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三 施肥準備

一、任務描述

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類農業生產資料。為實現種子生產的高產、穩產、低成本與環保的目標,合理施肥必須綜合考慮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性以及肥料性質等影響因素。

二、任務目標

能夠根據土壤條件和作物營養特性選擇適宜的肥料種類,計算肥料用量,并能夠選擇正確的施用方式與方法。

三、任務實施

(一)實施條件

常用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料、微肥等肥料,施肥工具,供試作物,供試田塊。

(二)實施過程

① 根據當地土壤條件和作物營養特性,選擇合適的肥料種類與品種。

② 運用正確的方法合理估算肥料用量。

③ 確定適宜的施肥方式與方法。

四、任務考核

五、相關理論知識

(一)選擇適宜的肥料種類

1. 氮肥

根據氮肥中氮素的形態,氮肥可分為銨態氮肥、硝態氮肥、和酰胺態氮肥三大類,常用的氮肥品種有碳酸氫銨、氯化銨、硫酸銨、氨水、硝酸銨、硝酸鈣、尿素等。選擇氮肥種類時,在考慮各種肥料性質的基礎上,應認真分析土壤條件和作物的營養特性。

(1)根據土壤條件選擇氮肥 酸性土壤應選擇化學堿性肥料、生理堿性肥料或中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氫銨、尿素、硝酸鈣等,如用酸性肥料應結合有機肥料或先施石灰改良后再施用;堿性土壤施用化學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或中性肥料,如硫酸銨、碳酸氫銨、尿素,但堿性土壤不易施用氯化銨和硝酸鈉,避免引起鹽化;含鹽多的土壤不宜施用氯離子含量高的氯化銨,以免增加土壤含鹽量。

稻田宜選用尿素、氯化銨,而不宜選用硫酸銨及硝態氮肥,因為在水田中易還原為H2S,使稻根發黑甚至腐爛,而在水田中易隨水淋失及發生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的損失;旱地或干旱地區施用硝態氮效果好,多雨、灌溉地區為避免氮素損失,施用銨態氮效果好;但砂質土壤由于保肥性能差,不宜選擇硝態氮肥;在缺硫的土壤上宜施用硫酸銨,有利于改善作物硫素營養。

(2)根據作物營養特性選擇氮肥 馬鈴薯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施用銨態氮肥效果較好;小麥、玉米等禾谷類作物施用銨態氮肥和硝態氮均可,但在多雨及灌溉地區,為防止氮素淋失,施用銨態氮肥為宜。

對于馬鈴薯、蒜、蔥、油菜、煙草等喜硫作物,應選用硫酸銨;對于煙草、西瓜、葡萄、甜菜、茶等忌施作物不宜選擇氯化銨,但氯化銨適宜施用在麻類作物上。在各種氮肥中尿素、碳酸氫銨和氨水無明顯的選擇性,適用于各種作物。

2. 磷肥

根據溶解度的大小和作物吸收的難易程度,通常將磷肥分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三大類。水溶性磷肥主要有過磷酸鈣、重過磷酸鈣等;弱酸溶性磷肥主要有鈣鎂磷肥、鋼渣磷肥、偏磷酸鈣等;難溶性磷肥主要有磷礦粉、骨粉等。

(1)根據土壤條件選擇磷肥 通常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施用在酸性土壤上效果較好,而水溶性磷肥適合各種土壤,但施用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效果更好。

(2)根據作物營養特性選擇磷肥 豆科作物、油菜、蕎麥和果樹等吸磷能力強植物,可施一些難溶性磷肥,而薯類雖對磷反應敏感,但吸收能力較差差,以施用水溶性磷肥為宜。

馬鈴薯、甘薯等作物喜硫和鈣,適宜施用過磷酸鈣,蔥、蒜、韭菜等作物也適宜施用過磷酸鈣,不僅能提高產量,還能增強這些作物所特有的辛香味;鋼渣磷肥和鈣鎂磷肥含有大量的硅和鈣,適宜施在需硅較多的稻、麥以及喜鈣的豆科作物上。

3. 鉀肥

鉀肥品種主要有氯化鉀、硫酸鉀、草木灰、窯灰鉀肥,而最常用的鉀肥是氯化鉀、硫酸鉀。

(1)根據土壤條件選擇鉀肥 石灰性土壤上適宜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鉀、氯化鉀,而酸性土壤上適宜施用堿性肥料,如草木灰、窯灰鉀肥;鹽堿地不宜施用氯化鉀和草木灰,而施用硫酸鉀效果較好;因為的存在,水田不宜施用硫酸鉀。

(2)根據作物營養特性選擇鉀肥 忌氯作物施用鉀肥不宜選擇氯化鉀;喜硫作物可優先考慮施用硫酸鉀。

此外,氯化鉀在大部分作物上施用效果較好,而且價格較低,使用范圍較廣,而硫酸鉀由于價格較高,使用較少。

4. 微肥

微量元素肥料簡稱微肥,主要指含有硼、鋅、鉬、錳、鐵和銅等營養元素的無機鹽類和氧化物。一般根據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植物對微量元素的敏感程度來選擇微肥的種類,常用的微肥種類與性質見表2-1。

表2-1 常見微量元素肥料種類及性質

5. 復合肥

復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鉀三種養分中二種或三種的化學肥料。復合肥的種類較多,根據養分種類的不同可分為二元復合肥(NP、PK、NK)、三元復合肥(NPK)、多元復合肥以及多功能復合肥;根據肥料中有效養分含量的多少可分為高濃度復合肥(總養分含量≥40%)、中濃度復合肥(總養分含量≥30%)、低濃度復合肥(三元肥料總養分含量≥25%,二元肥料總養分含量≥20%)。常見的復合肥有二銨、磷酸二氫鉀以及各肥料廠家生產的不同品牌復合肥。

(1)根據土壤條件選擇復合肥 酸性土壤應選擇用鈣鎂磷肥、磷礦粉、二銨等配制的偏堿性復合肥,堿性土壤應選擇用磷酸一銨等配置的偏酸性復合肥;根據土壤豐缺狀況,缺磷土壤應選擇高磷復合肥,缺鉀土壤選擇鉀含量高的復合肥;水田不宜施用含有 和硫酸鉀的復合肥;鹽堿地上不宜選擇含有Cl的復合肥。

(2)根據作物營養特性選擇復合肥 葉菜類蔬菜選擇高氮低磷復合肥,不宜選擇含的復合肥;忌氯作物應選擇不含有Cl的復合肥;缺鋅敏感的玉米、水稻應選擇含鋅的多元復合肥,易缺硼的油菜應選擇含硼的復合肥;喜鉀的作物如根莖類蔬菜應選擇鉀含量豐富的復合肥。

(3)選擇專用復合肥 可選擇針對當地土壤條件配置的農作物專用復合肥,如水稻專用肥、玉米專用肥、小麥專用肥等。

(二)估算肥料用量

針對某一具體田塊,肥料用量的確定方法主要有養分平衡法、土壤養分豐缺指標法和肥料效應函數法。

1. 養分平衡法

(1)計算方法 根據作物目標產量需肥量與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涉及目標產量、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養分含量五大參數。

(2)確定參數

① 目標產量 指施肥地塊預期可達到的產量。它既應符合當地土壤、氣候、栽培管理水平等條件,又應有一定的先進性,可采用平均單產法來確定。平均單產法是利用施肥區前三年平均單產和年遞增率為基礎確定目標產量,計算公式為:

目標產量=(1+遞增率)×前三年平均單產

一般糧食作物的遞增率為10%~15%。

例:某田塊前三年玉米單產分別為700kg、650kg、680kg,那么今年的目標產量可以定為:(700+650+680)÷3×(1+10%)kg=744kg

② 作物需肥量 通過對正常成熟的農作物全株養分的分析,測定各種作物每100kg經濟產量所需養分量,乘以目標常量即可獲得作物需肥量。

在實際工作中,若沒有測定作物每100kg經濟產量所需養分量,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獲得相關參數,作為參考,具體見表2-2。

表2-2 主要農作物形成100kg經濟產量所需養分量

注:表中數據均引自北京農業大學編寫的《肥料手冊》。

③ 土壤供肥量 可以通過土壤有效養分校正系數和測定基礎產量兩種方法估算。

通過土壤有效養分校正系數估算:將土壤有效養分測定值乘以一個校正系數,以表達土壤“真實”供肥量。

式中,0.15為換算系數,即將1mg/kg養分折算成每畝土壤養分(kg/畝)。

土壤供肥量(kg/畝)=土壤有效養分測定值(mg/kg)×0.15×校正系數

通過基礎產量估算:不施肥區作物所吸收的養分量作為土壤供肥量。

④ 肥料利用率 指當季作物從所施肥料中吸收的養分占施入肥料所含養分總量的百分數。不同營養元素的肥料當季利用率不同,通常氮、鉀肥料利用率相當,一般為40%~65%;磷肥的當季利用率較低,一般僅為10%~25%。肥料的當季利用率受植物、化肥品種、土壤、氣候、栽培技術等因素影響,一般通過差減法來計算,利用施肥區與不施肥區作物吸收的養分量之差,再除以所用肥料的養分總量。

⑤ 肥料養分含量 常用的化學肥料、商品有機肥料的養分含量按其標明量計算,養分含量不明確的有機肥料可參照當地不同類型有機肥養分平均含量。

校正系數法容易掌握,一般不需要做田間肥料試驗就可估算施肥量,比較方便。但其精確度受各參數影響較大,所以估算出的施肥量只是一個概數。地力差減法不需要進行土壤測試,計算比較簡單,但是需要進行田間試驗預先獲得不施肥區的作物產量。

2. 養分豐缺指標法

養分豐缺指標法是利用土壤養分測試結果和田間肥效試驗結果,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區域的土壤養分豐缺指標,然后再估算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肥料用量,建立對應關系。具體確定方法如下。

① 針對作物種類,在不同速效養分含量的土壤上進行施用氮、磷、鉀肥料的全肥區和不施氮、磷、鉀肥中某一種養分的缺素區的產量對比試驗。

② 分別計算各對比試驗中缺素區作物產量占全肥區作物產量的百分數,即缺素區相對產量。相對產量低于50%的土壤養分為極低;相對產量50%~60%為低,60%~70%為較低,70%~80%為中,80%~90%為較高,90%以上為高。

③ 將各試驗區的土壤速效養分含量測定值依據上述標準分組,確定速效養分含量豐缺指標。

④ 進行田間試驗,并通過建立肥料效應函數,進行邊際分析,確定不同速效養分含量的土壤肥料施用數量。

本方法簡單方便,只需測定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值,就可對應的確定適宜施肥量,但是不同植物種類、不同土壤類型的養分豐缺指標也不同,這就需要有較為完善的土壤豐缺指標系統。此外,土壤速效氮的測定值通常不穩定,而且與作物產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差,所以此法不適宜用來確定氮肥施用量。

3. 肥料效應函數法

根據“3414”方案田間肥料試驗結果建立當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應函數,直接獲得某一區域、某種作物的氮、磷、鉀肥料的最佳施用量,為推薦施肥提供依據。

通過田間肥料試驗獲取的肥料用量信息,是推薦施肥最基本的方法,其他各種方法都要以其作為參照標準。但田間肥料試驗成本較高,費工費時。

(三)確定施用方式方法

1. 氮肥施用方式方法

為了減少氮素的揮發、淋溶與反硝化作用的損失,施用氮肥時要注意將氮肥施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由于堿性物質能加速銨態氮分解、揮發,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

(1)基肥深施 氮肥在旱地做基肥時可采用犁底施肥,撒施后耕翻耙地或起壟包施等方法,施肥深度深度約為6~10cm。水田可結合耕整田施用基肥,通常采取排水—施肥—翻耕—灌水方式,由于尿素易隨水流失,所以施用尿素的田塊應在5~7d后,待尿素轉變為銨態氮再進行灌水。水田也可采用全層深施的方法,即在稻田耕翻整平灌水后,一邊撒肥一邊旋耕,然后插秧。基肥深施以尿素和銨態氮肥為宜,為避免氮的流失,硝態氮肥不宜作基肥。

(2)種肥底施 氮肥中以硫酸銨作種肥效果最佳,因為碳酸氫銨、氨水、氯化銨、含縮二脲較高的尿素等肥料由于氨的揮發、氯離子和縮二脲的存在,不利于種子萌發和根系生長,不宜作種肥。旱田在墑情較好的情況下,播種前開溝施肥,隨即播種,將肥料施入種子下方或種子的側下方。

(3)追肥深施 旱地追肥時,可采用溝施、穴施等方法,溝、穴深度6~10cm,隨后覆土。水田追肥時,先排水再撒施氮肥,結合中耕除草,使土肥混勻。

此外,尿素還適合作根外追肥,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育時期,所用尿素溶液濃度也不同,一般為0.2%~1%,在傍晚或清晨噴施。此法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施肥方法,不能代替根部施肥。

2. 磷肥施用方式方法

(1)以基肥、種肥為主,追肥為輔 由于作物磷素營養臨界期一般都在幼苗階段,如水稻、小麥在三葉期,玉米在五葉期,施種肥就可滿足這一時期對磷的需求。在作物生長旺盛時期對磷的需要量很大,但此時根系發達,吸磷能力強,一般可利用基肥中的磷素。因此,磷肥可三分之一做種肥,三分之二做基肥。但有些作物如棉花、大豆、甘薯在生長旺期需磷較多或植株表現缺磷癥狀時,可以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補充磷素,具體做法是先將過磷酸鈣浸泡于10倍的清水中,充分攪拌,靜置一夜后取上清液,稀釋噴施,溶液濃度一般單子葉植物為1%~3%,雙子葉植物為0.5%~1%。

(2)集中施用、分層施用 通常集中施用所采取的方法是條施、穴施、拌種、蘸秧根、塞秧斗等。拌種只適合非水溶性磷肥,但也應注意對種子可能的傷害,沾秧根、塞秧斗適宜稻田使用。分層施用,淺施的磷肥可供作物苗期吸收,深施的磷肥可滿足作物中后期的需要。

(3)與有機肥配合施用 磷肥與有機肥混合施用,可使磷肥中難溶性的磷轉化為作物可吸收的有效磷,減少磷的固定,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4)輪作制度下合理施用磷肥 磷肥具有后效,因此在輪作地區,應當將磷肥施用在最能發揮肥效的茬口上。水旱輪作中應本著“旱重水輕”的原則施用磷肥;在旱地輪作中,磷肥應優先施在需磷多、吸磷能力強的作物上,如作物需磷特性相似,磷肥應重點分配在越冬作物上。

3. 鉀肥施用方式方法

(1)以基肥為主,基肥追肥結合 鉀肥應以基肥為主或基肥追肥結合施用。寬行作物如玉米,不論作基肥或追肥,宜采用條施或穴施,密植作物如水稻、小麥,采用撒施效果較好。追肥要早,可開溝條施或穴施。

(2)深施 鉀肥適宜深施到水分狀況較好的濕土層中,既有利于鉀的擴散和減少土壤對鉀的固定,又有利于作物的吸收。

4. 微量元素施用方式方法

(1)土壤施肥 該方法肥料的利用率較低,但有一定的后效,即作基肥、種肥或追肥時把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作基肥時,可與有機肥料或大量元素肥料混合施用,作種肥或追肥時可以與細干土混勻后施入田塊,但以基肥方式為主。

(2)種子處理

① 浸種 將種子浸入微量元素溶液中8~12h,撈出陰干即可播種。常用微肥一般濃度為0.01%~0.1%,具體見表2-3。

② 拌種 將一定濃度的微肥溶液均勻噴灑于種子上,拌勻后陰干播種,一般每千克種子用2~8g肥料,具體見表2-3。

(3)蘸秧根 這是需要移栽的農作物的特殊施肥法,主要用于水稻秧苗移栽時,通常用1%氧化鋅懸濁液浸根約0.5min即可。

(4)葉面噴施 將微肥溶液噴施到作物上,作物通過葉面吸收養分。常用的微肥溶液一般濃度是0.01%~0.2%,具體見表2-3。

表2-3 常見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

5. 復合肥的施用方式方法

復合肥肥效較長,適宜作基肥。作基肥時可結合耕地采用撒施、條施或穴施等方法。

此外,復合肥也常用做種肥,但要注意種、肥隔離8~10cm為宜,以免燒種。

六、課后訓練

① 根據實訓基地某種子生產計劃,選擇合適的肥料種類、用量,并正確施用。

② 調查分析當地種子生產田施肥技術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蒲江县| 扶绥县| 皮山县| 玉门市| 永丰县| 鸡泽县| 六盘水市| 咸阳市| 揭西县| 连云港市| 西藏| 丘北县| 江安县| 中超| 揭东县| 盐亭县| 彭阳县| 上蔡县| 金平| 白城市| 白朗县| 泰安市| 酒泉市| 城固县| 明溪县| 新竹县| 朝阳县| 佛山市| 新河县| 红安县| 镇康县| 安乡县| 探索| 保定市| 都安| 牟定县| 诏安县| 和顺县| 墨脱县|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