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顆成熟的心
- 別拿孩子開玩笑
- 艾瑞琳·休斯(Aralyn Hughes)
- 4924字
- 2019-08-01 15:50:28
諾瑪·英曼
半個世紀過去了,我依舊未能從聽聞自己懷孕帶來的恐懼中徹底恢復。盡管避孕藥在60年代早期就已面市,但單身的“好女孩兒”是不會服用的,因為“好女孩兒”不需要它們——“好”就是“貞潔”的代名詞。自恃為好女孩兒的我在婚前自然是不會跟這些東西沾邊。要想拿到避孕藥的處方,我得先去約見家庭醫生,后者會問各種令人尷尬的問題,并且很有可能告訴我母親。而我母親則一定會用無休無止的長篇大論討伐我,質疑我道德的淪喪,再告訴我,我將永遠也找不到想娶我的人。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好上手”的姑娘——這是60年代早期的流行說法。但我覺得很不公平,為什么男孩子就可以四處“播撒種子”,而女孩子則要壓抑身體的欲望,直到新婚之夜來臨?我的女性朋友中有多少人能成功做到這一點?反正我沒做到。我的初夜給了高中時的“固定”小男友,而直到19歲我才意外懷孕,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因為我的生理期一直都不規律,要是在那次之前我也曾懷過孕并自然流產過的話,我也并不覺得意外。
現代的年輕女性不可能明白,未婚先孕在60年代初是怎樣一種奇恥大辱。要知道,性解放運動直到60年代晚期才開始,直到那時,人們才能夠輕松地購買到口服避孕藥。在那之前,解決未婚先孕最常見的手段只有結婚。我的一位16歲懷孕的朋友就是這么做的。通常因為懷孕而結婚的當事人會假裝自己在宣布婚訊前幾個月就已經秘密舉行過婚禮了。哪怕經歷過如此瞞天過海后,準媽媽也將被迫轉學到其他高中。準爸爸卻不會有同樣的遭遇!他這個橄欖球明星要是轉走了,學校的連勝紀錄可就保不住了。
另一位懷孕的朋友則是以“要幫助年長的親戚”為由被迫退學,孩子出生后就被送給其他家庭領養。還有謠傳另外一個女孩兒年幼的弟弟其實是她的孩子。那個年代發生丑聞后,人們不得不為了保全顏面而做出一系列舉動。
R.C.是我孩子的父親,我當時瘋狂地愛著他,但我們倆都沒想過要孩子。我們正靠著兼職打工收入支付大學學費,過得捉襟見肘。我們一致覺得,墮胎是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要在1964年找到個肯幫人墮胎的人并非易事——當時那可是非法的。當我們開始向據說曾經歷過“這種事兒”的朋友們打聽時,他們給出的標準回復是“去墨西哥吧”。不過對于到了那兒之后要怎么找到醫生的問題,沒人給過我們具體指示。我考慮過幾種“自助流產”的方式,包括從公寓樓梯上滾下來、墜馬,以及用毛衣針將胎兒從子宮里撬出來等等,但沒有哪一種是能讓我鼓起勇氣著手執行的。
我懷孕快滿三個月了,可施行墮胎的時間所剩無多。于是R.C.和我決定先結婚,再繼續尋找墮胎醫生。我們雙雙輟學,為結婚證和婚戒而籌款。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學校將我們退學的事情通知了雙方家長。一天清晨,R.C.被重重的敲門聲吵醒,他父親正在門外喊著他的名字。開門后,面對他的是父親和叔叔對于他為何輟學的質問。他們堅持要將他帶回家。幾天后我收到來信,他在信中說,他已想通結婚對我們并沒有好處。那之后不久他就去了其他州。
讀著那封信,我無比迷茫,心痛到幾乎狂亂。那個我用一顆赤子之心去深愛的男人,卻如此輕易地就將我拋棄,蹂躪著我的信任。曾向我保證過會共渡難關的人現在一走了之,突然之間我將獨自背負懷孕的問題。我悲痛欲絕,除了回家之外再無選擇。
我時常覺得,在性和孩子這件事上,男人總是幸運的一方。他們可以徹底放縱自己,完全不用擔心懷孕或聲名狼藉。有好幾個男孩據說都搞大了別人的肚子,可他們并不需要承擔任何不良后果。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影響的話,這反倒給他們加上了“壞男孩”的光環。
我看著朋友們結婚生子,然后離婚。女方通常會拿到孩子的撫養權,男方卻不一定會支付足夠的撫養費,也不一定會積極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男人們很快就會回到相對自由的單身生活狀態,而女人們則不得不兼顧起方方面面:家庭、孩子,通常還有工作。時間和金錢對她們來說永遠都不夠用。我嫉妒男人不被孩子的責任所束縛的自由,以及離婚后他們能相對不受孩子影響地生活的能力,同時還可以繼續追求他們的教育、目標和夢想。
父母的教導讓我相信,我的能力無限廣闊,只要通過努力,任何目標都可以實現。年少的我如饑似渴地讀書,大多都是女性主題的:居里夫人、南丁格爾、安妮·歐克利[44]、薩卡加維亞[45]、圣女貞德、克婁巴特拉[46]、波利安娜[47]、南希·德魯[48]、伊麗莎白一世[49],還有維多利亞女王[50]等等。這些女性的故事都給我以啟迪,并培養了我的獨立精神,讓我渴望走上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對我來說,那條路上沒有生兒育女的身影。
可我懷孕了,似乎唯一的選擇就是等到足月后把孩子生下來,再送給人領養。我母親用靈敏的第六感(遺傳給了我)猜測到我回家的原因。一天早上,當她發現我正對著馬桶干嘔時,她的懷疑得到了證實。她的答復是:“我們得找個墮胎的大夫。”我對她的反應感到訝異或震驚嗎?完全沒有。在我整個青春期里,母親常提出,墮胎是解決意外懷孕的一種可接受的手段。我在她去世后獲悉,她也曾試圖用人工流產終止過妊娠。但因為這個想法過于超前,醫生拒絕了她的要求。
我母親是個多面體:智力超群、報復心強、有控制欲、機智風趣、撒謊成性、工于心計、狡黠機敏,而且神通廣大。她有不少熟人,其中一位是醫院管理人員,通過后者她找到了本地一位能做墮胎手術的醫生。接下來就是費用問題了。手術需要600美元——大約相當于今天的4000美元。幸運的是,我哥哥有幾千塊錢存款,我耍了點手腕(具體方式已經不記得)從他那里借了出來。1964年11月17日,在那位醫生無標識的辦公室里,我在沒有任何止痛藥和麻醉劑的條件下接受了墮胎手術。那種疼痛鉆心刺骨。我躺在辦公桌上,除了內褲之外衣著完好,以防出現意外需要緊急撤離。我覺得那過程漫長得像是永遠不會結束。手術給我帶來唯一的負面效果是情感上的——我希望在身旁與我共度這痛苦時刻是R.C.,而非我母親。
懷孕讓我第一次理解了想要孩子的渴望。在短暫的妊娠期里,我產生了對這個孩子的保護心理,并能感受到與之的情感紐帶,這讓我確信,我是有母性本能的。即便在墮胎多年之后,我仍會想象著那個孩子可能會成為怎樣的人,現在大概幾歲。迄今為止,知曉我那次墮胎經歷的人寥寥無幾;那并非是我會與人討論的事情,即便對方是我的摯友。彼時尚未有為經歷墮胎的女性而成立的支持團體,所以我獨自一人默默承受著悲慟。手術結束后,在開車送我回家的路上,母親對我說,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除此之外,我們再未討論過此事。現在要做的就是繼續生活,忘記R.C.。重建生活并非難事——我成為駐紐約的一名空乘。忘記R.C.卻不容易。
墮胎后六個月,正當我參加派對時,一只手搭上我的腰間。我轉過身,看到那只手的主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盡管已有九個月未見面,話也沒說過一句,可在R.C.的懷里被他緊緊擁抱到快要透不過氣時,我意識到他的感情跟我一樣,我們都不想分手。我們需要談談,需要避開來自四周的朋友們的好奇目光,好好溝通。等到我們單獨相處時,他說出了使我震怒不已的可怕真相——他當初離開的真正原因。
不出所料,我那好管閑事的母親出手了,于是就有了后來R.C.拋下我一走了之的事。一收到我退學的消息,她就猜到我一定是懷孕了,并且在考慮跟R.C.結婚。在跟R.C.的父母通過電話得知他也退學了之后,她做了一個“好媽媽”該做的事情:撒謊。她對R.C.的家人說,必須阻止我們的婚姻,這是為了R.C.好。為什么?因為我母親告訴他們,我精神不正常。
R.C.不過是個20歲的年輕人,他聽從了父母的話。雖然知道是個騙局,但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安撫雙親,服從于他們的意志。于是他跟我分手,離開了那座城市。聽到他向我講述我母親的謊言,我驚呆了。可我了解那個女人,知道她能做出什么樣的事情。我絲毫不懷疑R.C.那晚所講的故事的真實性。六個月后,我和R.C.結婚了。結婚當天他準備參加征兵體檢,并且很有可能將被派往越南。結婚第一年里,我企圖和他談論在他離我而去時自己是多么絕望,以及如果墮胎過程中有他陪伴左右,我在情感上會好受許多。他回避了這些話題。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了,而且過得很幸福。
我們的婚姻維持了12年。在他攻讀電氣工程學位期間,我靠著秘書的工作養家糊口,隨后他則支持著我讀完了政治學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跟我的父母一樣,他鼓勵我不斷超越自己,去完成那些我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例如攻讀碩士和從事政治顧問的工作。
離開R.C.是我接任《平等權利修正案》[51]的說客之后的事情。這份工作需要我搬去州首府。我們原以為能經受住異地婚姻的挑戰,但很快就發現各自的日程很少能把我們湊到一起。為了追求各自事業上的成功,我們兩人已經分別為其投入了全部精力,而留給婚姻的則所剩無幾。當我告訴他我將離開時,他哽咽了,問道:“你是在報復當年墮胎的事情,對吧?”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對我當年墮胎時所經受的感情傷害表現出來一些理解之情。
讓我決定不要孩子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我母親當年的一句話。我十幾歲時曾問過她,生孩子是什么感覺?到底有多疼?她的回答是那就好比我每個月的痛經,不過要疼得多。“我可絕對不會讓自己遭那份兒罪的,”我這樣想著。因為當時我痛經得很嚴重,經常痛到令我嘔吐或是昏厥的程度。
研究生期間在寫作一篇關于墮胎的論文時,我發現有研究表明,那些不想要孩子的女性,其意愿的強烈程度,堪比想要孩子的女性的求子欲。起碼對我來說,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在我二三十歲時,人們會問及我何時想要組建家庭。當我回答“我不打算要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說:“你會改主意的。”時間長了,我已經學會不去爭辯,但我知道,自己心意已決。
我在32歲時做了輸卵管結扎術。45歲時,我摘除了子宮。終于,我從自初潮起就每月必經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了。
與那次墮胎手術同樣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聯邦最高法院公布羅伊訴韋德案[52]判決書的那一天。聽到廣播里宣布判決結果時,我難以自控,泣不成聲,腦中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感謝上帝!”現在,其他女性可以再也不用經歷我1964年的那種苦難了。
我非常尊重我那些有孩子的朋友們,他們身上具有我所缺乏的那種無私、堅韌和耐心。我從未后悔過自己不生兒育女的決定,因為這個決定讓我過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在我有孩子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實現。我將朋友家的小孩和我教過的學生視作自己孩子的化身。在許多方面,我與他們的關系正如我羨慕過的男人與孩子的關系。我可以選擇與他們互動的時間與方式,然后抽身離開,享受自己的獨立生活。我能成為他們的“歡樂梅姑”[53],根據自己的安排給予他們禮物、時間或關心,與他們共享天倫。
一位朋友曾告訴我,中國人認為,那些選擇不生孩子的人都有著成熟的內心,不需要用生兒育女來使生命獲得完整。或許這就能解釋,為何我對自己的決定沒有過后悔、遺憾或者愧疚感。
諾瑪和丈夫已結婚30年,兩人一同住在德州山鄉[54]的農場中。她受聘于一家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公司,教授政治學課程,同時還出售古董和二手服裝。
“總的來說,母親和家庭主婦們是唯一得不到定期休假的工人。她們是偉大的無假期階級人士。”
——安妮·莫羅·林德伯格[55]
1962年大事記
建立新家的平均成本:12,500美元
平均年收入:5,956美元
哈佛大學學費:1,500美元/年
一打雞蛋:32美分
通信衛星接通第一個跨大西洋的電視信號
沃爾特·克朗凱特[56]:CBS[57]晚間新聞
約翰尼·卡森[58]:《今夜秀》
古巴導彈危機
沃爾瑪在阿肯色州本頓維爾市開業
游騎兵4號:美國火箭首次登陸月球
約翰·格倫:首位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宇航員
詹姆斯·梅勒迪斯[59]被密西西比大學錄取;500美國法警護送
首部“007”電影:《007之諾博士》
我們跳舞吧!“扭扭舞”[60]“慢搖舞”[61]“小馬駒舞”[62]
首次面市:連褲襪(再見了,吊襪帶!)
第一例乳房硅膠植入手術,休斯頓
亮相:金寶湯罐頭藝術作品[63],安迪·沃霍爾[64]
迪卡唱片公司回絕了“甲殼蟲”樂隊的錄音合約
“披頭士”樂隊首張單曲:《愛我吧》[65]
電視劇:《貝弗利山人》[66]《誠實照相機》[67]《明星猜猜看》[68]
電影:《相見時難別亦難》[69]《殺死一只知更鳥》[70]《洛麗塔》[71]《蘭閨驚變》[72]
金曲:《大女孩不哭》[73]《在遠處》[74]《薄荷扭糖》[75]《厄爾公爵》[76]《安睡的獅子》[77]《天使約翰尼》[78]《難舍難分》[79]《士兵男孩兒》[80]《雪莉》[81]《通訊衛星》[82]
出生:謝里爾·克羅[83]、朱迪·福斯特[84]、瓊·庫薩克[85]、加斯·布魯克斯[86]、湯姆·克魯斯、塔米·鮑德溫[87]、杰西·喬伊娜—柯西[88]、邦—喬維[89]、菲麗西提·霍夫曼[90]、納奧米·沃爾夫[91]
去世:瑪麗蓮·夢露,推斷為自殺