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制品加工工藝與配方
- 汪磊
- 1753字
- 2020-01-19 14:32:40
緒論
我國傳統糧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狹義的糧食是指谷物類,即禾本科作物。包括稻谷、小麥、玉米、大麥、高粱、燕麥和黑麥等,習慣上還包括蓼科作物中的蕎麥。除蕎麥外,谷類種子的結構基本相似,一般由谷皮、糊粉層、胚乳和胚四部分構成(見圖)。
(1)谷皮 由果皮和種皮構成,位于谷粒的外部,主要是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含較高的脂肪和灰分。
(2)糊粉層 極薄,位于谷皮內壁,含較多磷、無機鹽及維生素B,在碾磨時易與谷皮同時脫落混入糠麩中;
(3)胚乳 充滿種子的內腔,約占種子重量的80%,是谷物主要的食用部位,含有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質。
(4)胚 位于種子下部,所占體積很小,富含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B和維生素E,加工時易與胚乳分離而損失。
一、糧食及制品營養成分
(1)碳水化合物 糧谷中碳水化合物主要為淀粉,平均含量約為70%左右,此外還有糊精、戊聚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淀粉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谷類淀粉利用率在90%以上,是供給能量最經濟的來源。
(2)蛋白質 稻米蛋白質約為8%,小麥約為10%。谷物蛋白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約占蛋白質總量的80%。谷類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在比例上有較大缺陷,如面粉含賴氨酸低;玉米含色氨酸明顯偏低,但含賴氨酸卻稍高;小米含賴氨酸特別低,但色氨酸、蛋氨酸卻較高。因此各類谷類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較差,其生物價值為50%~60%,故米面與雜糧宜混合食用,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以提高蛋白質營養價值。
(3)脂肪 谷類脂肪含量很少,約占總重量的1%~2%,主要是甘油三酯和少量的植物固醇和卵磷脂。小麥胚芽所提取的脂肪,80%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60%是人體必需的亞油酸,在防治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及降低血清膽固醇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4)礦物質 谷物中的礦物質含量約為1.5%~3%,主要在谷皮及糊粉層中,其中50%~60%為磷,且多以鈣鎂鹽的形式存在。
(5)維生素 糧谷主要含有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泛酸和吡哆醇等。
二、糧食及制品特點
(1)營養豐富 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也是蛋白質的供給源,還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
(2)常食不厭,供應充足 從味道、食用形態及營養等各方面都適合作主食,生產效率高。
(3)成本較低,便于流通 谷物與其他食品比較,在貯藏、包裝、運輸和貿易等方面具有方便、易行的優勢。
(4)可轉化為動物性食品 是油脂配合飼料的重要成分。
(5)容易發熱、陳化、霉變 糧食在貯藏期間,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與害蟲生命活動的綜合影響,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變化,甚至發熱、霉變、有害有毒物質增加。
三、糧食及制品現狀
1.米制品
我國的米制品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在市場上,米飯類有袋裝、罐裝、杯裝米飯、自熟米飯、冷凍飯團等;方便粥類如糙米糊、糙米粥、沖調糙米片、嬰幼兒營養米粉、八寶粥等; 用秈米制作的米線、米粉條、方便米粉等;用糯米制作的湯圓、粽子和年糕等;以米果為主的各類膨化休閑食品等。此外,還有米面包(糙米面包、添加米飯面包)和米飲料等。
2.面制品
面制品主要有:蒸煮制品(如饅頭、包子、面條、水餃)、煎炸制品(如鍋貼、餡餅、油條、麻花)、烘焙制品(如燒餅、烙餅、面包、餅干)、沖調制品(如炒面、油茶)四大類。深加工方面面粉可以分離出小麥淀粉和谷蛋白粉,小麥淀粉廣泛應用在食品、紡織、醫藥、輕工和化工等行業,谷蛋白粉是天然的強筋添加物,也是各種仿肉食品、蛋白食品的重要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附加值。從小麥糊粉與麥麩中分離小麥胚芽,制取胚芽油、胚蛋白和維生素E,是天然的食品營養強化劑。
四、糧食及制品發展方向
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糧食食品加工業,積極發展飼料加工業,嚴格控制發展非食品用途的糧食深加工,確??诩Z、飼料供給安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實現產品系列化、多元化是我國當前糧食及制品的主要發展方向。
1.稻谷加工業
提高優質米、專用米、營養強化米、糙米和留胚米等產品比例,積極發展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等產品;集中利用米糠資源生產米糠油、米糠蛋白、谷維素、糠蠟、肌醇等產品,有效利用碎米資源開發米粉、粉絲、淀粉糖、米制食品等食用類產品。
2.小麥加工業
提高蒸煮、焙烤、速凍等面制食品專用粉、營養強化粉、全麥粉等產品比例,加快推進傳統面制主食品工業產業化。鼓勵大型企業利用麥胚生產麥胚油、胚芽食品,利用麩皮生產膳食纖維、低聚糖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