提議可行,并確定了實施方案,給予投資20萬元。但是1000噸的規模在農學院里生產顯然是不行了,就需要重新選廠址、建廠房。當時基建任務交給了院基建科,于是,我一方面與基建科長帶著繆寄來的圖紙去了設計院,交由他們負責廠房設計;另一方面開始積極籌備選廠址的工作。1959年春天,我與基建科長順著農學院后圍墻的一條小路一路尋找,當走到一個蘆葦湖旁時,看到這個湖很大,水又清澈又多,我們考慮到工廠水源及用水量的問題,就把廠址選在了這里。
廠址選定后,建廠施工工作就開始了,廠房是由磚木結構建成,上面是木頭結構,木結構上再加10厘米的葦把子,再抹上泥巴掛上瓦;下面的吊頂用刨花板吊成。計劃建一個800平方米、一個400平方米的兩個廠房。當時廠房周圍戈壁一片、狐狼經常出沒,而我們就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始了建廠房的艱難工作。我根據廠房設計圖紙采購設備和材料,繆龍森負責主要設備的管理。
1959年3月,繆龍森來電話說要選派一些人去天津農藥廠學習,經農學院黨委研究,選派了李復中及7名農學院大二的學生去學習,學習的時間是四個月。四個月后,他們帶回了很多有關操作規程等方面的資料。當時廠房還沒有建成,因建廠沒有立項,施工材料的購買遇到了很大困難,買一噸鋼材都很困難,何況建廠房需要的是30噸鋼材,我們寫了份報告再拿上農學院的介紹信并找到相關的負責人說了半天好話,批鋼材的領導最終給審批了報告,給了我們42噸鋼材。這批材料的落實在當時計劃經濟、國家又非常困難的時期,是多么的不易,這是當時全體籌建人員近兩年努力的結果。
再說解決陰極網的問題,這在當時也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先要通過各種渠道想辦法找鐵絲,再把鐵絲運到天津去加工,加工完后又想辦法找車從天津運到北京,再從北京通過火車發回烏魯木齊。另一個困難是,籌建時期廠里沒有汽車,要拉運各種建筑材料就需要先解決車輛的問題,我們打聽到烏蘇運輸公司急需要修工具的車床,可以用汽車換車床,我們就從內地找來了三臺車床,用兩臺車床、兩臺鉆床給廠里換回了第一輛大卡車。
還有一件最難忘的事。1960年12月30日下午,因廠房建筑使用材料的特殊性,一場意外的大火將已建成的400平方米的廠房燒了起來,大火整整燒了四個小時,直到消防隊來才撲滅了那場大火,職工們看著好不容易建起的廠房燒的破敗不堪,無不心痛不已。
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災害、國家處在極度困難時期,各行各業都在精簡人員。新疆化工設計院也撤銷了,他們院的一些人被分到我們廠來,到1963年燒堿廠正式開車時,職工人數已達129人了。這些人中有外地來疆的自流人員,有支邊來疆到廠參加工作的人員,還有石河子化工學院、新疆化校分來的一批學生,其中有大學畢業生12名、中專畢業生40名。廠房建好了、設備也安裝好了,1963年3月11日開始試車,經過調整到4月1日正式開車成功,但因燒堿裝置設計的不完善,再加市場銷售的問題,生產1000噸燒堿有一定的問題,因此廠里決定壓縮產量,當年生產燒堿200噸,第二年增加到年產400噸。
作者:周尚志,新疆八一農學院農藥廠創業者之一。曾任新疆八一農學院農藥廠代理車間主任、生產計劃股副股長,新疆燒堿廠生產技術科副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