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二卷)
-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 2315字
- 2021-03-04 18:06:05
丁福保
陸柏年
丁福保,字仲祜,號疇隱居士,別署濟陽破衲,江蘇無錫人,1874年8月4日(清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生。父親丁承祥是個塾師。丁福保六歲入私塾,十三歲以后聽哥哥丁寶書講解經史詩賦,學業大進。
1895年丁福保在江陰南菁書院肄業,成績優異,次年考取秀才。1897年秋,他去南京應鄉試未中,次年再入南菁書院,跟隨近代數學家華蘅芳、華世芳兄弟學習數學,肄業后在無錫竢實學堂擔任算學教習。
丁福保自幼體弱,任教習后又患肺病,經華蘅芳介紹其表弟趙元益診治。丁福保由此廣泛閱讀醫學書籍,并向趙元益求教。1901年丁福保辭去竢實學堂算學教習的職務,往上海住在趙元益家中養病、學醫。這時西醫輸入中國日盛,趙乃當時名醫,曾譯述過一些西方醫學著作。丁福保認為通過日譯醫書學習西醫,更易奏效,遂于同年考入盛宣懷在虹口創設的東文學堂,精心學習日語,課余曾編寫《日本文典譯釋》等書,為以后編譯日文醫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1903年夏,丁福保赴北京,受聘為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算學及生理學教習。兩年后他不愿繼續任教,于1905年暑假辭去教職回到無錫。他在無錫與友人共同組織譯書公會,原計劃刊印醫書,未能如愿,只編印了《代數備旨》等數學教科書,后因虧損過巨而結束。
丁福保于1908年春前往上海,先在自新醫院任監院,同年秋開始為人治病,但求醫者不多。次年6月,兩江總督端方在南京舉行“南洋醫科考試”,丁往應試,取得最優等開業證書,受派為考察日本醫學專員;同時盛宣懷也要他調查日本辦理醫科學校、孤兒養育院的情況,并購買醫藥圖書。7月,丁東渡日本,參觀了千葉醫學校、帝國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東京小石川養育院等處,了解日本在醫藥方面的先進技術。8月回國后,繼續行醫,名聲日盛。
丁福保行醫已采用近代西方醫學的診斷方法,運用理化檢驗、X光、顯微鏡等器械,以確診病因,對癥下藥。他認為中國古代醫學在生理解剖、診斷、藥物等方面,受陰陽五行學說的干擾,“謬種流傳,以迄今日,不能生人而適以殺人”。他主張借鑒西醫改良中國醫學,又主張“假道日本,較歐美為便”。日本古代醫學,深受中國傳統醫學的影響,明治維新之后,輸入西方醫學,加以吸取與傳播,發展顯著。丁依據日文的醫藥圖書,先后編譯出版七八十種醫療基礎理論、內外諸科、診斷護理、藥物等書籍,合稱為《丁氏醫學叢書》,后來在南京及羅馬等國內外展覽獲獎。在此之前,近代西方醫書漢譯本在我國僅二十余種,丁福保大量轉譯日文西方醫書,在我國介紹近代西方醫藥科學上起了重要作用。1910年丁福保發起組織中西醫學研究會,開展醫藥學術的探討,有會員數百人,出版發行了《中西醫學報》。他配制的“精制補血丸”、“半夏消痰丸”,曾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獎。1913年他在上海開設了丁氏醫院。
丁福保原有國學基礎,熱心收集整理古籍。早在南菁書院時,他就立志廣羅圖書;辭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教習的動機,也有實現他編印古籍的志向在其中。經過多年行醫之后,他有了豐裕的收入,陸續購藏了各類圖書,其中有不少善本古籍。他創辦了醫學書局,除刊印醫書外,先后編輯印行了《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歷代詩話續編》、《清詩話》等書。
丁福保在京師大學堂譯學館任教時,曾讀過一些佛教書籍,深受影響。1916年起,他開始信奉佛教,吃齋茹素、宣揚佛學,編寫了《佛學指南》、《佛學初階》等讀物,箋注了《金剛經》、《六祖壇經》等多種佛教典籍。他又參考日本出版的幾種佛教辭典,編成《佛學大辭典》于1921年出版。他早年在日本曾購得國內已經失傳的《一切經音義》(唐釋慧琳編)和《續一切經音義》(遼釋希麟編),這時乃以筆畫為序,將此兩書另行編排,出版了《一切經音義匯編》。他在瀏覽道教圖書后,見道教典籍浩繁,信徒難以通讀,于是選輯道教經籍100種,1922年編為《道藏精華錄》出版,以帶有道教色彩的“守一子”署名。后來他又撰寫了《老子道德經箋注》于1927年印行。
丁福保認為他編印的醫學、算學書籍雖有幾十種,但都時過境遷,不足流傳;所刊宗教書籍,則稍有可存的價值。他還專心致力于鉆研《說文解字》一書,匯集了182種注釋和研究《說文解字》的著作,以許慎的原書次序為綱,編輯成《說文解字詁林》,俾查閱一字而各家論說齊備,使用方便,于1928年出版,獲得各界好評。次年,他翻造上海大通路瑞德里的舊居后,取名“詁林精舍”,用以讀書著述。他繼續匯集有關《說文解字》的其他46種論述,于1932年又編印了《說文解字詁林補遺》。此外,他又編寫了《六書正義》、《說文鑰》等數種文字學的著作。丁收藏了不少古代錢幣,1938年編印了《古錢大辭典》,同時出版了《古泉學綱要》等有關古錢的著作。丁福保整理古籍二十余年,印行多種大型圖書,使他的名聲在學術文化界比醫藥界更為人所知曉。
為了集中精力編書,丁福保1931年起曾停止行醫,但不時仍有病人求診。幾年后他又恢復行醫,每天上午為人治病。同時他又編譯了《民眾新醫學叢書》二十余種,宣傳醫藥衛生知識。他發起組織了中國肺病學會,并支持兒子創立上海虹橋肺病療養院。他晚年信佛更篤,迷信于輪回報應之說,宣揚戒殺放生。由于他的社會聲望,曾先后在上海佛教醫院、上海福幼院、世界提倡素食會、上海衛生教育社、中國醫學雜志社、古錢學會等慈善機關、學術團體擔任過職務。
丁福保于1952年11月28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他自1926年起就主持編輯《四部總錄》,廣輯經史子集,是一部備載前人序跋、解題的書目,編成而未及出版。他去世后,他的學生周云青整理其遺稿,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醫藥編”、“天文編”、“算學編”、“藝術編”四種。
主要參考資料
丁福保編:《疇隱居士自訂年譜》,上海醫學書局1925年版。
丁福保撰:《疇隱居士自傳》,上海詁林精舍出版社1948年印。
丁福保著:《疇隱居士學術史》,上海詁林精舍出版社1949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