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塑化劑生產與應用
- 汪多仁
- 1583字
- 2020-02-26 14:25:04
2.5 生物聚酯塑化劑
2.5.1 理化性質
生物聚酯塑化劑是用生物與其他再生原料在綠色催化劑作用下生成的新型聚酯塑化劑,其具有可降解性,且無毒、無污染,增塑用量是鄰苯酯類的一半,且塑化效果佳,是高分子塑化劑中性能最為優異的品種。
2.5.2 技術指標
含量≥99(%)。
2.5.3 生產技術
生產實例:向裝有溫度計、攪拌機、分水器及回流冷凝器的玻璃瓶中加入甲基琥珀酸132份、1,9-壬二醇155份后將物料在攪拌、通氮氣下進行加熱至200℃以上反應6h,同時連續蒸餾除去反應體系中的水。之后加入鏈終止劑2-乙基己醇45份、甲苯50份與催化劑鈦酸四異丙酯0.5份,在180~190℃繼續反應脫除去低沸點的組分和甲苯,至酸值小于1.0mgKOH/g,調節壓力至最高1torr,在減壓脫除過量低沸點醇后得聚酯塑化劑A(n=11.9)
2.5.4 塑化技術
塑化實例一:
使用混煉機將上述組分化合物,在160℃捏合10min后成型,得到化合物板材厚度為1mm。將得到的片材進行物理性能測定。
按照JIS-K672進行拉伸試驗,測定在100%伸長率下的拉伸強度:拉伸試驗已測定(M100100%模量)。M100的值更小,具有優良的塑化效率。
按照ASTM-D-1043-51進行低溫柔韌性測試,測量溫度的靈活性。溫度越低靈活性越好,試驗表明用本塑化劑制成的材料具有優異的低溫柔韌性,可提供優良的塑化效率和相對低的塑化溫度、更好的靈活性、足夠的耐久性、耐遷移性和耐抽出性。
本塑化劑適用于含鹵素樹脂、偏氯乙烯樹脂、氯化聚烯烴等。此外,本工藝可與鄰苯二甲酸酯、磷酸酯、脂肪族二羧酸酯、偏苯三酸酯、脂肪酸酯、氯化塑化劑、環氧化脂肪酸酯、氯化石蠟等復合使用。
塑化實例二:在PVC材料使用過程中,必須使PVC樹脂與液體塑化劑(DOP)完全吸收后再加入高分子聚酯塑化劑,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混煉機內的PVC完全吸收塑化劑呈干粉狀時,再加入聚酯塑化劑。如果將PVC樹脂、DOP、聚酯塑化劑同時加入,會導致PVC塑化不完全,產品的加工性能和PVC制品的特性都會下降。在配方中加入DOP的作用是與聚酯起到增塑的協同作用,提高PVC制品的性能,能對產品的質量的改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配方中加入量在15份以上,就能使制品的特性有較大的提高。
目前用于制造包裝薄膜的組分包括100份VDC/VC加三種液體塑化劑、5份溶膠9759-A(壬二酸和1,3-丁二醇的聚合物的縮合產物)、3份己二酸型聚酯塑化劑和3份環氧化大豆油。該組分可制成單層或多層膜。復合薄膜綜合了各層膜的優良性能,如防潮性、阻隔性、耐熱性及熱封性等,從而可滿足各種商品的包裝需要。
多層干式復合最早用于生產阻隔包裝,是利用具有高阻隔性能材料與低廉的其他包裝材料復合,該工藝可利用傳統的阻隔材料——鋁箔,除鋁箔之外阻隔材料還可選擇鍍膜、涂膜或其他中高阻隔性薄膜(如PDVC膜、PA膜、EVOH膜)。其結構常常是外層BOPP、BOPET,中阻隔層可為PA、PDVC、EVOH或鋁箔,內熱封層為CPP。
由于食品包裝薄膜需要熱封性、氣體阻隔性等各種性能,多種情況下通常是由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材料組合成多層結構。其基本構成為賦予機械強度、阻隔性的中間層,賦予熱封性的內側層,以及賦予外觀耐熱等功能的PET等的表面保護層組成。表面保護層為PET、PA、PS和PP等黏合層,黏合性樹脂賦予機械強度。PA阻隔層為EVOH和PA等。
在本工藝優選的方案中,復合膜結構為:主要受力層/阻隔層/熱封層/可剝離層。主要受力層為PS、HIPS、PP、PET等,阻隔層為EVOH、PA、PVDC等,熱封層為HDPE、LDPE、LLDPE、CPP等,可剝離層為PP等。如相鄰層之間如樹脂相容性差需加粘接層。根據不同用途,用不同的材質制成不同結構的復合膜。
該密封劑和表面保護層可以包括任何合適的聚合物材料,但優選乙烯α-烯烴共聚物、乙烯不飽和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烯烴或任何組合或共混物。異質材料的實例包括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V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等。
乙烯不飽和酯共聚物是指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ENBA)。它也指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